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学习解读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学习解读PPT


监察委设立背景和意义
重要保障
全面监督
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众多 国家机构依法高效履职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权力行使的全面 监督,无论是出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还是回应
人民群众对廉洁高效政府,清正廉洁政治生态的渴望,
都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监察法
加强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一是接受人大监督。 二是强化自我监督。 三是明确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 配合、互相制约的机制。 四是明确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7
国家监察法
关于《监察法》中的10项时限规定:
1、与案件无关的冻结财产的解冻时间(查明后3日内) 2、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查封、扣押的财务、文件解除查封、扣押时间(查明后3日内) 3、经批准后的技术调查措施有效时间(3个月+3个月+…) 5、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时间(24小时内) 4、留置时间(3个月+3个月) 6、补充调查时间(每次1个月,2次为限)
国家监察法
明确监察工作的原则和方针
2
关于监察工作的原则。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 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第四条)。国家监 察工作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 益;权责对等,严格监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第五条)。
监察委设立背景和意义
制定监察法的重要意义
1、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
2、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的必然要求 3、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实践经验,为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的现实需要 4、坚持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监察道路的创制之举 5、加强宪法实施,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关于监察工作的方针。规定:国家监察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监督问责,严厉惩治腐败;深化改 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不敢腐、不能 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第六条)。
国家监察法
明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和职责
3
关于监察委员会的产生。根据本次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负责全国监 察工作。国家监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主任、委员由国家
监察委与纪委有何区别?
国家监察
行政监察
契合了腐败滋生规律
党内执 纪问责 为主
行政监 察难以 发挥
党内 监督
行政 监察
单轨运行模式
双轨运行模式
党员成为公职人员主体是合署运行的现实基础
公务员队伍中
党员比例超过
破纪 → 破法 违规违法到犯罪
80% 90%
党员比例超过
县处级以上 领导干部中
监察委与纪委有何区别?
“一府两院”结构 将改革变为“一府一委两院”结构 监察权实现分离独立
监察委与纪委有何区别?
监察委员会
国家机构
机构性质
纪律检察委员会
党内机构
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对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受其领导
产生方式
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向本级党代会报告 受本级党代会及上级纪委领导
对上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受其领导

形之一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留置场所的设置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 执行。三是监察机关需要采取技术调查、通缉、限制出境措施的,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按照规定交有 关机关执行。(第十八条至第三十四条)
国家监察法
严格规范监察程序
6
为保证监察机关正确行使权力,在监察程序一章中,对监督、调查、处置工作程序作出严格规定,包括: 报案或者举报的处理;问题线索的管理和处置;决定立案调查;搜查、查封、扣押等程序;要求对讯问 和重要取证工作全程录音录像;严格涉案财物处理等(第三十五条至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六条)。 关于留置措施的程序。为了严格规范留置的程序,保护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下监 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国家监察委员 会备案;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下经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可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 三个月;监察机关发现采取留置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解除。采取留置措施后,除有碍调查的,应当在 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留置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同时,应当保障被留置人员的饮食、休息和安全, 提供医疗服务(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
与原反腐败 机构的关系
撤销行政监察,检察机关 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 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将 相关职能整合至监察委员 会,是监察体制改革的重 要内容。也保证相关工作 的连续性,保证了反腐败 斗争力度不减、节奏不变。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PART
03
监察委与纪委有何区别?
监察委与纪委有何区别?
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第八条第一款至第三款)。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的监察工作。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主任、委 员由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 任期相同。(第九条第一款至第三款)。 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职责。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一)对公职人员开展 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三)对违法的公职人员 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 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第十一条)。
国家监察法
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4
按照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关于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要求,规定,监察机关对 下列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一)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 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于2018 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表决通过。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
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本次主要讲解监察委的背景与职能,监委纪委的区别以及国家监察法的 主要内容。
01 02
监察委设立背景和意义 监察委机构职能解读
监察委与纪委有何区别? 《监察法》内容解读
目录
CONTENTS
03 04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PART
01
监察委设立背景和意义
监察委设立背景和意义
为什么要设立国家监察委?
宏观方面原因
这次机构改革的现实原因,就是两个“还不完全适应”: 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 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 完全适应。这些障碍和弊端,必须通过机构改革来 破除。
共 章 条 69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总则
监察机关及其职责
包括 7 个方面主要内容
明确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领导体制 明确监察工作的原则和方针 明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和职责 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监察全覆盖
9
监察范围和管辖
监察权限 监察程序
第五章:
第六章:
反腐败国际合作
监察委机构职能解读
与国家权力 机关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
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 人大 选举产 生 , 并对全 国人大及常 务 委员会负 责 。地方各 级 监察委员 会对产生它 的 国家权力 机关和上一 级 监察委员 会负责。
与”一府两 院”的关系
国家监察委员会 是国家 最高监察机关 ,和国家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 一个平行机构 ,对“一 府”“两院” 都有监督 职责。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PART
02
监察委机构职能解读
监察委机构职能解读
监察体制改革 试点成效显著。
建立起集中统一、 权威高效的监察体 系,实现了对所有 行使公权力的公职 人员监察全覆盖。
中共中央办公厅2016年11月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 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在三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
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
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四)公办的教 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 员;(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第十五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