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写作抽丝剥茧】在古代,有这样一位采桑的农家女,她出现的时候,走路的人看到她,放下担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她,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看见她,忘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了自己在锄地⋯⋯讲到这里,同学们的眼前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一位明媚动人的美丽姑娘呢,这便是《陌上桑》里刻画的漂亮又热爱生活的采桑女——罗敷,文中虽然没有告诉我们罗敷究竟长得怎么样,但是通过罗敷出现的时候周围人的反应,足以表明罗敷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这便是衬托的效果,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谈举止衬托、凸显主要人物的特点,来达到作者实际想要达到的目的。
同样的,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运用与衬托类似的写作手法来使文章增色,就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技巧点拨】一、对比对比,即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相对的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
比如《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对他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运用对比,可以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形象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
二、写作中如何使用对比手法(一)横向对比将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人物进行横向对比。
如写《我的家乡》一文,作者将高大敞亮的校舍与校舍旁边低矮潮湿的村落进行对照,这样就把家乡人民重视教育、“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思想品格,鲜明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又如写《我的好伙伴》一文,作者将自己内心自私自利的心理活动与对方的言行进行对照,形成鲜明的反差。
这样“好伙伴”心中有他人、遇事能为别人着想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二)纵向对比将同一事物或人物前后两个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
如写《我家的变化》一文,作者将自家前些年生活的窘境与今日的家庭现代化进行纵向对比,生动地反映出改革开放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好处、实惠。
(三)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结合我们还可以将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结合起来使用。
如写《我的妈妈》一文,作者为了凸显妈妈节俭的特点,写妈妈舍得给奶奶买各种营养品,自己却舍不得随意添置一件新衣服(横向对比);从前家庭不富裕时妈妈是这样节俭,而今家庭富裕了妈妈仍是这样节俭(纵向对比)。
(四)使用对比手法需要注意的问题1.对比的目的要明确,即明确通过对比要表现或说明什么,这样以保证文章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抒发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使用对比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不能失真、失理,为表现一方,有意贬低另一方。
如写家乡、家庭或某人发生的变化,不能不切实际地把几年前的情况写得一塌糊涂。
三、衬托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简单地说,就是用甲事物(宾)陪衬乙事物(主)。
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取得吸引读者眼球的效果,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一)正衬以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作陪衬,称正衬。
运用衬托的手法,要善于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言彼衬此,以宾衬主,从而更加突出“主”的艺术效果。
运用衬托要宾主分明。
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关于正衬手法的使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例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有这样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想要表现罗敷之美,但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侧面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衬托了罗敷的美貌。
2.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感知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我们在写作时可以辅以一定的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性格或者事件的意义。
例如鲁迅的《故乡》的开头就渲染了深冬阴晦的气氛,描绘出一幅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二)反衬以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衬托,称反衬。
反衬的作用在于使对比的主体显得更加突出,正的愈正,反的愈反,使人印象深刻。
关于反衬手法的使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这两句就是用“噪”来衬托“静”,以“鸣”来衬托“幽”。
在幽深的山林之中,“蝉噪”“鸟鸣”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和谐与深远。
2.以乐景衬哀情用景物来烘托人物心情,通常会用乐景衬乐情,但有时候为了将感情与景物的差距拉大,我们还可以用乐景来写哀情,以哀景来写乐情。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例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开头、结尾都有这样一段描写:在不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场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与奥斯维辛曾经是人间地狱形成鲜明映衬,反衬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
3.人物反衬作品中要塑造人物形象,除了采用正面描写外,还可以描摹对立面的人物来反衬、突出主人公。
比如说《他和她》中就写道,他为了避嫌,不愿意去扶起因为残疾而行动不便摔倒的她,而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却不计前嫌地来帮助他,就是用他的内心狭隘来反衬出她的心灵美好。
又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判“我”极端势力的父母对“我”的叔叔的冷漠无情,就用“我”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
四、虚实结合“虚”是在符合生活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再创造,装作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
“实”是指写客观存在的事实、实景、实境。
作文可以虚构情节,创造人物。
即使在写真人真事的作文中,也可以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对故事的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大胆的描写,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特点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生动,主旨更加突出。
需要注意的是,虚构不是凭空捏造,即使是文学作品,也要立足于现实,符合生活的内在逻辑。
(一)可以虚写的内容:1. 回忆中的事(人、景、物)2.将来的情况3.可能发生的某些场景;可能产生的某种感受4.背景、原因的猜测5.幻觉、梦境、错觉6.某种人、事、物的象征意义7.写景色时由实景入虚景(二)如何虚实结合1. 插叙回忆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当中,由眼前的事或爸爸的话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便是由实到虚。
《故乡》中回忆“少年闰土”,为的是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形成鲜明对比,由实入虚地突出了故乡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出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社会现实。
2. 联想、想象《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为实景;“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为虚景。
由眼前的实景写到感受。
《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由眼前的实景写到联想、想象的内容。
3.景色由实景入虚景——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来虚写例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对眼前的荷花进行拟人化,形成虚写。
4.幻觉梦境《背影》中“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里的“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即为幻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善于写虚要和学会记实结合起来考虑,整篇文章只有实写,会使文章单薄无力,不够丰满;反之,只有虚写,虚得没了谱,就会把文章写得华而不实。
虚实结合是指把实的内容同虚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虚与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范例分析】丑娘(1)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2)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 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 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
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
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
这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3)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 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
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4)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5)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
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
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屈,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地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账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
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
(6)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7)到60 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
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
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
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8)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
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
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
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娘一定不丑。
(9)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不让我们知道,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