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拓展作业附答案解析第3单元 第9课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后拓展作业附答案解析第3单元 第9课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

它对一切问题都要________,作一番反省性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切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的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权利。

科学的一切领域和人生的一切方面都向哲学思维敞开,接受哲学家的质疑、批判与拷问;同时,( ),也要在这种质疑、批判和拷问中证明自身的合理性。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哲学思维的敞开性。

哲学活动因此成为一种质疑、批判和拷问的活动,其具体任务包括两个:一是揭示、彰显暗含或隐匿在人们日常所拥有的各种常识、成见和理论背后的根本性假定和前提;二是对这些假定或前提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批判和拷问,迫使它们为自己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从而为新的可能性开辟道路。

卡尔·波普尔把这种哲学活动的必要性概括得________:“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选行检验,将它们________,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教条,想像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

社会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大觉,就有可能渐渐烂掉。

要激励想像,运用智慧,防止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要使对真理的追求________,就必须质疑假设,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

B.就必须质疑假设,挑战前提,至少应达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

C.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

D.就必须质疑假设,挑战前提,至少应达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哲学思维本身也要向质疑、批判和拷问敞开B.也要敞开质疑、批判和拷问哲学思维本身C.对哲学思维本身的质疑批判和拷问也要散开D.质疑、批判和拷问哲学思维本身也要敞开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追本溯源恰如其分置之度外孜孜不倦B.寻根究底恰如其分束之高阁持之以恒C.追本溯源入木三分束之高阁孜孜不倦D.寻根究底入木三分置之度外持之以恒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记黄际遇先生梁实秋先生字任初,广东澄海人。

他性格爽朗,而且诙谐。

先生未携眷,独居第八宿舍楼上。

闻一多后来送家眷还乡,也迁入第八宿舍,住楼下。

所以这一所单身宿舍是我常去的地方。

我经常是到一多室内打个转,然后偕同上楼去看任初先生,喝茶聊天。

潮、汕一带的人没有不讲究喝茶的,我们享用的起码是“大红袍”“水仙”之类。

任初先生也很考究吃,有一天他邀我和一多在他室内便餐,一道一道的海味都鲜美异常,其中有一碗白水汆虾,十来只明虾去头去壳留尾,滚水中一烫,经适当的火候出锅上桌,肉是白的尾是红的,蘸酱油食之,脆嫩无比。

此时主人方从汕头归来,携带潮州蜜柑一篓,饭后飨客,柑中型大小,色泽特佳,灿若渥丹,皮肉松紧合度,于汁多而甜之外别有异香长留齿颊之间。

任初先生有写日记的习惯,写在十行纸的本子上,永远是用毛笔写,有时行书,有时工楷,写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据云写了数十年未曾间断。

他的日记摊在桌上,不避人窥视,我偶然亦曾披览一二页,深佩其细腻而有恒。

他喜治小学,对于字的形体构造特别留意,故书写之间常用古体。

他对于时下一般人之不识字深致感慨,有一次他告诉我某公高吟红楼梦的名句“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陇中佳人薄命”,把茜读作西。

他的日记里更常见的是象棋谱,他对于此道寝馈甚久,与人对弈常能不用棋盘,即用棋盘弈后亦能默记全部之着数,故每有得意之局辄逐步笔之于日记。

他曾遍访国内名家,棋艺之高可以想见。

先生于芝加哥大学数学系获有硕士学位。

其澄海寓邸门上有横匾大书“硕士第”,真是书香门第,敦厚家风。

长公子家器随侍左右,执礼甚恭,先生管教甚严,不稍假藉。

对待学生也是道貌岸然。

但朋友欢宴之间,尤其是略有酒意之后,他的豪气大发,谈笑风生。

他知道的笑话最多,荤素俱全,在座的人无不绝倒,甚至于喷饭。

一日,省主席韩复榘来校,要对全校“训话”。

训话之前,校长邀全体教职员在会议室和主席晤谈。

我因为久闻“韩青天”的大名,以及关于他的种种趣谈,所以欣然应命。

任初先生有一些惴惴不安,因为他在河南曾作过一任教育厅长,正是韩复榘的属下,有一回河南大学学生罢课,韩大怒,传河南大学校长问话,任初先生心知不妙,乃陪同晋见。

韩厉声叱责,校长刚欲申辩,韩喝令跪下,校长抗声曰“士可杀不可辱”,韩冷笑一声说:“好,我就杀了你!”任初先生一看事情不祥,生怕真有人头落地,用力连推带拉,校长双膝跪落,其事乃解。

任初先生把这段故事讲给我们听,真令人啼笑皆非。

好在这一次韩到青岛大学,态度很谦和,除了捧着水烟袋有些迂腐的样子之外,并无跋扈之态,也没有外传种种愚蠢无知的迹象。

我离开青岛后一年,任初先生也南下到中山大学。

抗战军兴,先生避居香港,中山大学一度迁到滇南,后又迁返粤北坪石,先生返校继续教学。

1945年抗战胜利,先生搭木船专返广州。

一夕,在船边如厕,不慎坠水,遂与波臣为伍,时公子家枢奋不顾身跃水救捞,月黑风高,不见其踪迹。

先生博学多才,毕生劳瘁,未厄于敌骑肆虐之时,乃殒于结伴还乡之际,噫!(选自《黄际遇先生纪念文集》,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招待朋友喝茶,黄际遇先生用的是名茶“大红袍”“水仙”,这说明他日常生活过于奢侈。

B.黄际遇先生不仅重视自身的修养,而且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对身边的长子严格管教,毫不松懈。

C.黄际遇先生对待学生道貌岸然,口是心非。

梁实秋先生虽然是他的朋友,但写作时却能不避缺陷,信笔直书。

D.河南大学校长不肯对韩复榘下跪,黄际遇先生急中生智,连推带拉,化解了尴尬局面,使他们和好如初。

5.黄际遇先生是位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这在本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6.在治学方面我们可以从黄际遇先生身上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表达运用7.下面是某小区针对高空抛物现象给全体业主的倡议书正文,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存在六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

近日来,小区物业多次接到投诉,大伙儿反映小区存在高空抛物的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已习以为常。

抛下的垃圾不仅肮脏了小区的环境,同时也威胁着楼下行人的人生安全。

我们希望业主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乱扔垃圾,并警告家人和亲朋不要高空抛物。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块儿抵制高空抛物,共建美好家园。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立春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①____________。

早在周代,朝野就有庆贺这一节日的习俗。

这一天,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

不但官方重视这一节日,②____________。

这一天,农人要检视农具,筹划农事。

祭祀谷神,祈求获得好的收成。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庆祝立春的方式虽然不同,③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

它对一切问题都要________,作一番反省性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切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的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权利。

科学的一切领域和人生的一切方面都向哲学思维敞开,接受哲学家的质疑、批判与拷问;同时,( ),也要在这种质疑、批判和拷问中证明自身的合理性。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哲学思维的敞开性。

哲学活动因此成为一种质疑、批判和拷问的活动,其具体任务包括两个:一是揭示、彰显暗含或隐匿在人们日常所拥有的各种常识、成见和理论背后的根本性假定和前提;二是对这些假定或前提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批判和拷问,迫使它们为自己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从而为新的可能性开辟道路。

卡尔·波普尔把这种哲学活动的必要性概括得________:“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选行检验,将它们________,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教条,想像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

社会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大觉,就有可能渐渐烂掉。

要激励想像,运用智慧,防止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要使对真理的追求________,就必须质疑假设,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

B.就必须质疑假设,挑战前提,至少应达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

C.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

D.就必须质疑假设,挑战前提,至少应达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

解析:选D A、B两项均缺少宾语中心词,C项“做到”与“能力”搭配不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哲学思维本身也要向质疑、批判和拷问敞开B.也要敞开质疑、批判和拷问哲学思维本身C.对哲学思维本身的质疑批判和拷问也要散开D.质疑、批判和拷问哲学思维本身也要敞开解析:选A 这段文字论述的是“科学”和“哲学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根据“科学的一切领域和人生的一切方面都向哲学思维敞开,接受哲学家的质疑、批判与拷问”和“同时”可以确定答案为A。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追本溯源恰如其分置之度外孜孜不倦B.寻根究底恰如其分束之高阁持之以恒C.追本溯源入木三分束之高阁孜孜不倦D.寻根究底入木三分置之度外持之以恒解析:选B “追本溯源”,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寻根究底”,追求根底。

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这里强调的是“原由”。

“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做“概括”的补语,只能是“恰如其分”。

“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

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

比喻放着不用。

根据使用对象,应选“束之高阁”。

“孜孜不倦”,不知疲倦。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根据语境,应选“持之以恒”。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记黄际遇先生梁实秋先生字任初,广东澄海人。

他性格爽朗,而且诙谐。

先生未携眷,独居第八宿舍楼上。

闻一多后来送家眷还乡,也迁入第八宿舍,住楼下。

所以这一所单身宿舍是我常去的地方。

我经常是到一多室内打个转,然后偕同上楼去看任初先生,喝茶聊天。

潮、汕一带的人没有不讲究喝茶的,我们享用的起码是“大红袍”“水仙”之类。

任初先生也很考究吃,有一天他邀我和一多在他室内便餐,一道一道的海味都鲜美异常,其中有一碗白水汆虾,十来只明虾去头去壳留尾,滚水中一烫,经适当的火候出锅上桌,肉是白的尾是红的,蘸酱油食之,脆嫩无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