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成效
1、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

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但实际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

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教师认识到了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

同时,学校制定了《学困生转化工作方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创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教师帮困能力。

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除了以上所采取的方法外,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向教师提出了学困生转化“七个一”的硬性要求,包括:每周班主任或责任教师必须找学生谈一次心,每科教师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月必须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将其座位由教室角落调至前排,取消惩罚性作业,禁止侮辱性绰号等)。

3、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减少了学困生的数量。

实施课题研究的五个班级原有学困生13个,通过课题研究,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他们的学科考试平均分与班级平均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有4个学困生已经走出了学困生行列。

学校整体学科成绩在不断提升。

4、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六位教师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本领,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二年时间里,六位教师承担了部分公开课任务,均获得了好评,有二位教师的优质课在学区获奖。

二、问题思考
1、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工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通过努力,我们可以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但我们无法左右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社会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学校也是非常无奈的。

如何让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教育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2、学困生队伍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学生的转化成效不很明显,如何转化这部分特殊学生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

3、目前的选拔制度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大障碍。

与其做“吃力不讨好”的学困生转化工作,还不如干“名利双收”的优等生辅导,这是很多教师的一种心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