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标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标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
【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点击加入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
分册)》(第6版)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
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
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
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
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衰退(recession)
答:衰退指收入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

一般的衡量标
准是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

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
缩的趋势。

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
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

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
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2.萧条(depression)
答:萧条是真实gdp严重减少的时期,指商业周期的紧缩阶段。

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经济活动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悲观情绪持续很长的一个时期,它紧接着在达到一个高峰之后,以周期的低谷而告终。

其特点是:生产急剧缩减,资本投资减少,信用规模收缩,价格持续下滑,失业增多,就业水平降低,企业家与消费者的情绪悲观。

在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萧条,一次发生在
1873~1879年,一次发生在1929~1933年。

政府采取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目的在于缩短或消除这种经济萧条。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 of aggregatedemand and aggregatesupply)答: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33-3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ad1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as1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as2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

最初,经济在e1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1,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1。

这时e1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as2上,所以,y1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在短期内,政府通
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ad2。

ad2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 1相交于e2,这样,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
从y1增加到y2,并使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

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资增加,总供
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1向左上方平行移动到as3,as3与ad2相交于e3。

这样,国民收入水平从y2减少到y3,价格水平从p2上升到p3。

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