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杀菌剂的分类及使用

杀菌剂的分类及使用

杀菌剂的分类及使用
对杀菌剂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使用特点。

1、按作用原理分类
1、1保护性杀菌剂:
定义:在病原菌尚未接触寄主组织前施药,形成一种保护层以阻止病菌萌发与入侵,从而使植物得到保护。

特点:一般具有广泛性和耐抗药性,可连续使用。

分类代表:主要包括代森锰锌类杀菌剂、矿物源类保护剂和铜制剂类。

1) 代森锰锌类杀菌剂。

主要是控制病菌侵染,防治果树上的锈病、早期落叶病、炭疽病等。

常用产品有代森锰锌、喷克、易保、新万生、比克、科博等。

2) 铜制剂。

可防治炭疽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黑星病和细菌性溃疡病等多种病害(波尔多液等对作物安全性较差,且易引发红蜘蛛,影响农产品外观质量)。

主要有碱式硫酸铜、绿得宝、绿乳铜等。

3) 矿物源类保护剂。

属选择性杀菌、杀螨、杀虫剂,作用成分是硫,可防治多种真菌病害如腐烂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等,同时对越冬螨、介壳虫的幼虫和若虫有效。

常用产品有硫磺、石硫合剂、晶体石硫合剂、多硫化钡、硫悬浮剂等。

1、2 内吸治疗性杀茵剂
定义:使用后能渗入树体内或被树体吸收后在体内传导,具有抑制和杀灭侵入植物组织内部的病原菌,使作物恢复健康的杀菌剂,
特点:一般专化性较强,强调对症下药,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

分类代表: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有机杂环类制剂(苯并咪唑类和硫脲基甲酸酯类等)。

1)农用抗生素。

本身无杀菌作用,主要是对植物病源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能使病菌孢子发芽管和菌丝末端膨大为球形,失去入侵能力,抑制菌丝伸长,阻碍菌丝、菌核形成和病斑出现,对果树的枝干、叶部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于病害发生初期或前期。

常用产品有农抗120、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多效霉素、宝丽安、多氧素、井岗霉素等。

2)有机杂环类制剂。

内吸作用强,对真菌类的子囊菌和担子菌有特效。

常用产品有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三唑酮(粉锈宁)、烯唑醇、福星、世高、信生(腈菌唑)、(腈菌唑+代森锰锌)、扑海因(异菌脲)、等。

1、3 铲除性杀菌剂
定义:药物与病菌接触产生很强的还原性,将病菌迅速氧化成非活性物质,
特点:杀菌彻底迅速,无公害,是替代福美砷的最佳药物。

代表:最常用的是过氧乙酸类产品,主治腐烂病、轮纹病、炭疽病等。

常用产品有百菌敌、9281、菌杀特、康菌灵等。

其他还包括在幼苗上接种病毒时期产生抗性的“疫苗杀菌剂”;诱导植物产生毒素对抗病毒的诱抗杀菌剂;通过有益病菌与有害病菌争夺营养以挤垮病菌的杀菌剂等。

2、按其化学成份分类:
2、1无机杀菌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升汞、石灰波尔多液、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等。

2、2有机硫杀菌剂:如代森铵、敌锈钠、福美锌、代森锌、代森锰锌、福美双等。

2、3有机磷、砷杀菌剂:如稻瘟净、克瘟散、乙磷铝、甲基立枯磷、退菌特、稻脚青等。

2、4取代苯类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敌克松、五氯硝基苯等。

2、5唑类杀菌剂:如粉锈宁、多菌灵、恶霉灵、苯菌灵、噻菌灵等。

2、6抗菌素类杀菌剂: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抗霉菌素120等。

2、7复配杀菌剂:如灭病威、双效灵、炭疽福美、杀毒矾M8、甲霜铜、DT杀菌剂、甲霜灵·锰锌、拌种灵·锰锌、甲基硫菌灵·锰锌、广灭菌乳粉、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

2、8其他杀菌剂:如甲霜灵、菌核利、腐霉利、扑海因、灭菌丹、克菌丹、特富灵、敌菌灵、瑞枯霉、福尔马林、高脂膜、菌毒清、霜霉威、喹菌酮、烯酰吗啉·锰锌等。

由于植物病害在发病初期对农产品的影响没有病害那么明显,在防治上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而病菌一旦入侵繁殖迅速、极易流行,危害极大。

所以,在病害的防治上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即在了病前或了病初期使用保护性杀菌剂,防患末然。

如果已经发病或发病严重就该使用治疗性杀菌剂对症治疗。

同时注意药物的轮换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