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已审阅)

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已审阅)

陕西省咸阳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在这里,“道”是意向,“德”是基础,“仁”是归依,而“艺”则是自由的游戏,孔子所说的“游于艺”的“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孔子说,“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游于艺”,便是说“君子”对于与物质技能有关的一切训练要有熟练掌握。

对物质技能的掌握,是产生自由感的基础所谓的“游于艺”的“游”正是突出了这种掌握中的自由感。

这种自由感与艺术创作和其他活动中的刽造性感受是直接相关的,因为这种感受就其实质说,即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审美自由感。

可见, 与后世某些儒家单纯任调伦理道德不同,在“志道”等之外提出“游于艺”,表现了孔子对于人由于物质现实地掌握客现世界从而获得多面发展的要求,对于人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感受到和获取身心自由的主张,同时也说明了孔子对掌握技艺在实现人格理想中的作用的重视。

因为这些技艺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直接与“治国平天下”的制度、才能、秩序有关的。

另外这种“游于艺”的活动摆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后,可以看出,“游于艺”既是前三者的补足,又是前三者的完成。

仅有前三者,基本还是内向的、静态的、未实现的人格,有了最后一项,便成为实现了的、物态化了的、现实的人格了。

因为这种人格其有一种实现了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感它不仅标志着对客观技艺、事物规律的物质实战性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如,而且标志着一种由于掌握了规律而获得自由从而具有实践力量的人格的完成这其实便是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了。

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正是主现目的与客现规律的协调、符合、一致。

“游于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似乎前者只讲技艺熟练,后者只讲心理欲求,但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角度看,这二者是有贯穿脉络和共同精神的,只有现实地能够做到“游于艺”,才能在人格上完成“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个"不逾矩”便不只是道德的教条,而是一种人生的自由。

前者是外在技艺的熟练,后者是内在人格的完成, 但在孔学里,二者有其深刻的关联。

荀子提出“积学成伪”“制天命而用之”,便是在理论上发展这个方面.后世颜元等人也强调“六艺"的物质实践性这表明在儒学中,“圣人”的人格实现与六艺的物质实践性的现实掌握是相关联的,只有宋明正统理学家们过分强调心性,而把“游于艺”当作一种并不十分重要的补充,并且常常局限在诗文书画的所谓纯艺术的狭隘范围内,才从根本上失去孔门“六艺”的原始的物质实战的丰富内容实际上,“游于艺”——在礼、乐、射、御、书、教中的“自由游戏”,绝不是一个单纯掌极技艺的问题。

而是通过对客現规律性的全面掌握和运用,现实地实现了人的自由。

完成了“志道” “据德"“依仁"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历程。

(摘编自李泽厚《美学四讲》) 1.下列各项中,关干“游于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游于艺”让人产生一种自由感,这种自由感与艺术创作和其他活动中的创造性感受是直接相关的,因为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B.“游于艺”是说“君子”要学会训练别人熟练掌握物质技能的一切技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产生自由感的基础。

C.游于艺”中的“艺”,对君子而言.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直接与“治国平天下”的制度、才能、秩序有关的。

D. “游于艺”不是一个单纯掌握技艺的问题,而是意味着一种由于掌握了规律而获得自由从而具有实践力量的人格的完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后,孔子还提出了“游于艺”,这说明他很重视对掌握技艺在实现人格理想中的作用。

B.孔子并非单纯地强调伦理道德“游于艺”的提出表明他还要求人们通过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更好地驾驭客观世界。

C.“游于艺”中的“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要掌握这些,人们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

D.“游于艺”是外在技艺的熟练“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内在人格的完成,但在孔学看来,二者有着深刻的关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心所欲,不逾矩”既表现了对个人主观目的的强烈追求,同时又显示了对客观规律的熟练把握和自觉遵守。

B.只强调“不逾矩”就只是道德的教条与说教,一旦与“从心所欲”结合起来,便是一种人生的自由,从而成为一种境界。

C.荀子“积学成伪”“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和后世颜元等人的观点有相似性,前者从理论上发展,后者从实践上强调。

D.宋明正统理学家们过分强调心性,认为“游于艺”不太重要,常常把它局限在诗文书函的所谓纯艺术的狭溢范围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张欣泰,字义亨,竞陵人也。

父兴世,宋左卫将军。

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

年十余,诣吏部尚书褚渊,渊问之曰:“张郎弓马多少?”欣泰答曰:“性怯畏马,无力幸弓。

”渊甚异之,辟州主簿,历诸王府佐。

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反即位,以为立明将军,领禁旅。

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

下直辄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踢杖,挟素琴。

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曰:“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 ”后从车驾出新林,敕欣泰甲仗廉察,欣泰停仗,于松树下饮酒賦诗,制局监吕文度过见,启世祖。

世祖大怒,遣出外,数日,意稍释,召还,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

”除正员郎。

巴东王子响杀潦佐,上遣中庶子胡请之西讨,使欣泰为副。

欣泰谓谐之曰:“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利赏逼成,无由自溃。

若且顿军夏口,宣示福福,可不战而擒也,请之不从,进屯江津,尹略等见杀。

事平,欣泰徙为随王子降镇西中兵。

子隆深相爱纳,数与谈宴,州府职局,多使关领,意遇与遍眺相次。

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岗下面接松山欣泰复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建武二年,虏围钟离城。

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援。

虏既为徐州军所挫,更欲于邵阳洲筑城。

慧素虑为大患。

欣泰日:“虏所以筑城者,外示婷大,实惧我蹑其后耳。

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則其患自息。

”慧景从之,遣欣泰至虏城下具速此意。

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

欣泰说慧景曰:“归师勿遇,古人畏之。

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

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

(节选自《南齐书•张欣泰传》)4.下列对文中加点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书:先秦时通行的一种字体。

B.志节:志向气节。

C.名素:素有名望的人。

D.假道:借路。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B.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屏居/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C.典签密以冶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居置宅南冈/下曲接松山/欣面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D.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居置/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欣泰喜欢读书愿愈以带兵打仗为职业,十多岁时,当别人问他弓马功夫怎样时,他回答说害怕骑冯,无力拉弓。

B.虽然齐世祖对张欣泰的率性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但还是能理解他不愿意当武将的想法,任命他担任了比较清闲且地位不低的文官。

C.张欣泰游览园林时身穿僧衣,手执禅杖,随皇上出巡时中途跑到松树下去喝洒赋诗,这些举动表明他对当时的现实十分不满。

D.张欣泰具有一定的军事才干。

讨伐巴东王吋,主将胡谐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吃了大亏;而崔慧景承对他言听计从,很顺利地解除了钟离城之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5分)(2)死地之兵,不可较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徙丧前功。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蹢莎行•春暮寇准①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濛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②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①寇准(961 -1023):字平仲,华州下郅(今陕四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封莱国公,谥忠愍。

②菱花:指镜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5分)答:。

9.宋人胡仔在《荇溪渔隐丛话》中评道:“忠愍诗思凄婉。

”试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在婚姻走到尽头时,反思婚姻,回想当年与男子在一起的欢乐场面的两句是“,”。

(2)苏轼在(赤壁賦》中“,”,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知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3)陆游《游山西村》中“, ”两句,描写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反映出淳朴的民风。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人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外婆的手[美]莉迪亚•玛丽去医院探望外婆时,我用手指轻抚着她凉凉的手上的细弱的血管。

她颤颤地睁开眼睛看着我的手,我忍不住问:“你想要吃一小块苹果派吗?”“莉迪亚•玛丽。

”她用微弱的气息呼唤着我的名字,然后就又睡了过去。

外婆的手总让我想起她那些甜美的肉桂苹果派以前,我总是站在她身后,看她在厨房水槽旁削苹果皮。

我看着地的手指娴熟地持着水果刀,期待她在苹果上削出那完美的螺旋。

“我的手也贫像你的一样光滑。

”她说着,用大持指摩挲着我的手背。

“成年累月浸在水里,不断地换洗尿布毁了它们。

”她摇头叹息着,看着自己手上微凸的淡蓝色网状静脉。

“要给七个孩子换尿布,实在是太多了。

邻居们常说我挂在晾条上的尿布是他们见过最白的。

当埃莫森一家搬家时,克旁迪娅对我说:‘我会想念你那漂亮的晾衣架的,玛格丽特。

”我喜欢听外婆谈论她生活中的那些细节,我觉得它们就像是完美的苹果派必需的配料一样。

外婆说我有钢琴家的手。

尽管当我面对她那架老式钢琴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上面漫无目的地敲击,发出不成曲调的声音,在整间屋子里回荡。

“你妈妈……”外婆边削着果皮边回忆,“喜欢到处飞来飞去,当我烤苹果派时,她就会到菜园找你外公,不断在那里荡来荡去。

”“在秋千上?”“是呀。

你外公在那棵大苹果树上安了秋千,她最喜欢了。

一放学就一直在那里玩到天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