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2课)公民的政治生活一、国家问题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的特点广泛性的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真实性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公民问题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权利(2)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重要方式,但自由要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政治义务(3)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民主选举从选民角度从候选人角度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含义由选民直接投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正式候选人名额正式候选人名额多票选举的方式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优点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机会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局限性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适用范围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市、省、全国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各级人大代表一般都实行差额选举(2)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渠道通过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利于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B、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依据: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A、信访举报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舆论监督制度(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在监督中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D、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决策利民。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意义(1)从决策者的角度看: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从公民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对国家机关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②有利于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
(2)对公民①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②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
③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要求如何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公民角度: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合法渠道参与民主决策。
(2)政府角度: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公民角度: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又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3)民主管理(实行基层民主或实行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机构:村(居)委会→性质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自治的内容:(1)民主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2)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民主决策村务。
(3)村民利用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来民主管理村务。
(4)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来民主监督村干部。
(居委会的民主监督: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实行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①基层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推动国家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
有利于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素质。
②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基层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③扩大基层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二单元(3——4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三、政府问题1.我国政府的主干知识国家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性质性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质宗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旨原则我国政府的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具体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通过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国家或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建设★通过加强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建设,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政府要切实履行好政府的各项职能;积极转变职能,提升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政府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监督,树立自己的威信。
其他措施:A、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B、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C、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D、我国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2.政府权力的行使→依法行政(1)依法行政-----------为什么A、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依法行政的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人民)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威信,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政府)③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2)依法行政-----------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3.政府决策-------怎么办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4.政府权力的监督→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为什么A、行政监督的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人民);②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政府)③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政府)B、实施政务公开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行政监督--------怎么办(措施)①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A、要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B、还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②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作用,发挥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作用,发挥社会与公民、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
③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
5. 政府的威信☆政府威信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这是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第三单元(5——7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四、人民代表大会问题1、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大的性质地位、职权)2、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的性质、地位和职权)五、人大代表问题(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2)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审议、表决权,提案权(向人大提议案)和质询权(对政府机关工作可质问并要求答复)义务: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职权,参加政权,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国家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民主集中制原则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两院”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六、执政党——中国共产党(1)中共的性质: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