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利与弊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利与弊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利与弊
什邡市实验中学孙富健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是一种教师指导下的和学生“个体学习”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1.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数比较少,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没有包袱和压力的环境下,组员敢问敢说,畅所欲言。

他们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不再是关心自己句子说得正确与否这样的问题上。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

3.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求只有每一位组员都掌握了教学内容,才算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每位组员都认为自己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学会教学内容,因此,他们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

为了尽快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希望自己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组员,他们会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稍差的
同学有更多机会,用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来理解问题,进而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从而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感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此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顺应新思想的课堂学习模式。

尽管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学习,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碰到了一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小组合作学习不利于集体中弱势群体的发展。

集体中的弱势群体一般指的是集体中的被忽略学生和不受欢迎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学生在合作性的教学小组情境中比在全班情境中显示出的参与行为要多的多。

但是,在合作的小组中,学优生比学困生显示出更高质量的参与行为。

学困生问了更多的问题,而学优生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回答。

出现在这些小组中的帮助角色并不一定是有用的。

学困生在合作小组的大部分情景中被淘汰出局。

学生不能全部投入到小组学习中去,尤其是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往往被忽略。

小组合作学习造成的这种情况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最主要,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只有让“游离者”们参与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才算真正叩开了成功的大门。

2、不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调控学生,易顾此失彼。

一个班级一般有四、五十个学生,四、五人为一组,大约有十多个组,教师不是神仙,没有三头六臂,一个教师只有一双眼睛,要想在同一时间兼顾每一组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死角。

教师在教室中巡视一圈要花上一段时间,但也并不能把小组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掌握,况
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常常因各种原因没有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就使得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在第一时间难以掌握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一般由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当然不是每个代表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

因而教师收到的信息往往比较片面,较为局限。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使得教师很难把握每个学生,造成一些教学中的空白区。

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弱势。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别人’和‘向别人讨教’等形式进行。

通过学习把模糊不清的知识弄清。

同时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对策。

尽管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是,谁都不能否认大部分同学在这种学习中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当然,只有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才能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得到最佳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