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运建设工程综合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切实加强本项目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当发现安全事故重大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抑制事故苗头或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我项目部经营、生产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满足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需要,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⑵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⑶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⑷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⑸《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⑹《河北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2.2 相关的应急预案
⑴《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⑵河北省安监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⑶《浙江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应急救援预案适用于项目经理部及所属各施工生产
部门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的控制、处理和应急救援。
1.3.1类型和级别
重特大事件是指项目经理部及各施工生产部门管辖区域内发生,或经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认为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或)社会影响的重特大事件。
1.3.1.1 类型
根据应急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分为以下三类:
⑴生产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特大火灾、重大
环境污染、重大设备损坏等。
⑵突发性自然灾害类事件:包括破坏性地震、突发性地质灾害和
气象灾害等。
⑶公共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群
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等。
1.3.1.2 事故级别
事故按照人员伤亡、涉险人数、经济损失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特别重大(Ⅰ级)事故、重大(Ⅱ级)事故、较大(Ⅲ级)事故和
一般(Ⅳ级)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
1.4.1项目部预案:包括项目总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现场处置方案)、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应急预案。
在项目开工前,按照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根据建设单位的总体预案,结合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地质、水文和气候等实际情况,编制本项目应急预案,经监理单位审查后报建设单位和公司备案。
项目部的应急预案与建设单位相衔接。
1.4.2应急启动条件
遇到下列任一情况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⑴上级单位指令启动应急预案;
⑵发生Ⅳ级及以上生产或突发事件;
⑶其它需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况。
1.5 工作原则
根据本工程施工工序多,施工作业交叉、交替实施,部分路段不能断交施工等特点,在项目经理部指导下,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施工生产部门(班组)、项目部应急救援队”的两级应急体系,认真做好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准备工作,做到统一指挥、分级管理,项目自救与社会援助相结合的应急体系。
1.5.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应急工作要保障施工人员和其他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任务。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实施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落实事故预防
和隐患整改措施,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做好应对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采用科学的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测、预防水平;做好与各施工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单位的横向联系,建立互相支持、救助网络,提高对重大事件发生时的处置和应急救援能力。
1.5.2 属地管理、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各负其责。
项目部在施工地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急指挥机构,开展应急准备检查审核、事故抢险、应急救援、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当发生事故时,项目部应由“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各施工生产部门(班组)、项目部应急救援队各负其责;负责本辖区内的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应急救援、处置体系,制订、完善与施工生产相适应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实行项目分工负责制,组织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依法组织事故救援,服从现场指挥,配合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1.5.3 整合资源、协调应对,快速高效、保证重点。
项目部应急体系与施工地的地方政府、业主的应急体系
相联系,融入体系管理、运行,建立应急处置的联动协调机制,形成相互支持、互相支援的联动体系衔接;同时在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进行准备与响应,提高自救、互救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形成快速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
在事故处理和控制过程中,应做到以人为本,将员工和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伤害的扩大;在救援抢险中,要指挥得当,保证参加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被救人员不受到第二次伤害,防止事故的能量释放,造成更大伤害。
1.5.4 应急救援应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清楚,制订的措施要正确有效,施工过程预防控制事故,应急响应要准备充分,行动迅速,立足自救,当事故无法自救和控制时,应及时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援助,实现通过应急准备,及时应急响应,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2危险性分析
2.1工程概况
第3合同段起自宽城镇缸窑沟经垭口沿邦宽线至终点龙
须门,路线全长 5.73km(K11+440-K17+170),其中:K11+440-K11+800段0.36km路基宽度15m,为新建段,设计行车速度80Km/h,双向二车道,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1/100,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K11+800-K13+520段1.707km路基宽度32m,本段路线为利用金山街,设计行车速度80Km/h,双向四车道,荷载等级:公路-Ⅰ级,③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1/100,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K13+520-K17+170段3.69km,路基宽度49.5m,本段路线为利用原有邦宽线拓宽改造,设计行车速度80Km/h,双向八车道,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桥面宽度:净-18.5m+0.5m 防撞护栏+2.5m人行道(单幅),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100;小桥、涵洞1/100,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土方开挖
2.2.1.1适用范围
(1)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2.2.1.2、土方开挖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1).土方开挖工程事故的类型
1)影响边坡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2)引起机械事故;
3)边坡土堆放材料倾落;
4)土方塌落直接伤人。
(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1)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确定不同的放坡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土层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而湿化,内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和滑坡。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