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教版】2018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11卢沟桥的狮子教案及作业题含详解

【鄂教版】2018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11卢沟桥的狮子教案及作业题含详解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8个生字,认读本课7个生字。

2.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难点:引导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歇、雕、厘”等7个生字,会写本课“卢联”的8个生字。

2.正确读写“卢沟桥、联拱石桥、石柱、厘米、专心、形态各异、大概、淘气、依偎、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一、揭示课题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二、(出示第一幅挂图)【此处为课件2】1.边观察边说出桥上的景物。

(供人通行的桥面、桥栏杆和栏杆之间的望柱、望柱上的狮子。

)(培养观察能力)2.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卢沟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

(卢沟桥非常雄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第4四自然段〉4.检查预习情况(1)课件出示本课的会认字会写字,教师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①卢联柱厘米专异驻歇吼偎概挑衅宛【此处为课件3】②课件展示会写字,教师重点指导会写字的书写。

【此处为课件4】“柱”的右半部分是“主”,不要丢掉一点,变成“王”;“异”的上半部分不是“己”,要把口封死。

(2)出示本课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

【此处为课件5】卢沟桥、联拱石桥、石柱、厘米、专心、挑衅形态各异、大概、淘气、依偎、抗日战争、驻扎、(2)出示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重点检查词语的理解。

(从理解词语入手,加深对句的理解,培养语境解词的能力)①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②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③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只知道什么样的语句是歇后语即可。

出示歇后语【此处为课件6】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此处为课件7】偎依:是说小狮子紧挨着大狮子,亲热地依靠。

挑衅:指日军借理由惹事生非,以引起冲突和战争。

奋起:指振作起来,打击敌人。

(3)检查朗读情况①分段读②自由读全文(为进入重点、难点的学习打基础)四、学习第二段〈重、难点部分的学习〉1.通过读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为什么?(具体写狮子的第二段,这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各种形状,写出了狮子的千姿百态。

)2.安排学习第二段的自学内容:【此处为课件8】①把描写卢沟桥狮子形态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看是从几方面描写的?②观察书中两幅狮子的特写图,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3.学习第二段(1)指读第二段思考:“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神态)(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甚至”一词。

【此处为课件9】蹲坐吼低着头听偎依熟睡藏游戏淘气按(看)(想)(3)提问: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

(4)观察两幅特写图,在书中找一找描写这种情态的句子。

(5)概括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第(1)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6)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7)概括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相机板书: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五、小结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2.引导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卢沟桥建立联拱石桥淘气抗战建筑2.指名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第一、三段引导谈话1.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有特点,如果你不上桥能看到这么有趣的狮子吗?2.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思考:在这一段中,都讲了什么?桥有什么特点?【此处为课件11】(板书: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桥的特点:联拱石桥,板画理解)(2)结合桥的特点说一说这种设计的好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渗透德育教育)(3)齐读第一段。

3.第二段的学习(1)启发谈话:卢沟桥的出名不光是因为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2)齐读第三段出示【此处为课件12】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为什么?(第二句最重要,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原因。

)(3)每4人为一小组,根据课前向爸爸妈妈了解的知识,请同学们讲一讲。

(4)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讲出“七七事变”的经过,其间要学生明确以下问题:①事变的时间:1937年7月7日。

②挑衅的理由。

③挑衅的结果。

【此处为课件13】三、指导朗读这一段告诉我们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读这一段时要牢记侵华日军罪恶,牢记这段历史。

课件出示“七七事变”事件【此处为课件14】四、朗读指导。

下列词语要读重音【此处为课件15】挑衅奋起难忘具有历史意义五、朗读全文六、知识拓展【此处为课件16】把课前搜集到的图片传阅观察(或作实物投影)归纳图上狮子的特点,运用文中抓特点做具体描写的方法。

1.传阅图片2.归纳特点3.指导描写【板书设计】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教学反思】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

1.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激发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去体味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并且模仿课文句式“有的……好像……”说话,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更多形态的想象,也有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

这些都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2.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卢沟桥的狮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富有情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那只威武或顽皮的狮子,发挥想象。

走进狮子们的内心,用语言、动作来表现狮子们内心想法和活动,去体会狮子们的趣味和情趣,使狮子们“活”起来。

存在的问题:1.整堂课的内容过多,使最后一段课文的学习没有完全到位,应该把第一段课文的学习安排到第二课时,在本课时把力度和时间放到重点和难点上。

2.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放手,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重点段第二自然段中,用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不同形态。

我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在找出自己喜欢的狮子及相关句子品读,然后逐句指名读、说、演,教学形式显得单一呆板。

此时,教师应相机指导学生品读一两句后,可以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领会作者想象的妙处,拓宽学生的思维,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教学资源创新教案《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一、交流资料,使学生对桥有一个全面而生动的印象。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家搜集一些各种桥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分组交流一下。

然后请每组选一名代表把你们小组的资料进行汇报。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好也非常好,看老师这儿有一个桥的专题网站,里面的图片和文字材料都非常多,大家可以利用微机课的时间上去欣赏一下。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祖国各地留下了许多造型精美的古桥,我们同学在外出旅游的时间可以仔细地观察一下。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

三、欣赏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

同学们看这些卢沟桥的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谁能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这些形态不同的石狮子?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如何描绘卢沟桥的狮子的?四、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默读课文,看看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句: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第二句:这座桥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第三句:讲桥的长度、结构,并通过柱子多说明雕的狮子多。

第四句:借一句歇后语,很难数得清,进一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

(二)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呢?这一段主要讲了卢沟桥这座有八百年历史的石桥,上面雕刻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得数不清的特点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2、3自然段。

1.观察石狮子的特写,逐个说出石狮子的大小、形状、神态。

2.朗读第2自然段,看一看课文是如何写这些狮子的?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描写石狮子大小的一句话:“大的……小的……甚至……”,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甚至。

再画出描写石狮子形状的一句话:“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要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四个好像,知道想象使石狮子的形态栩栩如生,二要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并列的句式,使学生意识到并列句式的好处,知道石狮子千姿百态一个省略号,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3.进行课堂练笔。

课文中写了这么多的狮子,你们还有哪些想象?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并列句式,写三种以上狮子的形态。

4.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