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改病句“四大方法,十项注意”

修改病句“四大方法,十项注意”

修改病句“四大方法,十项注意”教学目的:1、了解修改病句的原则。

2、了解修改病句的常用方法。

3、认识常见的病句病根之所在,从而修改病句。

教具准备:课件一、导入新课有一个外出读书的女孩子,因为没有钱了,就写了一封信寄回给母亲说:“妈妈,我的线(钱)已经用完了,请快点寄点线来。

……现在,经过几年的锻炼,我的肚子(胆子)越来越大了。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

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1.对症下药,有针对性。

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

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

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

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

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3.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

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

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修改病句的四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调(不搭配、不照应的)三、辨析修改病句的“四大方法”判别病句的最简捷方法是语感审读法、语法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类比法1.语感审读法在病句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要再做比较,明辨原因,以便加以修改。

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此句是病句。

2.语法分析法对于一个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看它们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①找主干。

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看是否搭配得当。

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

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3.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如: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材的。

”①“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为“制造伪劣产品”;②“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去掉“凡是”,把“都”改为“大都”。

4.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

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四、辨析修改病句的“十项注意”1.注意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病句常常隐藏在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中间。

对于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我们可以采用“去枝叶,留主干”的办法,看各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

即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例如: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我们通过去掉“枝叶”后,留下的“主干”是“人次参与观摩”。

现在,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毛病所在:“人次”是一个量词,它不能和“参与观摩”搭配,这是主谓搭配不当。

2. 注意句子中的介词介词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的缺失。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通过”、“对、对于”、“当……”、“在……”。

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因此,考试时一定的关注这些介词。

例如:(1)英国原本有可能大规模种植一种抗除草剂的油菜,但由于抗议团体的干预,使这项计划最终泡汤。

介词“由于”把“使”的主语“抗议团体”纳入的自己的“囊中”。

去掉“由于”即可。

(2)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这个介词把主语“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全句缺主语。

(3)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障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

介词“对于”把主语“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全句缺主语。

把“对于”放在句首即可。

(4)当1633年伽利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以后,又庄重宣布:“地球仍然在转动!”“当”把全句主语“伽利略”纳入的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残缺。

(5)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误用介词结构“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

3. 注意具有两面性的词语句子中有“是否”“能否”“好坏”“得失”“成败”“高低”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得当。

例如(1)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能否”与“具有重大的意义”前后不对应,应去掉“能否”。

(2)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方面,与“国家富强”一方面搭配不当。

去掉“与否”。

4.注意并列短语句子中若有并列短语,我们主要考虑语序是否排例恰当,是否有包含、交叉关系而不合乎逻辑,与其他成分的搭配是否得当。

例如:(1)市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两者不能并列,可去掉“床上用品”。

(2)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膜拜、崇敬、羡慕”这三个词语有词义上的轻重之分,一般陈述句而言,它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此句正好相反,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3)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从内容方面来说,一般有叙事诗、抒情诗、史诗、英雄赞歌等。

例句分类标准不一致,“叙事诗”“抒情诗”不是从内容方面来分的,而是从表达方式上来区分的。

)5.注意句子中的代词代词是文章表达中的一种省简方式,使用它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

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文意变得模糊,让读者无法理解或引起读者的误解。

我们在做题时,要对句中出现的代词作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否则,我们就应当很快地判断它所在的句子是病句。

例如:(1)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造成例句表意不明的原因是句中的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她”是指“三妹”,还是指“葛姐”,还是另外的人?若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将“自己”改为“我”,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

6.注意几个特殊短语有些短语在我们平时的口语或公文中经常用到,而且使用的频率相当高,人们已经习已为常了,但它又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用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来检查那些不规范的用法。

在病句题中常出现的不规范的短语有以下几种:①“目的是为了”这个短语中“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从而造成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的任意一个。

例如: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②“大多以……为主”“以……为主”中隐含了“大多的”意思,也是用语上的重复。

也应当删除其中的任意一个。

例如: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

③“减少了……倍”现代汉语里,“减少”是不能用“倍”表示的,但我们平时在电视里、报纸上、广播中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这种不科学的说法,应予以纠正。

例如:该站平时的日客运量都在两三万人,但今年由于受“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日客运量只有六七千人,比往年减少了三倍。

(应改为“减少了70%”或“减少了七成”)④“约……左右”、“近……左右”“约”和“近”都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的意思,也就是不超过某个数量,而“左右”则有“接近或超出”两个意思,因而造成语意的矛盾。

例如: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近65%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国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7.注意两种复句复句在表意方面比单句更复杂,逻辑性更强,所以人们在使用复句时特别容易出错。

而经常出错的复句主要有下面两种复句:①因果复句因果复句的标志主要是“所以”、“因此”、“因而”等。

遇到这类词,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前后句是否构成必须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后面的“果”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不是一定能推出后面的“果”。

例如:由于这些证书的获得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备爱广大干部职工的喜欢。

(这个句子毛病很明显,一是“因此”中的“因”和前面的“由于”重复,二是前后句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前面的“因”无论如何也推不出后面的“果”来。

)②递进复句这种复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顺递,也就是意思由轻到重,事物由小到大,认识由浅入深等,另一种是逆递,与顺递刚好相反。

而用得最多的是顺递,出现问题最多的也是顺递。

例如: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带来……革命”的语意显然比“开启……变革”重,所以二者应当互换位置。

)8.注意句式杂糅句式杂糅可分为两句混杂和前后牵连两种。

①两句混杂的特点是,既用这种说法,又用那种说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