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

高一物理下知识点总结1.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征(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

(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 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1 )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 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

(举例:匀速圆周运动)2.绳拉物体合运动:实际的运动。

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是 4m/s ,3.小船渡河例 1:一艘小船在 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 已知水流速度是 3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 ,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 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 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 则不能渡河。

,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 t minv船 cosdv 船此时 =0°,即 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解:( 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 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渡河的 最短时间 为: t min = d合速度为: v合v船2 v 水 2v 船合位移为: x x AB 2 x BC 2 d 2 (v 水t )2 或者 x v 合 t怎样渡河: 合速度为:例 2: 一艘小船在2)分析:船头与河岸成 向上游航行。

最短位移为: x minv合v船sin对应的时间为: t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5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 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t min = d合速度为: v合v船2v水2v 船合位移为: x x AB 2 x BC 2d 2 (v 水t )2 或者 x v 合t(2)方法: 以水速的末端点为圆心, 以船速的大小为半径做圆, 过水速的初端点做圆的切线,切线即为所求合速度方向。

t x min 或tdv合v船sin4. 平抛运动基本规律4.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上都成立。

5. tan 2tan 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 2 倍。

6. 平抛物体任意时刻 瞬时速度 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方向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 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

(A 是 OB 的中点)。

如左图 所示: AC 即为所求的合速度方向。

相关结论:1. 速度:v x v yv 0gt合速度 :v22 xv y方向: tanv ygt2.位移yv 0t122gt 2合位移: x 合x 2 y 2方向: tan3. 时间由 : y 2 gt 得 t2y (由下落的高度 gy 决定)cosd cosx minx ACyx5. 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质点通过的圆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s2 v r r 2 fr 2 nr 单位:米 / 秒, m/s tT2. 角速度: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22 tT三种转动方式6. 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1.“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2n单位:弧度 /秒, rad/s3.周期:4.频率: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T 2 r 2 v 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圈数。

1单位:秒, s 5.转速: T 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单位:赫兹, Hz 6.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 F单位:转 / 秒,v 22v ma mrr/s 22(2T )2r(2 m v m(2T(条件是转速 n 的单位必须为 转/秒 )f)2r22 )2r m(2 f )2r绳模型(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 拉力 )1)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 2 mg =m vv临界= RgR2)小球能过最高点条件: v ≥ Rg (当 v > Rg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 压力) 3)不能过最高点条件: v < Rg (实际上球还没有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 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 拉力 ,又能产生 推力。

)2)当 0<v< Rg 时,F 随v 增大而减小,且mg>F>0( F 为支持力 ) 3)当 v= Rg 时, F=04)当 v> Rg 时,F 随 v 增大而增大,且 F>0(F 为拉力)7. 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第三定律 :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

1) 赤道上万有引力: F 引 mg F 向 mg ma 向 ( g 和 a 向 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 ) 2) 两极上的万有引力: F引mg3. 忽略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1)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T 2K 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2.万有引力定律: F万m 1m 2GMmR 2mg 2GM gR (黄金代换 )4.距离地球表面高为 h 的重力加速度:GMm 2mgRh2GM g R h gGM 2 Rh5.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GMm GM2 ma a 2 (轨道处的 向心加速度 rra 等于轨道处的 重力加速度 g 轨 )GMm 2 rv=0,F=mg 2v m6.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8. 发射速度: 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 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 “贴着 ”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 第一宇宙速度 。

第一宇宙速度 (环绕速度):7.9km/s 。

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 最大运行速度 。

地球上发射卫星 的 最小发射速度 。

第二宇宙速度 (脱离速度) :11.2km/s 。

使人造卫星 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 ,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逃逸速度) : 16.7km/s 。

使人造卫星 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 ,飞到太阳系以外 的宇宙空间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GMm 22 m r rGM 2m m 2 r T r 2 T方法 gR 22vr23r已知 R 和 g )(已知卫星的 V 与 r )已知卫星的 与 r )234rM 2 (已知卫星的周期 T 与 r )方法 v 3T2G已知卫星的 V 与 T )方法 3v (已知卫星的 V 与 G,相当于已知 V 与 T )7.地球密度计算:球的体积公式: V43R234rmM 2 2 G 2 m( )2r rTMGT 2MM 3 r 3 近地卫星V 4 R 3GT 2R 333G 3T 2 (r=R)方法 1:方法 2:M3:M方法 4: T5:已知M6:已知M度。

1.功的计算。

W Fxcos(1).正功与负功及不做功的判定(1)看力F与位移l 的夹角αα<90 °,力做正功;α>90 °,力做负功;α=90°,力不做功.(2)看力F与速度v 的夹角αα<90 °,力做正功;α>90 °,力做负功;α=90°,力不做功.(3)看速率增大还是减小,若在力作用下速率增大,此力做正功,反之做负功.P F v cos两种方式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P-t 图和v-t 图OA 段过程分析P(不变) v↑ ? F=v↓F -F 阻? a =↓mF -F阻v ↑a=m不变? F 不变? P=Fv↑ 直到P额=Fv1运动性质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维持时间t0=v1 aAB 段过程分析PF=F 阻? a=0? F 阻=v mP额F-F阻v↑ ? F=v↓? a=m↓运动性质以v m 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C 段无P额F=F 阻? a=0? 以v m=匀速运动F阻重力势能:E P mgh重力做功计算公式:W G mgh1 mgh2 E P初E P末重力势能变化量:E P E P末E P初mgh2 mgh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W G E P重力做功特点:重力做正功(A到B),重力势能减小。

重力做负8.机械能W合W F1 W F2 W F3 L W F n F合xcos2. 计算平均功率:计算瞬时功率:P瞬F v瞬功(C到D),重力势能增加。

124.弹簧弹性势能:E P k x2x l l0 (弹簧的变化量)2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W弹E P E P初E P末特点:弹力对物体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

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125. 动能:E K mv动能变化量2 12E K E K 末E K 初mv2K K K2212mv1216.动能定理:W合E K E K末E K 初常用变形:W F1W F2 W F3 L W F n E K E K 末E K 初7.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E P1 E K1 E P2 E K 2 (初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末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E K E P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E A E B (A 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8、功能关系的本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通过做功实现)静电场知识点复习一、库仑定律19①元电荷: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用e表示,大小为e=1.6 10 19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