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某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马鞍山至芜湖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马芜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二年四月廿三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一、施工组织机构马芜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施工组织机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三、总体进度计划安排mw-07工程网络图mw-07施工总体计划表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现金流量估算柱状图工程管理曲线四、施工机械进场计划三、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进场计划四、马芜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总体施工方案(一)路基工程施工方案(二)路面工程施工方案(三)桥梁工程施工方案(四)通道、涵洞工程施工方案(五)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六)安全保证体系与安全保证措施模板图纸一、工程概况马鞍山至芜湖高速公路是安徽省沿江城市通向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是沟通我国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大通道。

马(鞍山)—芜(湖)高速公路七合同段位于马鞍山和芜湖两市交界处的查湾乡和年陡乡,本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23+990~K28+951.98,标段全长4.96198Km,其中K23+990~K25+140段是年陡预留互通立交。

路线所经地区水网交通交错,河湖众多,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大部分路段均分布有软弱粘质土和粉质土,其工程地质较差,需进行软土地基处理。

路线所经区域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且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梅雨集中,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等特点。

本合同段路基土方有:填挖土方67.2027 m3;石灰改善土工程量约为54.5858万m3;φ0.5m粉喷桩48万m;袋装砂井94万m;单向土土格栅5.3万m2;双向土土格栅6.1万2;大桥2座,中桥2座,支线上跨1座,分离立交1座,通道12座,箱涵13道,圆管涵7道,另外线外填土方5.6万m3。

二、施工组织机构成立安徽省马鞍山~芜湖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在年陡乡。

根据本合同段的施工特点,项目经理部下设路基施工处、桥涵施工处、预制场,施工处下设施工队。

配备充足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确保本合同工程优质、高效、按期完成。

成立安徽省马鞍山~芜湖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全面履行本合同。

项目经理部设在年陡乡年陡村小学。

项目经理部下设2个施工处,分别负责本合同段内路基、路面及桥涵工程施工,各施工区段划分如下:路基施工处:位于K26+000左侧,负责本合同K23+990~K28+951.98范围内全部土方及路基附属工程的施工。

桥涵施工处:位于K26+400左侧,负责本合同范围内的大、中桥,跨线桥、分离立交、通道和涵洞的施工。

预制场;位于K26+400左侧,负责本标段内25m箱梁、20m预制板及13m预制板的预制及安装任务。

实验室:位于K26+400左侧,负责本标段所有试验及各种检测工作。

具体布置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马芜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三、总体进度计划安排1、本工程于2002年3月2日发布开工令,2004年3月2日竣工,合同工期为24个月。

2、结合南方梅雨集中、日照长、雨量充沛的特点,工程前期加大施工投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

3、因本工程工期紧,软基处理难度大及路基填土受梅雨及雨季影响大,预压期长的特点,首先进行软土地基处理。

路基填筑为本工程的重点,控制在2003年5月30日完成,以保证预压期。

4、本合同段内结构物较多,对路基填筑影响较大,所以应合理安排和调配物力、财力、人力,抓好涵洞、通道的施工。

以工程量小、构造物分布密度小的路基填筑段为突破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迅速为土方施工提供工作面。

涵洞工程控制在2002年11月底完成。

5、桥梁桩基首先安排公元大桥、东边荒田大桥,在2002年12月完成全部桩基,墩台柱、承台、盖梁等下部工程在2003年1月完成,主线空心板、箱梁在2003年3月预制完成,在2003年4月安装完毕。

桥面铺装及辅附设施于2003年6月完成,年陡立交桥2003年6月全部完成现浇、桥面铺装及辅附设施。

详见施工总体计划表。

四、施工机械进场计划施工机械计划表施工机械计划表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六、马芜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总体施工方案(一)路基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路基土方有土方67.2027万立方米,石灰改善土约54万立方米,粉喷桩48万延米,袋装砂井94万延米,单向土土格栅5.3万平方米,双向土土格栅6.1万平方米。

1、测量放样:根据业主移交的导线点,水准点及设计图纸所提供的坐标,用尼康—530型全站仪进行导线复测并增设,对水准点进行复核与加密,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复核,经批准后进行恢复中桩、边桩工作,确定路基边缘、坡角、边沟、护坡、排水沟等的具体位置,复测原地面标高。

2、施工便道:A、施工便道,修建在路基坡角与征地线之间,每200~300米修筑加宽段作为错车台。

便道采用石灰土进行基底处理,其上铺设50cm碎石垫层。

B、线外施工便通,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如果宽度不够,则每200~300米设置错车台。

C、排水沟设置在路基外侧,排水沟与河道或原有沟渠相互接通,确保施工期间路基不受水浸。

3、清除表土:A、采用人工及推土机清除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树木、杂草、植物根茎及地表松散土,清除深度按图纸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深度进行。

B、根据占用池塘、沟渠、河道面积的大小,分别采用直接排水或人工筑岛围堰排水的方法,将路基范围内的水排除后,采用推土机、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清淤,清淤前请监理工程师现场复测淤泥顶高程及面积,清理后的淤泥采用自卸汽车运到弃土场,清理淤泥至监理工程师满意后,进行标高复测,以便计算淤泥数量。

清淤完毕,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回填。

二、软土地基处理1、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形式有以下几种:袋装砂井,土工格栅,粉喷桩,砂垫层,结合预压处理。

2、工程地质条件:本标段沿线地基勘探深度内的地层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Ⅰ层软塑状态低液限粘土,分布连续,厚度1.8~3.3m,是软土路基的硬壳层,但压缩性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Ⅱ层软土以流塑状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为主,间夹低液粉土质砂,低液限偻土等。

软土在本标段呈条带状连续分布。

厚度0.7~10.1m,平均厚度6.21m。

Ⅲ层软土流一软塑状淤泥质高、低液限粘土,夹松散的低液限粉土质砂。

该软土层在水平,垂直方向具有不透水性,排水条件较差。

Ⅳ以软一硬塑状低液限粘土为主,间夹中密状低液限粉土质砂,压缩性较低,分布连续,工程地质条件一般,下部为中粗砂,卵石层,工程地质条件好。

根据软土地基的设计标准,针对不同的路段、地形、工程地质条件等情况,分别进行一般路堤段软基处理、桥坡段软基处理、沟塘路堤段软基处理、小型构造物软基处理、特殊路堤段处理、不同地质过渡段的处理。

㈠处理方案1、一般路堤的处理方案:为了满足一般路堤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和保证工后沉降的要求,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地基处理。

对于无需进行深层地基处理路段,仅做浅层处理,再填土预压,采用排水垫层结合预压处理方案;需要进行深层地基处理的,采用袋装砂井预压处理方案。

⑴袋装砂井预压处理方案,布桩形式采用正三角形,预压期为6个月。

填土高度4m以下,袋装砂井布桩间距1.5m;填土高度4~5m,间距1.4m;填土高度5~6m,间距1.3m;填土高度6~7m,间距1.2m;填土高度7m以上,间距1.1m。

砂井宽度按设计要求。

⑵、排水垫层结合预压处理方案:排水垫层厚度按图纸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指定;排水垫层两端做干砌片石护脚,防止排水材料流失。

设计考虑采用单向土工格栅加强处理,设一层时,土工格栅布设在排水垫层顶面;设两层时,土工格栅在设在排水垫层内部、顶面;设更多层时,土工格栅布设在排水垫层内部,顶面和路堤底部或根据图纸设计要求。

排水垫层设计厚度40cm,两侧做干砌片石护脚,防止排水材料流失,污染等情况。

预压期为6个月。

2、桥坡段处理方案:为保证桥台与路堤相邻处差异和工后沉降不大于0.1m,桥台前后均需做地基处理。

桥坡段范围内按照设计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粉喷桩预压处理方案,粉喷桩联合袋装砂井预压处理方案。

⑴粉喷桩预压处理方案:选择粉体喷射搅拌桩(干法)的成桩工艺,通过调整桩间距来控制结构物处和路堤结合段的差异沉降。

桩的水泥掺入比通过室内试验和施工前试桩确定。

桩经50cm,在桩顶做30cm厚碎石(砾石)垫层,用于调整桩顶压力的分布。

粉喷桩的布设在桥台处平行桥台轴线布设,在路基横断面方向上采用正三角形布设形式。

对于采用桩基础的桥台,在孔桩外壁50cm以内的范围不布设粉喷桩。

桥坡段不同范围内粉喷桩布设间距,桩长等均按图纸设计要求严格执行。

⑵粉喷桩联合袋装砂井预压处理方案。

由于桥坡段存在深层、厚层软土,粉喷桩不能打穿软土层,且桩底的软土层排水条件差,桥头填土高度较高,限于此种情况,桥台后处理段设计采用粉喷桩联合袋装砂井预压处理方案。

在粉喷桩间设袋装砂井,砂井布设型式、间距与粉喷桩处理一致。

排水垫层厚度设置同袋装砂井,排水垫层两端做干砌片石护脚。

在与一般路堤处理接头部位设计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加强过渡处理,分别向两侧布设各5m,格栅设在垫层的内部和顶面。

3、小型构造护地基与处理方案:为满足涵洞或通过等结构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保证工后沉降不大于0.2m,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采用粉喷桩处理方案、换填处理方案。

对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需要进行深层地基处理,采用粉喷桩预压处理方案。

桩的水泥掺入比通过室内试验和施工前试桩确定。

粉喷桩平行于涵洞的轴线对称布桩,采用正三角形。

桩经50cm,在桩顶做30cm厚碎石(砾石)垫层,用于调整桩顶的应力分布,其中在箱涵通道加密处理区桩顶为铺设25cm厚土工格室装碎石回填、压实,并铺5cm厚砂垫层。

粉喷桩处理段和采用固结排水处理段的接头部位采用铺设两层双向土工格栅加强过度处理,在接头部位分别向两侧铺设各5m。

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填土高度较低不需要进行深层处理,但是还属于不良地质的地段,采用换填处理,仅对小型构造物地基进行加固,洞口铺砌范围,堆坡范围亦相应处理。

圆管涵基础以下换填1.5m厚碎石垫层,箱涵基础以下换填2m厚碎石垫层,并在垫层中设置双向土工格栅加强处理,圆管涵设三层,箱涵设四层。

4、沟塘路堤的处理方案:沟塘路堤是指较长路基全部或者部分占压沟塘的路堤,是软土路基病害多发的地段。

根据设计采用反压护道结合排水垫层或袋装砂井预压处理方案。

反压护道设计边坡坡率与路堤相同为1:2,总宽度10m,反压护道做35cm厚浆砌片石护坡。

反压护道施工先进行围堰,围堰高度要满足:沟塘常水位+沉降值+0.5m,围堰至路基坡脚距离满足施工工作面要求,然后进行排水、清淤,再回填砂。

竖向排水体选择袋装砂井,布桩范围为路基加反压护道范围,布桩形式、间距桩长、排水垫层厚度、土工格栅加强处理同一般路堤方案相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