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音乐鉴赏课《探询印尼甘美兰》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课《探询印尼甘美兰》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课《探询印尼甘美兰》教
学设计
高中音乐课程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绚丽的世界音乐"
探询印尼甘美兰
-教学设计
[教材]本课内容选自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二节绚丽的世界音乐
[教学年级]高一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甘美兰音乐、恰克合唱(人声甘美兰)
[教材分析]甘美兰是印度尼西亚人们家喻户晓的音乐,以打击乐为主的合奏形式演绎,也有人声甘美兰,并常伴有古典舞蹈。

其音乐神圣、空灵,音响效果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可以带给人释放身心、净化心灵的作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蕴涵。

[教学思路]甘美兰音乐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东方音乐之一,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是比较陌生的作品。

如何突破学生对作品的陌生认识,消除学生的距离感,从而在45分钟内乐意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及作用,是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

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指导思想下,以探究音乐表现手法为切入点、体验音乐与综合艺术为突破口、创作与表演为兴奋点,消除学生对作品的距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营造师生平等、和谐共同探讨的课堂氛围,达到真正实现新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尼巴厘岛甘美兰音乐、恰克合唱的体验和学习,初步认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培养学生对世界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2、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形成甘美兰音乐、恰克合唱音乐风格特点的表现手法(复音层叠、循环曲式),认识学习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意义。

3、过程与方法:收集、展示、探究、体验
[教学重难点]1、感受、体验巴厘岛甘美兰音乐、恰克合唱的风格特点
2、探究音乐的表现手法,挖掘音乐情感内涵及其作用。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第2、7探究小组的学生分别收集和整理印尼甘美兰音乐、恰克合唱相关资料(起源、乐器、音乐特点、用途等)并制成课件在课上展示。

2、教师准备资料制成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风光,初步感受音乐特点。

(在亚洲被称为"千岛之国"的是哪一个国家?印尼的巴厘岛(BALI)公认为是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被称为一生中要去的66个地方之一。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它的风光。

)
(旁白:满目是蓝天,白云,银沙,碧水,还有那数不清的亮丽色彩装点着多姿的帆、舨和搏浪的人、悠闲的人。

)
(巴厘岛上四季草木青翠,山花烂漫,更有众多的庙宇,迷人的海滩。

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度假乐园、世界级的游览胜地。

它孕育出来的音乐到底会是什么
样?它能带我们飞去巴厘岛,感受那不一样的海风吗?一起来聆听巴厘岛最富有代表性的音乐也是在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东方音乐:甘美兰。

)
(设计意图):通过对孕育甘美兰音乐的印尼的地理、人文、风光、民俗的介绍,吸引学生的关注力。

二、交流、体验、探究
(一)、印尼巴厘岛甘美兰音乐
1、聆听音乐片段,谈感受。

师:你觉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谈感受。

音色?(多样)情绪?(欢快)乐器?(打击乐器)演奏方法?(敲打)
(设计意图)第一次聆听音乐,感性认知音乐特点。

这学期第2小组的同学探究的课题就是甘美兰,请他们来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
2、第2小组学生展示探究印尼甘美兰音乐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对甘美兰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那形成这样音乐风格特点是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手法呢?
3、聆听印尼甘美兰音乐,探究甘美兰音乐风格特点的表现手法,挖掘音乐情感内涵及其作用。

师: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手法来塑造音乐的风格特点呢?
节奏?快(欢快)旋律?(有很多条)。

一样吗?能听出多少?音响效果?(层次丰富、若即若离,神秘感、难以捉摸,充满了神秘色彩。

)
(设计意图)第二次聆听音乐,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识。

(1)复音层叠:旋律核心主题在不同的音区,以不同步调,分几个层次地同时演奏。

第三次聆听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复杂是因为它有多层的音响、多条
独立的旋律线和各种交错有序的节奏,音响颤抖起伏,错落有致,节奏层次分明。

(设计意图)第三次聆听音乐,加深学生对复音层叠表现音乐内涵层次丰富、若即若离,神秘感的感受。

(2)循环曲式:曲式结构都具循环性,节奏型反复的主旋律,每一音乐段落可以不断反复,如果没有大吊锣转换乐段的暗示,乐段将无休止地一直循环下去。

第四次聆听音乐。

进一步提出:你察觉到音乐有何特别?
引导学生分析:一样的节奏或乐句,不断的重复,一首长大的乐曲其核心
旋律似乎是固定不变的,不断循环往复,好似有始无终。

与宗教的"轮回"观念
有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第四次聆听音乐片段,和老师哼唱佛教的音乐片段,引导
学生认识循环曲式的表现手法与宗教的"轮回"观念有关系。

(3)佩罗格音阶:人奉献给神的音乐。

七声音阶,五平均律,在帕台特中仅选5个音构成调式音阶。

(4)帕台特:含有调式、音域、旋律型等多方面的意义,表现不同的特定内容,并同时间有联系(即演奏时间有约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介绍佩罗格音阶、帕台特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
形成音乐风格特点的多样表现手法。

(5)师生共同归纳音乐内涵及作用:
在学生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如何塑造音乐风格后,抛出问题:塑造这样风
格的音乐其目的何在?
甘美兰音乐在印尼巴厘岛文化中属于祭祀仪式的一部分。

巴厘岛人想要保
持灵性进化,不受轮回之苦,不为「来生」的修行可能因为疏忽而随时停止,
因此,会借由大、小庙会仪式,献上舞蹈和音乐以款待神明。

--实际上也可以
说正是当地的宗教社会环境,赋予了甘美兰音乐神圣、空灵的内涵,借助复音
层叠、循环曲式、特殊音调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演绎形式,起到了释放身心、净
化心灵的作用。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体验与探究,感性认知结合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了
解音乐的内涵及其作用,认识塑造这样音乐风格的目的。

(此外,甘美兰音乐是与舞蹈混生发展的一种艺术。

)
4、观赏巴厘岛舞蹈片段,感受甘美兰音乐是与舞蹈混生发展的一种艺术。

(1)、视频欣赏:巴厘岛舞蹈片段。

(2)、师生共同讨论分析音乐与舞蹈特点:宗教色彩浓郁。

舞蹈动作与音乐如何配合?
舞蹈动作特点甘美兰音乐
手颤动打击乐颤抖起伏
眼睛左顾右盼,灵活传神--与神沟通多旋律线错落有致、若即若离
直立或半蹲的舞姿中,保持腰、臀部侧曲的姿态、紧络的衣服--突出曲线,拿自己当贡品。

空灵、幽远、连绵不断-人奉献给神的音乐。

(巴厘岛的音乐、舞蹈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大的特点:宗教色彩浓郁。

)
(二)、恰克合唱(人声甘美兰)
(器乐的甘美兰音乐让我们沐浴了巴厘岛那神秘之风,使我们的心灵在音乐
中彻底释放,得到净化。

那么人声甘美兰又会散发什么样的气息来感染我们呢?)
1、聆听恰克合唱片段,谈感受。

师:你感受到什么?联想到什么?
学生谈感受。

(恰克、男声合唱、篝火场面、节奏突出、力度变化大,驱魔)
2、第7小组学生展示探究恰克合唱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3、体验恰克合唱特点。

(1)聆听恰克合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学生进一步感受恰克合唱特点,了解相同的音乐表
现手法:复音层叠、循环曲式。

(2)演唱恰克合唱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学生直接的体验恰克合唱特点,掌握复音层叠、循
环曲式的表现手法,同时为后面的创作做准备。

4、创作和表演
运用复音层叠、循环曲式的表现手法创作音乐片段并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创作和表演,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与合
作能力。

(四)小结:甘美兰音乐主要是节奏性重叠的合奏。

巴厘岛的音乐与宗教的
结合极为紧密,是真正把音乐、舞蹈和仪礼程序完全结合起来浑然一体的文化
传统。

三、甘美兰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1)印象派德彪西的《大海》--复音层叠
(一系列单线条运动的旋律以及节奏、音区和音色的变化浑为一体,造成一种朦胧宁静的效果。

)
(2)简约派--循环曲式
(重复是简约派音乐最为鲜明的基本特征。

同一节奏片段,有限几个音的音高变化,不断反复。

)
(设计意图)了解甘美兰音乐的魅力及其影响,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学习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意义。

小结:有人说喜欢朋克摇滚是年少轻狂的愤怒与发泄;喜欢民谣是女孩子青春期的憧憬与彷徨;喜欢爵士音乐是小资情调的懵懂和向往;那么,尽情感受和体验包括印尼甘美兰的绚丽的世界音乐,则宛然海纳百川的坦荡与释放。

这些披着神秘面纱的民族音乐之花在世界文化骄阳的沐浴下盛开,怒放,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询它们。

四、思考
从社会的角度,说说恰克合唱和甘美兰乐队的音乐体现了印度尼西亚人的哪种精神理念?
(设计意图)延伸课外学习,引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