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读课标的作用

研读课标的作用

研读课标的作用一、从课标要求出发研究教材编写体例教材编写体例1教材结构体例-----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循环。

------“口语交际”不单列,有机融合于综合性学习中。

--------课标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性质.2.阅读单元结构体例(1)人文内涵与文章体式兼顾(2)以相同相近的人文内涵主题(话题)组元,即将一组人文内涵主题(话题)相同相近的文章编为一个单元。

(3)同一单元内,按记叙(叙事)文、议论文、诗歌、文言文顺序编排。

如七上(人教2013第3版,下同):第一单元散步、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亲情第二单元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我的早年生活、王几何、《论语》十二章------学习生活(4)同一单元:由单元导读提示与具体课文组成,单元导读包括“主题思想、选文主要特色及学习目标”等内容。

(5)同一单元内按讲读与略读,提出教学层次要求------讲读得方法-----略读重运用(6)语法修辞知识:随机编入相关课文后。

如七上P20:“词义和语境”,这对平时学习及中考都有好处,要高度重视。

3.课文结构体例:以思路引导----阅读实践----训练实践-----积累字词为线索,对应编排:课文导读-----课文阅读-----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标理念:“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从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1)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2)传承人类文化 (3)涵养学生人文精神 (4)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5)达成语文学科目标 (6)语法修辞知识随文学习4.写作结构体例(1)遵循写作基本规律: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搜集素材----选材题材-----构思写作----起草写作(紧扣具体方法及要求)----修改加工----写作定稿。

(2)遵循学生写作能力形成规律: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文及理((文字-----思想内容)---从感性到理性(写作思维)-----记叙、写人、抒情、议论等有机穿插。

七上():(1)从生活中学习写作-----(2)说真话抒真情----(3)文从字顺----(4)突出中心----(5)条理清楚----(6)发挥想象七下(人教2008第3版,.重庆印):(1)叙事要完整---(2)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3)写人要抓住特---(4)表达自己的看法---(5)勤于修改----(6)描写要生动(3)写作知识方法有机融合穿插---------“写作导引”介绍“单元性写作知识主体知识”,如七上P25—26“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分别介绍“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写作实践”:紧扣写作材料及写作要求,以“提示”形式,介绍了具体写作方法技巧-------这是写作方法技巧落地生根的关键,千万不可忽视。

七上P26 第二题[提示]1.要注意选取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素材来写,可以通过叙写独特的情景和对话,表现“相识瞬间”的情感反应和心理变化。

2.要注意记叙的回忆视角,把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

也可以在“相识瞬间”基础上稍作延伸,补叙一下以后的交往。

写作方法技巧------1.怎样选择素材 2.情景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3.回忆(倒叙)、补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问题。

-----课标理念:“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1)倡导生活写作 (2)培养写作习惯 (3)学习写作方法5.综合性学习结构体例(1)减少了次数,6—3。

原每单元一次改为每两个单元一次。

(2)导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训练(3)设计原则:综合性、实践性、语文性、口语交际如七上P60—61 漫游世界导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口语交际中的大众化语言、春联、广告等)。

2.将搜集到的资料加筛选、梳理,编成各种小册子。

语文综合性训练:1.哪些用语新鲜、哪些不规范。

2.以“集锦”“举隅”“荟萃”方式分类编册。

3.给小册子取恰当名子。

4.讨论“语文与其他课程、社会生活”的联系 5.任选一题写作文七上P113-115成长的烦恼一、说一说自己的烦恼二、妈妈(爸爸、老师、爷爷……)少年时期的烦恼三、替朋友解除烦恼1.列烦恼清单2.写日记3.采访4.交流(与朋友当面交流)5.写书信-----课标理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核心观点:1.突出语文知识运用 2.紧扣语文特点设计活动 3.突显语文综合能力训练 4.防止无语文特点的单纯活动设计二、从课标要求出发恰当确定教学目标三、从课标要求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示例当前教学误区:让学生品读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体现语文课特色。

人教新版与旧版《走一步再走一步》“研讨与练习”之比较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增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对话途径-------编写思想、编写体例、单元设计思想、单元及课文导读提示、研讨与练习”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4. 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6.应处理好语文本体目标与一般目标的关系:应通过达成语文本体目标去实现一般目标。

(1)语文的本体目标:学习语言,通过识字写字与听说读写训练,学习语文有关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及学习运用语文的兴趣习惯。

(2)一般目标:道德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及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

版课标删除了“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本课教学目标1.学习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人生经验2.了解记叙文中记叙顺序记叙线索,并学会梳理方法3.学习分析人物心理描写4.了解、学习记叙文中的记叙人称方法-----本课主要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一次爬山的遇难经历-------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2.细读课文,探究思考(1) 勾画标志事件发展的时间语句、事件语句----梳理时间顺序及线索---学习梳理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记叙线索的方法。

(2)勾画事件过程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概括心理特点,梳理心理活动变化----学习分析人物心理。

(3)品读末段,交流领悟-----人生启迪3.读写结合,拓展迁移用第三人物改写“悬崖脱险”-----记叙人称与记叙角度----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人称变化,不同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随之变化---怎样切合人物身份。

批判性参考:非语文化教学案例反例: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案例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感悟生活哲理。

案例二:[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充分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2.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案例三:案例四:【教学目标】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故事的情节,掌握记叙的要素。

通过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变化的思想感情,读懂作者的成长经历,感悟面对困难不可放弃,只要化整为零,步步前进就能战而胜之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重点:能复述故事情节,能从故事中有所感触,领悟人生哲理。

四、从课标要求出发理解中考考点目标五、从课标要求出发把握中考考题特点课标、教材、考点、考题之比较六、研读课标教材,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请以明月山或桂溪河保护为题,进行仿写示例一: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要求:用排比、拟人手法。

示例二: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站在罗布泊边缘。

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要求:一是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二是描写具体形象。

示例三: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

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罗布泊的胡杨林,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要求:一是运用拟人手法,二是选择典型事物或景物,三是描写具体形象。

教材中记叙文开头结尾的主要方法及作用.do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