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证券市场的法治状况研究_证券论文完整篇.doc

中国证券市场的法治状况研究_证券论文完整篇.doc

中国证券市场的法治状况研究_证券论文「内容提要」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为了建设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必须依法治市,充分运用法律管理证券市场,利用追究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等手段同一切违法违规行为斗争。

司法判例表明,证券市场的法治状况尚存在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必须加大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速度、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充分发挥各种法律责任的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法治、典型案例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实践证明,法治最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井然有序”,以法律适用为要义的司法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此,我国宪法第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包括依法行政、依法审判等内容。

证券市场利欲熏心、牵扯面大,与治理国家一样,必须建立法治化的证券市场,才能实现“公正、公开、公平”,保证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只有依法追究证券市场的各种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方能达到依法治市,满足证券市场法治化的要求。

证券市场的法律责任分为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三种。

只有综合运用这三种责任,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平面,才能完全达到保护合法权益,惩治违法行为的目的。

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今年对证券法的实施进行执法检查。

但我们有关证券市场的司法判例所反映出的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

一、有关证券市场案件的司法判例之考察众所周知,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2000年末,境内上市公司达1088家,市价总值达48091亿元,股市投资者近6000万人。

与此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制度不健全,证券市场充斥着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刑法、行政处罚法和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对于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证券监督机构行使行政权,负责追究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者的行政法律责任;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负责追究违法犯罪者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对证监会行使的行政权进行审查。

从证券市场法制比较完善的国家来看,追究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判例存在着一定的倾向。

例如,在美国,每年由私人提起的证券民事诉讼大约2000多件,由“证券交易委员会”处罚和提起的案件不过几百件。

我国与之大相径庭。

1、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判例表明,行政处罚大量存在,行政诉讼进入新的形势。

在证券市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包括警告、行政处分、罚款、市场禁入等等。

证券监管机构是监管证券市场,负责追究违法者的行政法律责任,并予以行政处罚的唯一合法机构。

自成立以来,证券监管机构成绩斐然,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成绩。

证券监管机构查处了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渤海集团、厦海发、泰达股份、四川长虹、石油大明、深发展、广深铁路、凯地丝绸、衡阳中药、张家界、琼民源、红光实业、四通高科、闽福发、蓝田股份、粤海发、东方锅炉、大庆联谊、亿安科技等公司的六十余起违规案进行处罚,追究了许多违法者的行政责任。

为了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督促证券监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我国法律规定不服证券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或认为证券监管机构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997年7月25日,孙某以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不履行查处吉林亚太股份有限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的法定职责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证监会履行职责。

一、二审法院以“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为由,裁定驳回起诉。

尽管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起诉,但孙某的诉讼行为预示着运用法律监督证券监管机构依法监管证券市场的风暴即将来临。

2000年8月16日,孙某因不服证监会吊销其证券业务资格的证券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决定,黑龙江省某律师事务所因不服证监会对其处以没收违法所得25万元的证券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决定分别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000年12月法院先后以“主要证据不足,程序违法”为由撤销上述两起行政案件中证监会的行政处罚行为。

2000年2月21日海南凯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立公司)因不服证监会“认定凯立公司发行预选申报材料前三年财务会计资料不实,不符合发行上市的有关规定。

经研究决定,返回其A 股发行预选申报材料”的行政审批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未予受理,凯立公司提出上诉。

7月17日凯立公司以撤销上诉为前提,再次向一审法院起诉。

法院受理此案后,2000年12月判决确认证监会退回凯立公司A股发行预选申报材料的行为违法;责令证监会恢复对凯立公司股票发行的核准程序,并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判决。

因不服一审判决,监会提出上诉。

2001年7月5日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人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显而易见,证券市场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判例,法院经历了由不受理到审判的过程。

尽管上述三起判决结果表面上对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利,但实际上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却因此获得平民化和更亲切的良好社会形象。

法院的这三起判决标志着司法审查正式介入证券市场,是中国证券市场依法治市的一个里程碑。

2、追究刑事法律责任的判例表明,犯罪行为屡有发生,刑事审判全力推进。

与一般的刑事犯罪不同,证券市场的刑事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证券市场的犯罪行为主要构成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信息罪,诱骗投资者买卖债券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等等。

在我国证券市场,不能说存在大量犯罪行为,但问题比较严重,只是由于侦查证券犯罪难度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执法人员素质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理解不一等等原因,在刑事审判中反映出来的证券犯罪并不十分严重。

3、追究民事法律责任的判例表明,虽然证券市场中民事违法行为大量存在,有关证券民事责任(主要指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欺诈客户等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的审判尚未开局。

证券市场可以缺乏许多东西,但不能没有投资者。

投资者的存在决定了证券市场的存在。

只要有投资者就必须考虑他们如何看待市场,评价自己的处境。

这就是所有证券市场都奉为最大价值的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保护投资者直观表现为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但其深层次的目的乃在于保护投资者的信心。

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斥资,投资于公司股票,本质是在对证券市场有信心的基础上投资于公司的未来、公司良好的管理风格及其乐观的前景、未来的获利能力和产生现金流量的水平。

证券市场的荣枯以及交易行为的品质既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和信心,又关系到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

正因为此,我国证券法第1条“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的规定明确地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立法宗旨和目的。

由于民事责任具有直接补偿受害人的填补损害、预防违法、协助执行法律法规等功能,因此,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责任是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和信心的最直接和效果最好的手段。

在证券监管机构查处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中,内幕交易、操纵市场[4]中国证券市场的法治状况研究_证券论文道的纠纷解决模式。

在一国经济证券化的条件下,证券市场的动荡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证券市场与各方关系重大、利益冲突严重,必须依法调节各种利益和解决纠纷,即依法治市。

1、加速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构建。

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状况决定着整个证券市场的法治化进程。

没有了法律制度,就无从谈起依法治市。

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已充分为各方所识。

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已明显加速,平均每一星期出台一个新的法规或对旧的法规进行修订的事实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证券市场的立法一定要紧密结合证券市场的特点作出规定。

同时必须注重证券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尽量避免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给证券市场带来副面影响。

在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构建中,注意规范各种行为及其违法犯罪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各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各种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强化各种规定的可操作性。

2、强化证券市场的权力制衡,充分发挥司法审查的作用。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分权制衡是法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实践证明,以司法权制约行政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因为司法权与行政权同属执行权,拥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法律等资源可供利用,可以经常有效地对行政权进行制约,这是立法权力机关所不能比拟的。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建立和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以及为国有企业“解困”而圈钱的某些不适当的动机,在上市公司的审批和查处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时,证券监管机构给人留下了高度集权和权力过大形象。

对于证券监管机构确实拥有的那部分极大的行政权,在其行使行政权利时,就极有必要以司法权约束之。

这也符合WTO有关司法审查的需要。

立法上,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已规定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即法院对证券监管机构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

但现实中,这种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这与证券监管机构部分权力庞大,证券市场专业性强,市场参与者法律意识不高,提起的行政诉讼不多以及法院素质不高不无关系。

3、严格依法办事,追究各种法律责任,尤其是民事责任。

依法治市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证券法律责任肩负着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的重任。

而证券法律责任是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密切有机的结合。

这三者各自作用在自己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并紧密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证券法律责任体系。

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起着打击证券市场不法行为,抚慰,受害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的作用。

证券市场犯罪行为的刑事法律责任具有保护证券市场有序运行、保障受害投资者和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剥夺犯罪者再次犯罪和威慑潜在犯罪者等功能。

追究证券市场违法者的刑事责任并不是对付证券违法犯罪的唯一手段,甚至,不是主要手段。

行政法律责任具有保证证券市场有序运行、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抑制证券市场的违法行为和教育一般公众和市场参与者的作用。

证券法上的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功能有许多内在的相似之处,如二者的保护功能的重点都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作。

这可能是从渊源上行政机关的处罚来源于刑罚的缘故。

在法学上,根据保护的利益重点不同,法律被划分为公法和私法。

公法侧重于保护国家、社会的利益,私法则侧重于保护公民个人的权益。

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同属公法处罚范围,其在处罚的内容,也就是侵损的权利的性质上应当没有差别,这里责任功能相同并不排斥承担责任形式上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