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讲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讲解
1979——1992
1993——2001
2002——2009
• 一般贸易占 主导地位, 但其占比呈 下降趋势
• 加工贸易占 优势地位, 且其占比呈 上升趋势
• 加工贸易仍 占优势地位,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
出口贸易
1981—2007年加工贸易方式占总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张桂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
• 第十一至十五位则大体为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印 度尼西亚等国“前十五”年均出口全球占比则高达79.6%。
从企业性质结构看,国有企业出口占比持续下降 、外资企业出口占比不断上升,私营企业出口占比 后来居上。
出口贸易
年份
出口总额 (亿美元)
我国出口商品总量与出口商品结构
初级产 品比重
• 商品结构 • 商品目的地与来源地结构 • 贸易方式结构
• 六大问题
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进口贸易 进口依存度尚属合理
美国:11% 日本:8% 韩国:30%
进口贸易 商品结构分析
进口贸易
0-4类为初 级产品 5-9类为工 业制成品
进口贸易 商品目的地结构
中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外来
1
贸易现状
2
进口贸易
3
出口贸易
4
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
出口贸易
从表中可以看出, 以要素密集性质划分, 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的 变化是非常快的。1980年以前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主导地位, 1987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首次超过了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 出口主导产品。1987年之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显著上升, 其 主导地位继续加强, 至1994年之后比重明显下降。从1988年开始, 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快速提升, 从11. 93% 提升到2003年的47. 32% , 到2003年则变成了以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了。
由于加工贸易国产料件受到税收政策歧视,加之国内原材料工业 技术水平落后,无法生产出满足加工贸易质量要求的产品,致使加工 贸易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大多来自海外,不利于国内 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生产与优化升级。
此外,一些外资企业通过加工贸易将国外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 产品设备和危险废物进口到我国进行生产加工,将制成品返销国内, 不仅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和优惠税收政策谋取了高额利润,而且将生 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移至我国,影响了我国外贸的可持续性发展。
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 I T C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从商品组成结构看,中国出口初级产品所占比 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则持续上升。初级产品由改革开放初 期的50% 左右下降到20世纪90 年代初期的20% 左右,21 世纪以来继续 下降:2001、2011 年则分别为9.9%、5.3% ;相对应, 工业制成品则由 改革开放初期的50% 左右上升到20 世纪90 年代初期的80% 左右,2001 年和2011年则分别为90.1% 和94.7%。不仅如此,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 量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
中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外来
1
贸易现状
2
进口贸易
3
出口贸易
4
展望未来
贸易现状
经济全球 化过程有
所放缓
中国?
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化 治理模式仍
复苏基础 仍不稳固
在磨合
中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外来
1
贸易现状
2
进口贸易
3
出口贸易
4
展望未来
进口贸易
总体分析 结构分析 现存问题
• 进口贸易快速增长 • 进口依存度尚属合理
进口贸易
6.环境监管不力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
我国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措施不完善,环境立法不健全,使发达 国家向我国转移污染有机可乘: • “洋垃圾”打着“慈善物资”的幌子进入我国。发达国家多次以捐赠 的名义将电子垃圾、医药垃圾等有毒废弃物转运我国。 • 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环境,将资源消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如石棉)以 跨国投资的形式移至我国。 • 我国引进技术、设备和产品时缺乏环保意识,导致有害环境的技术、 产品向我国转移。
2661.0
9.9
90.1
44.6
2002
3255.7
8.7
91.3
48.2
2003
4383.7
7.9
92.1
51.9
2004
5934.0
6.8
93.2
54.5
2005
7620.0
6.4
93.6
56.0
2006
9690.7
5.8
94.2
60.0
2007
12180.1
5.1
94.9
60.6
2008
14306.9
20.02 16.29 10.23
59.3 58.33 54.26
20.68 23.24 35.5
2003
7.94
44.52
47.32
2004
6.83
43.32
49.65
2005 2006
6.44 5.46
42.43 42.64
50.92 51.69
2007
4.97
42.67
52.17
资料来源:张桂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
中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外来
1
贸易现状
2
进口贸易
3
出口贸易
4
展望未来
出口贸易 国内、国际市场&企业性质结构
出口贸易特点分析 出口贸易现存问题及调整方向
出口贸易
从国内市场结构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但其内部占比变动趋势不一。
1984——1992
• 总体呈下降 趋势
1993——2005
• 总体表现为 上升趋势
进口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口贸易总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反映的是一国经济对外的开放程度。其计 算公式为: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DP)
进口贸易
4.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硬件设备进口可以直接形成生产能力,故我国许多企业进口技 术旨在快速形成生产能力,而非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的 提高。
工业制成 品比重
机电产品/ 工业制成品
1985
273.5
50.5
49.5
6.1
1990
620.9
25.6
74.4
17.9
1995
1487.8
14.4
85.6
29.5
1998
1837.1
11.2
88.8
36.2
1999
1949.3
10.2
89.8
39.5
2000
2492.0
10.2
89.8
42.3
2001
从数量上看,数据显示,我国能够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企业仅占50 %,具有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的企业仅占18.75%;从投入上看, 2005年,我国企业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的费用之比为1:O.23,大 大低于日本(1:4)和韩国(1:8)。
进口贸易
5.加工贸易进口方式对国内原材料和中间产品 的生产造成冲击
出口贸易 中国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企业经营所在地过于集中,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凸显 出口目的国市场过于集中,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日益严重
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未来调整方向和重点
支持中西部内陆省份外贸和经济发展,优化出口国内市场结构。 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各地金融发展水平,优化出口国际市场结构。 引导和支持私营企业出口发展,优化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结构。 发展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优化出口商品运输方式结构。
进口贸易 商品来源地结构
进口贸易方式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贸易方式呈现明显阶段性: 1981-1993;1994-1999;1999年以后。一般贸易明显 下降,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明显上升。
进口贸易
1.进口管理体制不健全,进口效率不高。
① 外我国进口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部门分割,自成体系;进口审 批、通关手续繁杂,干预较多。
出口贸易
各类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的变化
年份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1980 1984 1986
50.30 45.66 36.43
37.72 37.31 34.92
10.83 10.93 9.14
1987
33.54
37.64
10.08
1988
30.32
39.47
11.93
1992 1994 1999
2006——2009
• 呈现微幅下 降趋势
出口贸易
从国际市场结构看,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亚洲 新兴国(地),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 前五位出口国: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德国等国.年均出口全 球占比为62.1%
• 第六至第十位:荷兰、英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法国等国 “前十” 年均出口全球占比达到73.0%
③ 消费品进口少。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国内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消费品进口比例偏低(不足8%),且低档消费品严重积压与高档消费 品供给不足的消费断档,造成国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无法满足。
④ 生产消耗性商品进口多。国内经济迅猛发展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尚未转变导致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偏高。目前,我国GDP约占 世界的6%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世界消耗总量的30% 、25%和20%。
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