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发掘是三星堆遗址自1980年发掘以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发掘面积达1325平方米,共发现房子9座,灰坑101个,出土各种陶器(片)、玉石器十多万件(片)。
特别是在这次的发掘中出土了许多陶塑艺术品,如陶虎、陶鼠、陶马、陶猪、猫头鹰及各式各样的陶鸟。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发掘找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时代的连续地层关系,可证明在中国的西南确有一个强大的“蜀王国”与中原的“夏、商、周”同时并存的史实,而不是虚拟的神话传说。
重要的还有通过这次的发掘与“城墙”的调查发现,初步证实三星堆遗址有可能就是古蜀王国的“都邑”所在地。
這次發掘,在一號祭祀坑出土各種質地的器物一共420件,其中玉器129件、石器70件、陶器39件、青銅器178件、金器4件。
另外還出土象牙門齒13枚、骨器殘片10片、海貝62枚。
在178件青銅器中,有13件青銅人頭像(包含5件殘體,只剩頭頂部分)、一件跪坐人像、一件很小(只有9厘米)的人面具。
青銅禮器只發現一件殘體的龍虎尊、一件殘體的羊犧尊殘件及青銅瓿的殘件和一件青銅盤、一件器蓋,另外有青銅虎一件、爬龍柱形器一件。
可以看出埋入在一號祭祀坑中的青銅禮容器非常少,而青銅瑗有74件、鋸齒形銅戈有44件。
在420件器物中,玉石器的數量達199件,其種類有斧、本、鑿、劍、璋、戈、瑗、配飾等,也是各種質地中最多的一種。
金器虽然不多,但它在这次出土的器物中具有显著的地位,黄金面罩和金杖的发现,打破了过去中国传统的“权仪”文化──“九鼎至尊”的“独家格局”。
最特别的是不论是青铜人头像还是小的跪坐人像,它们的每只耳朵都有一个耳孔,看来古蜀民族是有戴耳环的习俗。
在史书记载中,蜀人是椎髻,左衽,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发式是编发,还是编的独辫子,而小人像是梳的高髻,与文献记载的古蜀民族的发式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