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基础知识总复习

音乐基础知识总复习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它通过人声演唱和乐器演奏,表现人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音乐的分类:声乐和器乐,也可以按体裁、内容等分类。

音乐的艺术实践包括三个环节:创作、表演、欣赏。

乐理部分音1、音的产生: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大致在11—20000Hz/秒之间;音乐中所是有的音一般在27—4100Hz/秒之内。

2、音的四种特性:音高、音值、音量、音色。

音高是由发音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音值是由发音体振动时延续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音量是由发音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来决定的;音色是由发音的性质、振动时泛音的多少出现次序等多种因素决定。

3、音的分类:乐音与噪音乐音体系⏹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乐音的总和。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每个音。

(音与音级)⏹音列:将若干个音级,按照由高到底或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

⏹基本音级:在音列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而得来的音级。

⏹音名与唱名:CDEFGAB do re mi fa sol la si⏹音组:中央C为小字一组(c1)向上有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等,向下有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等。

钢琴的音域为A2—c5⏹标准音与中央C记谱法(简谱)一、记谱法1、记谱法:以书面形式记录音乐的方法。

2、记谱法分类:文字谱和符号谱。

3、当今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是:五线谱4、记谱法就是用文字或符号把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记录下来,变成可读的乐谱。

二、简谱记谱法介绍1、音的长短(音值):(1)基本音符:全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2)附点音符:四分音符时值以下的音符可加附点。

(3)休止符:02、音的高低(音高):(1)不带点的七个阿拉伯数字,叫―中音‖;(2)七个阿拉伯数字上面的点,叫―高音点‖;(3)七个阿拉伯数字下面的点,叫―低音点‖。

3、基本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最基本的元素,是音乐训练的基础。

三、节奏训练1 在当今西方不论专业或业余的音乐教学,节奏训练都作为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学科,这是因为节奏必需单独进行专门训练,不能包括在一般的视唱练耳课程中去进行。

2 训练节奏最好的方式方法之一,是运用“声势”,即:运用有声有势的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进行节拍、节奏的敲击,这样既能发出各种不同音色和力度的声响,又能体现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姿态和体态,从而以游戏方式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

3 “声势”节奏训练有:(1)拍手: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拍得响,而要拍的有音乐性:不仅有强弱的变化,而且有明暗、清浊的音色变化,即:通过放平或弯曲的手掌去拍;或通过用整个手掌或少数几个手指去拍,从而达到不同的音色变化。

(2)拍腿:这在力度和音色上不及拍手那样富于变化,但拍击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双手拍双腿。

(3)跺脚:跺脚一般声响较重,不可能做反复迅速地跺脚。

(4)捻指:捻指发音清脆,但音量不可能大。

四、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开创了这种―声势‖的方式方法来训练节奏。

1981年以来,奥尔夫音乐教育被介绍我国,他的节奏训练方法被广泛采用,效果很好。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记谱法(五线谱)1、五线谱、谱号(高、中、低)、谱表、拍号;2、音高的记法:根据音符符头在各种谱表上的位置来确定音的高低。

3、时值的记法:基本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

4、变音记号:#X b bb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1 演奏法方面的记号:连音―⌒‖、跳音“·‖、保持音―ˉ‖、琶音、滑音等;2 省略记号:移高八度与移低八度:8-------、高八度重复与低八度重复:Con 8 -------、长休止(记在第三线上)、反复记号;3 其它:延长号、换气记号∨、重音记号>。

4、音乐速度与力度记号速度:Grave 庄板Lento 慢板Andante 行板Moderato 中板Allegro 快板Allegretto小快板rit 渐慢 a tempo 原速力度记号:f强ff很强mf中强p弱pp很弱mp中弱Cresc 渐强dim 渐弱节奏节拍(一)区分节奏、节拍、拍子、节奏型节奏: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节拍:有强有弱的相同的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

拍子:节拍中的每一单位拍,用固定时值的音符来代表。

(拍子用拍号来表示)节奏型: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

拍子的分类: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交错拍子、散拍子、一拍子。

七种类别的拍子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

2/4、3/4、复拍子:由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而成的拍子。

4/4、6/8混合拍子:由单位拍时值相同的不同类型的单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

5/4、7/4变换拍子:在乐曲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

交错拍子:几种不同的拍子同时进行。

散拍子:单位拍的时值和强弱位置,不十分明显。

サ一拍子:只有强拍,没有弱拍。

节奏节拍(二)1、切分节奏与连音符(1)常见的音值组合法(2)切分节奏与连音符2、节奏训练①2/4 x x | xx x | xx xx | x -||②2/4 x· x | x -| x xx | x -||③3/4 x x x | x· x x | xx xx xx | x --||④3/4 x x x | x x xx | x x xx | x· x x | x -x |xx xx xx | x x· x | x x -| x x xx | x x xx | x x· x | x--||⑤4/4 x x x x | x· x x -| xx xx xx xx | x ---||⑥《沂蒙好风光》4/4 x x xx x | xx xx x -| x x x xx | xx xx x -|2 5 323 | 53 21 2 -| 2 5 2 35 | 32 16 1 -|X x xx x | xx xx x -| x·x xx xx | x ---||1 3 23 5 | 27 65 6 -| 1·2 76 53 | 5 ---||音程与和弦音程(1)音程的定义、名称与标记(2)音程的分类(单音程与复音程;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3)音程的转位与等音程和弦(1)四种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2)四种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3)等和弦与调相关的概念:调、调式、调高、调性调式:若干个音级按照一定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并围绕某一具有稳定感的中心音而形成的体系。

调高:调式主音的高度。

调性:调式+调高。

调:有时是调式的简称,有时专指调高。

二、调的五度循环三、大小调式与民族五声调式曲式动机:指环绕一个主要音所结合的音组,这音组往往在曲调的音高关系、节奏、甚至在和声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而获得独立的性格,成为整体中表达内容的最小单位。

乐句:比较方整,或4小节,或8小节,有问有答。

这种有问有答的两个乐句可以是一个乐段。

这种上下两个乐句可以是音乐的起点,似对话,同时可扩展。

曲式:就是乐曲的组织形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布局。

它由作品的内容所决定,并且尽可能与内容取得统一。

这是在音乐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般规律。

掌握了它,对于了解作品的艺术构思,进而探索其内容是有直接帮助的。

常用的几种曲式:曲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有下列几种:一部曲式(A);二部曲式(AB) ;三部曲式(再现的和不再现的)(ABC)(ABA) ;复三部曲式(ABC);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回旋曲式(ABACA);变奏曲式(AA`A``……);自由曲式(ABCDE……)等。

1、一部曲式: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

可以有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2、单二部曲式:它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乐段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均有着一定的联系。

(用图式表示:A+B)3、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个乐段。

单三部曲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或变化重复。

图式表示:A+B+A);第二种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分。

用图式表示:A+B+C)。

4、复二部曲式:由两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本身已经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或其中一个部分是乐段,另一部分是单二、单三部曲式。

如:A(单二部曲式)+B(单二部曲式);或A (单二部曲式)+B(乐段)5、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

它的第一部分已是单二或单三部曲式。

第三部分常常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

它的第二部分则和第一、三部分在音乐上形成对比,这一部分可能是单二、单三部曲式,也可能是乐段。

如:A(单三部曲式)+B(单二部曲式)+A1 (变化重复第一部分);或:A (单二部曲式)+B (单三部曲式)+ A1 (变化重复第一部分)。

6、回旋曲式:通常是指一段音乐间歇性地重现的器乐曲,在莫扎特时代,它是协奏曲或奏鸣曲最后乐章通常采用的形式。

常见的图示:A+B+A+C+A+D+A等,A是回旋重现的主题,而B、C、D则是和它形成对比的插段。

7、变奏曲式:由基本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重复或展开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如:A(主题)+A1 (第一变奏)+A2 (第二变奏)+A3 (第三变奏)……8、奏鸣曲式:一种音乐结构,通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也用于其他乐章。

奏鸣曲式由三个大部分组成(1)呈示部,它包括主部和副部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在主部与副部之间,有时会有连接部;在副部之后,有时会出现结束部)。

(2)展开部,将呈示部的音乐材料加以充分的变化和发展,已造成戏剧性的高潮。

(3)再现部,将呈示部的音乐加以重复或变化重复。

除以上三大部分外,在呈示部之前,有时会有引子;在再现部之后,有时会出现尾声。

音乐欣赏部分声乐篇中国古代歌曲•中国古代歌曲有群众创作的,也有文人创作。

•凡歌曲,一曲配一段歌词的,叫通谱歌;一曲配多段歌词的,叫分节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