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图册(高分辨率版20150817)
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图册(高分辨率版20150817)
2. 百叶箱安装在支柱上,安装应牢固水平。
——07-2 温湿传感器
底座
圆盘
卡扣
支架部件
安装支架
1. 温湿传感器安装在百叶箱内特制的支架上,支架用聚四氟乙烯或亚克力材料制作,立柱为直径 35mm 的空心管,上部为一镂空的圆盘,每隔 90 度留一卡扣。
2. 支架安装于百叶箱水平面的中心,电缆线由支架底部穿入管内,管顶取出,传感器用圆盘四周 的卡扣固定,头部向下。保持垂直,传感器感应部分中心距地高度 1.5m,各传感器感应部分中心水 平间距 20cm。温湿分采安装于百叶箱底板的背面。
3. 多只温湿传感器安装位置:若温湿传感器为一体式的,按主用在东、备用在西的原则布设;若 为分体式的,则按先东西、后南北的原则布设。
——08 称重雨量传感器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1100mm×11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外露面平整光洁;地脚 螺栓同时浇注在混凝土中(使用厂家提供的预埋件,注意方向),并使其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 35mm。基 础中央位置预埋入直径为础的底部通向地沟。
2. 支架应安装牢固,筒口水平,距地高度 70cm±3cm。
——06 激光云高仪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600mm×6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采用定 位板将 7 个地脚螺栓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其中 4 个用于安装云高仪,3 个安装电源箱), 并使其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约 50mm。基础安装云高仪位置中央预埋入 Φ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 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底部通向地沟。
2. 云高仪电源箱和云高仪背靠背,采用独立支柱安装。 3. 用 16mm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CL51 设计。
仪器照片
——07-1 百叶箱
1. 采用专用独立支柱安装,安装支柱的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600mm×600mm×550mm,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地脚螺栓同时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并使其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 80mm。基础中央位置预埋入 Φ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通向地沟。
4. 安装风传感器的横臂应呈南北向,风向传感器的指南(北)针与横臂平行。
——04 雪深传感器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300mm×300mm(长宽),基础深度应超过非永久冻土层且不小于 300mm,高出 地面 50mm。传感器支架应牢固安装在基础上。在安装基础正西面做一边长为 90cm 的正方形且与观测场 地面齐平的平整裸地作为测量基准面,测量基准面中心距安装基础中心 60cm。
2. 天气现象仪采样区域中心距地高度 280±10cm,横臂为南北向。 3. 用 16mm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HY-MPW11 设计。
——02 能见度仪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400mm×4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用 4 件 M16 螺栓和适量钢筋作成钢框架将地脚螺栓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并使其顶部高出混 凝土表面约 50mm。基础中央位置预埋入 Φ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底部 通向地沟。
2. 仪器支柱通过其底盘上的安装孔固定在基础上,固定可采用每根螺杆上加四个螺母的方式,其中 两个用于固定在基座上,另两个用于固定仪器舱的底盘。通过调节后两个螺母上下位置即可调节观测设 备的水平度。其它安装技术要求详见相应技术手册或规范。
3. 用 16mm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ADTD 闪电定位仪设计。
—— 13 酸雨采样桶
1. 酸雨采样桶用自制支架安装,安装支架的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400mm×400mm×550mm(长宽深), 高出地面 50mm,外露面平整光洁;支架用底盘通过膨胀镙钉固定在基座上。
2. 承水口保持水平,距地高度 120cm。 3. 采样桶支架需自制(如图所示),可选用亚光不锈钢材料。支柱高度为 75cm,外径为 8cm,上 部的采样桶架应能方便地安放、收取,又能稳妥地固定放置。
2. 拉线基础应距风杆基础 5m,3 个拉线基础为等边三角形,两根拉线基础与风杆基础之间的夹角为 120°。
3. 风杆基础旁边预留两根 PVC 管,高出地面 600mm,一端直接通向地沟。一根为 Φ100mm 用来穿观 测场内各个传感器的信号线,另一根为 Φ50mm 用来穿从观测室接到观测场的交流电源线。
—— 11-2 蒸发传感器
1. 百叶箱基础:用于安放蒸发传感器的百叶箱位于大型蒸发器的正北侧,距蒸发桶中心 3 米。百叶 箱安装在 U 型的混凝土基础上,箱门朝南。基础大小为 800mm(东西)×600mm(南北)×550mm(深), 高出地面 50mm,外露面平整光洁。
2. U 型混凝土基础的开口朝南,中间 U 型开口大小为 350mm×600mm,四个地脚螺栓分别浇筑在混 凝土基础内(为保证四个螺栓定位准确,建议预先制作定位板),相互距离为:南北向 330mm,东西向 590mm, 螺纹端高出平台基础表面 50mm。
07-2 温湿传感器
18 电线积冰架
08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 19 GNSS/MET
09 雨量传感器
20 采集器
10 闪电定位仪
21 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
——01 天气现象仪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400mm×4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用 3 件 M12 螺栓和适量钢筋作成钢框架将地脚螺栓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并使其顶部高出 混凝土表面约 35mm。基础中央预埋入 Φ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底部 通向地沟。
—— 12 小型蒸发器
1. 小型蒸发器用自制支架安装,安装支架的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350mm×350mm×550mm(长宽深), 高出地面 50mm,外露面平整光洁;支架用膨胀螺丝与基座固定。
2. 蒸发器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高度不低于 70cm。 3. 安装支架需自制,托盘高约 600mm,托盘周围安一圈架,圈架高度不超过 100mm。
2. 测距探头距地面垂直高度一般选择 150±3cm,在北方雪深较深的个别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至 200±5cm。传感器测距探头应朝向西方,测量路径上无任何遮挡。
—— 05 雨量筒
1. 人 工 观 测 雨 量 筒 使 用 配 套 支 架 安 装, 支 架 基 座 用 水 泥 混 凝 土 浇 注, 大 小 约 为 350mm×350mm×550mm,高出地面 50mm,外露面平整光洁。
2. 承水口保持水平,距地高度 120±3cm (北方积雪较厚的个别地区可以选择 150±3cm),防风圈 开口朝北,高于承水口约 2cm。
3. 用 16mm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DSC1 型称重雨量传感器设计。
—— 09 雨量传感器
1. 雨量传感器用自制支架安装,安装支架的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350mm×350mm×550mm(长宽深),高 出地面 50mm,外露面平整光洁;地脚螺栓同时浇注在混凝土中(或者用膨胀螺丝固定),并使其顶部高 出混凝土表面 35mm。基础中央位置预埋入 Φ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 底部通向地沟。
2. 承水口保持水平,距地高度 70cm±3cm。 3. 用 16mm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安装支架需自制,高约 10cm(如右下图所示)。 5. 图中螺栓定位尺寸按 SL3-1 型雨量传感器设计。
—— 10 闪电定位仪
1. 混凝土基础大小为 400mm×400mm×550mm(长宽深),高出地面 50mm, 外露面平整光洁;浇注混 凝土基础时,预先埋进三根螺栓(M12×300),均布在 Φ288mm 的圆周上,并使其顶部高出混凝土表面 35mm。基础中央预埋入 Φ50mm 的 PVC 穿线管(管内注意预留铁丝),从水泥基础的底部通向地沟;
2. 能见度采样区域中心距地高度 280±10cm,横臂为南北向。 3. 用 16mm2 接地线将仪器接地端子就近与观测场防雷地网连接。 4. 图中预埋件尺寸按 HW-N1 设计。
——03-1 风塔
1. 本塔基础施工时,需预先开挖尺寸 1400mm×1400mm×1000mm(长宽深)的基坑,挖到设计深度后, 将基坑底面夯实后,先灌注块石垫层,待垫层初凝后才能浇筑混凝土基础,具体施工要求详见上图说明, 风塔安装完毕后,混凝土上填埋 20cm 高的土层与地面齐平。本基础适用于 9 米风塔,风塔基础及风塔安 装施工应由专业施工公司按设计图纸施工。特殊地质或气候条件的,建议请具有相关资质条件的公司另 行设计施工或进行安全评估后参考本设计施工。
—— 11-1 大型蒸发器
1. 蒸发桶基础:在蒸发桶安装位置挖圆柱形土坑,土坑的直径约为 80cm,深度为 40cm。百叶箱 基础和蒸发桶安置土坑之间挖南北走向,宽 20cm、深 20cm 的管道沟。安装时,力求少挖动原土层。
2. 埋放蒸发桶:蒸发桶器口离地 30cm,水圈高度低于蒸发桶口缘的 7.5cm,土圈宽度为 30cm;在 土圈外围,应有防塌设施,可用预制弧形混凝土块拼成,或用水泥砌成外围,在东北方向留一 40cm 的 观测缺口。蒸发桶放置在土坑内,先用少许土稳定,蒸发桶侧面连接测量桶的管道接头朝北,蒸发桶器 口离地面高 30cm,待整个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桶周围泥土再回填捣实。
前言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级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的标准化程 度,实现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的规范化,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设计编制了《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建设图 册》(以下简称《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