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出现得到了海洋学界的高度重视,它的应用揭示了海流的时空分布特征,能描述流体质点运动状态,被国际海委会定为4种先进的海洋观测仪器之一。

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DCP的原理、特点及其历史发展状况,以及ADCP的应用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对海洋认识的不断加深,ADCP将向轻便、小巧、精密、智能化且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并在智慧海洋及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将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从养殖捕捞、防灾减灾到能源开发,凡与海洋有关的事务均需海洋环境要素的观测与数据。

ADCP能够提供高分辨率、高精度、信息海量且完整的观测与数据,在实时监测海洋流场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海水引起的传输衰减,电磁波和强激光光波在海水中很难穿透1公里的距离,而声波在海洋中的衰减仅为电磁波的千分之一(低频声波在浅海中可传播数百公里,在大洋中可以传播上万公里),所以,声波是目前可实际应用于海洋远距离传播的物理场,研究海洋声波也成为认识海洋、研究海洋的重要工具。

ADCP就是利用声波多普勒效应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声呐测流设备。

它既可测量相对水底速度,又可兼顾测量相对水流速度。

因ADCP采用声遥测方式对被测流场无干扰,且能获得高精度速度信息,既可用于导航定位,又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对地波雷达等先进海洋观测设备海流对比验证在内的海洋及内陆河流工程与研究领域,因此被国际海委会定为4种先进的海洋观测仪器之一。

一、ADCPADCP是一种融合水声物理、水声换能器设计、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等多学科而研制的新型测速声呐设备,作为水声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多普勒流速测量为这些相关学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综合应用平台。

(一)基本概念ADCP(AcousticDoppler Current Profiler,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利用声学多普勒原理,测量分层水介质散射信号的频移信息,并利用矢量合成方法获取海流垂直剖面水流速度,即水流的垂直剖面分布。

对被测验流场不产生任何扰动,也不存在机械惯性和机械磨损[2-3],能一次测得一个剖面上若干层流速的三维分量和绝对方向,是一种新型水声测流仪器。

(二)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察者具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并不相同这一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于1842年最先提出这一理论而命名),不仅应用于声波,也应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如电磁波。

ADCP就是利用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测流设备,它既能测量相对水底速度,又可兼顾测得相对水流速度。

(三)测流原理水体中的散射体(如浮游生物、气泡等)随水体而流动,与水体融为一体,其速度即代表水流速度。

当ADCP向水体中发射声波脉冲信号时,这些声波脉冲信号碰到散射体后产生反射,ADCP再对回波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

根据多普勒原理,发射声波与散射回波频率之间就存在多普勒频率,这种频率的变化取决于反射体的运动速度。

通过测量多普勒频移就能解算出ADCP和散射体的相对速度。

ADCP换能器既是发射器又是接收器,它从根本上摆脱了机械式仪器的测验原理。

当ADCP向水体中发射的声波脉冲信号碰到水体中悬浮的、随水体运动的微粒后产生反射,ADCP可以根据被反射到ADCP的声波脉冲信号和ADCP发射的声波脉冲信号频率的差异(即多普勒频移),计算出相对于ADCP的流速大小:V=c×Fd/(2Fs)⑴式中:V为相对于测船的水体流速;Fd为声学多普勒频移;Fs为发射声波脉冲信号频率;c为声波脉冲信号在水体中的传播速度(不计盐度和深度),即:c=1449.2+4.6T-5.5×10﹣2T2+2.9×10﹣4T3 ⑵式中:T为换能器附近的水体温度。

ADCP的每个换能器轴线组成一个波束坐标,每个换能器测的流速是沿其波束坐标方向的流速,任意三个换能器轴线组成一组相互独立的空间beam坐标系。

ADCP有其自身的坐标系(称为局部坐标系):X-Y-Z。

Z方向同ADCP 轴线方向一致。

ADCP先测出沿每一波束坐标的流速分量;再把波束坐标系的流速转换为局部坐标系的三维流速;最后用罗盘和倾斜计提供的方向和倾斜角把局部坐标系的流速转换为地球坐标系的流速。

(四)ADCP的分类目前测流仪器种类繁多,依其原理不同可分为机械式、压力式、电磁式、声学海流计等。

按数据读取方式ADCP可分为直读式,自容式2种;按其工作方式不同,又可将它分为3种:自容式ADCP;直读式ADCP;船用式(走航式)ADCP。

按多普勒测流现有发射信号模糊函数的不同,多普勒流速测量可分为非相干(亦称窄带方式,用于层厚要求不高、作用距离远的测区)、相干(用于浅水高分辨的测流环境)和宽带(集合了前两者的优点,是二者的融合体)3种方式。

(五)ADCP的特点ADCP具有省时、高分辨率、高精度、信息海量完整、低能耗的特点,尤其适合于流态复杂条件下的测验;它可进行流速流向的三维测量;能够自动消除环境因素影响,并自动剔除质量欠佳的数据;能获取悬移物的浓度剖面,为计算输沙率、研究泥沙运移规律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尤其能测得水底卵石间的过隙流量,这是传统测流根本无法做到的;ADCP测流是一种动态测流法,与传统流速仪相比,ADCP 数据采集方法在自然环境复杂、宽断面、大流量的数据采集作业中尤能显示其优越性,减轻了传统工作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

所以它一出现就得到海洋学界的高度重视,认为它应用多普勒原理揭示了海流的时空分布特征,能描述流体质点运动状态。

这就促进了研究者对海流和海浪的研究,也为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提供有效的海洋边界层资料。

二、ADCP的发展历程(一)ADCP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的海流计是“全机械式”,以“印刷式海流计”为代表,它从速度探头到数据记录全由机械运动完成,且机械运动部分易受机械损伤或异物缠绕,机械惯性严重影响测量系统的响应时间,以法拉第效应理论基础的电磁式海流计为代表的一种替代品由此诞生了。

因光波在深海里面几乎难以传播,而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性能十分稳定,所以声波作为水流速度测量的载体便成为必然,多普勒流速仪由此诞生。

ADCP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阶段[6]:⑴二十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研究阶段;⑵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窄带ADCP发展阶段;⑶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宽带ADCP发展阶段;⑷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宽带束控技术发展及测流的多功能、多用途研究阶段。

(二)国外发展状况导航声呐主要包括声多普勒计程仪(ADL)和声相关计程仪(ACL)。

声多普勒计程仪(ADL) 发展较早,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声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ADCP又推动了ADL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迈阿密大学海洋实验室与Airpax 电子公司首先开展了声学多普勒测流技术研究。

1969至1970年期间,美国白橡树海军武器实验室继Kronengo1d之后亦进行了相关设计试验。

70年代初,中大洋动力学试验(MODE)中采用萨沃纽斯转子海流计,因转子无法准确响应海洋上层动力学特性,由此加速了声学多普勒测流剖面的研究。

自此,美、英、法、加、日、挪威与我国先后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

经探索与试验,首台船用ADCP于70年代中期诞生。

著名的DCP4400窄带流速剖面仪于80年代形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多普勒测流技术进入商业化研究阶段。

1982年,Rowe与Dienes两人成立了日后测流业界熟知的RD仪器(RDI)公司,并先后研制出自容式ADCP、第一台船载ADCP、RD-SC1200型ADCP,以及五种不同频率(75kHz~1200kHz)和三种测量方式(自容式、船载式、直读式)的RD系列ADCP。

80年代中期,美国的大型调查船、日本“神鹰”号均配备了ADCP,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海洋学科研项目亦使用了该类仪器。

日本Furuno、法国Thomson、挪威Aanderaa等公司相继推出窄带ADCP。

至此,ADCP已形成多频率、多种类的商品化仪器,测流技术日趋成熟。

此后,RDI公司应用相控阵技术推出船载宽带相控阵ADCP,该项技术使声学换能器体积与重量减为常规换能器的1/10左右,对随测深的增加给宽带和窄带ADCP带来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九十年代初,硕泰克(Sontek)流速测量公司成立。

诺泰克(Nortek)流速测量公司于1996年在挪威成立。

90年代中后期,RDI于1995年报道了38KHz宽带相控阵ADCP并于1998年申请了专利。

21世纪,ADCP得以空前发展。

维赛(Sontek/YSI)仪器公司于2002年成立并从应用角度开展多普勒测流技术研发,RDI从导航定位、海洋测流和内陆水资源探测三个方向开展研究。

2005年,Teledyne RD Instrument(TRDI)成立。

Nortek 于2006年应用新型波浪数据处理技术根据水表面跟踪和流速数据结合压力数据可分辨出三维波谱中风浪和涌浪大小和方向;2009年首创了Z-cell(零层)测量技术[12],即:除垂向三个换能器(2MHz)外,增加了横向换能器(0.6MHz 或1MHz)专门用于测量横向二维流速,解决了盲区测流问题。

目前TRDI、Sontek/YSl和Nortek已成为国外多普勒测流研发的三家主导公司。

(三)国内测流技术的发展国内海流测量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70年代纯机械海流计,80年代单点电测海流计,90年代后以ADCP为主。

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于1972年以课题立项方式首先就船载多普勒测流技术进行研究,由此拉开我国对ADCP研究的序幕。

先后历经原理性实验和样机试验,于1983年在青岛海区利用脉冲锁相技术完成了整机海试。

1983年以“关于脉冲对估计方法的研究”为代表的研究加速了我国多普勒测流技术的发展进程。

相关单位相继开展了有关ADCP的攻关课题,如“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该项目于1997年完成样机(200KHz走航式窄带ADCP)实验。

进入21世纪,专家组验收了国家863项目“船用多功能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测量仪(ADCP)”。

国内相关研究单位与高校先后进行宽带多普勒测流技术研究并分析了宽带多普勒流速仪信号的特性,以及相控阵技术方面的研究。

相关单位对ADCP测流工程样机进行了研制,“海洋环境监测设备适用性检验技术项目”对技术成熟、具备产品化条件的设备开展了多基检测平台的第三方独立检验与验证,检验结果显示:国产IOA 150KHz、150KHz自容式设备与同频率RDI 自容式ADCP在测流误差、最大剖面深度上相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