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时间 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挚.zhì痛谰. làn语辔.pèi 头浊. zhuó流B、嗥.鸣(háo)怪诞.(dàn)默契.(qì)蚱.蜢(zhà)C、亘.héng古田垄.lóng 污秽.huì啾啾.quīD、哽.gèng咽镐.gǎo头宛转.zhuàn 意蕴.yùn2、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3分)A、山巅.(山顶) 狂澜.(大波浪) 哽.住(声气阻塞) 木兰当户.织(门)B、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控制) 亘.古(延续不断) 问女何所忆.(思念)C、澎湃..(曲折) 关山度.若飞(过)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哺.育(喂) 宛转D、懊悔..(侮恨) 惨.白(悲惨) 怪诞.(荒唐的) 愿为市.鞍马(买)3、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老山界》是光未然创作的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本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4、指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 ) (3分)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C、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
某班在“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传承黄河文化】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孕育了中华的文化,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写出来两句,与大家交流。
(4分)①(2)活动二:【礼赞黄河母亲】黄河,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的象征。
请你放飞你的想象,用一个贴切的比喻来赞美黄河吧。
(4分)(3)活动三:【保护黄河母亲】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两岸百姓对其近乎漠视的污染和掠夺日日威胁着这条母亲河的健康。
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黄河目前存在哪些忧患?针对上述情况,请你写出两点建议,来缓解黄河存在的忧患。
(4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共15分)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宁明①落日,苍鹰,暮色,群山,我们在这样的背景的衬托下,恋恋不舍地离开陕北,奔向秦晋峡谷,去寻找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
②汽车沿盘山路爬行,秋风苍凉沉寂,黄河浩荡东流。
我们的心绪还沉浸在陕北高原,沉浸在沟壑纵横、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风景中。
陕北,贫穷、闭塞;陕北人,顽强、质朴。
一如脚下这千古奔流的民族圣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
当我们离开陕北,走近壶口瀑布,希望心情不再沉重。
③车窗外,渺无人烟,屋舍稀落,断垣残壁,瓦砾成堆。
车拐过最后一道山梁,黄河从视线中消逝。
蓦然,一股惊天动地的声浪铺天盖地而来,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呐喊着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
车停道旁,喧哗停止,苍茫暮色使我们看不见黄河之水,只能静静地用耳,准确地说是用心,听黄河母亲的倾诉。
④上古,黄河奔泻至此,形成滔滔洪流。
河道不畅,横溢流淌,黄河成为不可抗拒的洪灾。
大禹用疏导之法,劈开吕梁山,凿开龙门,给后人留下名闻遐迩的壶口瀑布。
⑤翌日清晨,我们走近壶口瀑布身旁,立刻被她博大的气势所震撼。
黄河之水显得宽宏博大,奔放无羁。
此时,我才知晓李白为什么写:“黄河之水天上来。
”壶口两旁,山岩断裂,赤裸畸形,筑成两条坚固峰带,如鬼斧神工。
金色的波涛从远方滚滚而来,惊涛拍岸,金液飘荡。
雾气蒸腾,水天一色。
七色彩虹在阳光照耀下,横跨两岸。
黄水万顷,无拘无束,慌不择路,在秦晋峡谷奔突涌荡,左回右旋,掀起团团流花、泡沫。
⑥壶口河槽错落,岩石犬牙交错,水流跌宕,像古老的石犁烈马分尸般撕碎水层,犁开波面。
云腾雾裹,浇入壶口,挤入龙槽。
黄河雄浑博大的身躯突然痉挛收缩,又被大自然鬼使神差般撕裂。
⑦此时,黄河畔上,气流在抖动,山在摇晃,大地在颤栗。
“声震四十里,烟雾溅湿人。
”天和地斑斓的色彩和声响都消失了,黄河似是地下奔突出的岩浆,发出无尽的雄伟轰鸣。
⑧壶口瀑布西畔,陕北一片莽莽苍苍,游人三三两两。
东畔,山西人大搞旅游,灯火闪烁,游人如织。
同一条黄河,“东边日出西边雨”。
遥想当年,两岸码头红红火火,人声鼎沸,真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
壶口瀑布宽度达千米,主瀑难以接近。
同行的女记者忙于录音,价值几千元的照相机掉进龙槽,转眼无影无踪。
壶口瀑布,烟波浩浩,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
当年,光未然到此,慷慨激昂地写下中外驰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⑨面对壶口,你唱不出“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纤夫的爱》不能在壶口唱,你只能高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壶口瀑布,观之,如万马奔腾,听之,似惊雷行空。
浩浩乎,中华民族之文化;荡荡乎,中华民族之精神!6、第②段说黄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联系全文具体说说“辉煌和苦难”是指什么?(3分)7、试从文中找一组形容词来概括黄河的特点,并说明写壶口瀑布为何先着力描写黄河之水。
(3分)8、试从文中找出语句来说明壶口瀑布的特点?(限20个字以内)(3分)9、作者描写壶口瀑布是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试概述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限10个字以内)(3分)10、文章最后以《黄河大合唱》和《纤夫的爱》来结尾,有什么好处?(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听雁付秀红(1)去听大雁的叫声吧,我总以为,那“飞啊,飞啊”“嘎嘎”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
冷了,树变瘦了,一地枯黄,高粱只直剩下了茬子,落寞地立在地里,早已没有了刚成熟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的神气,傍晚的冷云酝酿着秋雨,正是“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的时节。
(2)在这萧杀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
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
(3)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给同伴鼓舞,那高亢的鸣叫似呼吁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
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
(4)“头雁”是雁阵的灵魂,在“飞啊飞啊”的呼喊声中,雁一只又一只,次第展开,如一章章无尽的诗篇。
在“人”字尖上飞动的“头雁”最费力,它用翅膀尖的扇动为后面的大雁带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这阵风依次传递下去,能把后面的小雁和老雁轻轻地抬起来,这样小雁和老雁才不会掉队。
雁阵这种节省体力的方法,让人感动。
而“头雁”是没有那阵风能利用的,它是创造者不是享受者。
为避免疲劳,迁徙中的雁阵会不断更换“头雁”。
一旦雁阵整体减速,在头雁“嘎嘎”的提醒声中,队伍便会由“人”字换成“一”字。
它们懂得智慧、互助和全力的内涵,高旷的风不断跑不,拂过一只一只的雁翼,把仁爱洒向一路云空。
(5)大雁南飞是一种洗礼,也是一种挚爱。
在南飞的过程中,大雁的爱情尤显坚贞。
大雁一生从不独活。
一只母雁若在半途死去,另一只公雁也会自杀或郁郁而亡。
我听大雁叫,有时会听出那声音里的凄楚,或许是单雁不远飞吧!雁在,爱才在。
(6)心中涌起了莫名的感动,雁是秋天的胡琴,胡琴是南飞的雁。
岁月里还有什么声音能够这样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闭着眼听,在心中画一种境界,风吹过,发微动。
能陪我来听这场雁的艺术表演的,是心。
(7)秋空出奇地静谧,然后是雁声穿越而来,蔚蓝而又澄明。
情依依,霜淡淡,万水千山,用心灵来听雁。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11、文章第(1)段描写秋天原野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分)12、文章第(3)段中的画线句。
(3分)13、简要概括文章第(3)-(5)段是如何围绕“听”来组织材料的。
(3分)14、综观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从大雁身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3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9分)(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5、从选文第(4)段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用原文回答) (2分)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愿为市.鞍马( )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万里赴戎机..( ) (4)朔.气传金柝( )17、对木兰的归来,家人表现如何?(用原句回答)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分)18、选文中画线句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木兰什么样的心情?(3分)19、诗中描写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的句子是:(2分)20、诗歌的最后一段主要写,表现了(3分)21、在文章空白处默写原文。
(4分)四、作文(共50分)22、任选一题作文。
(1)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
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不少于500字。
(2)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
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一、1、B 2、D 3、B 4、C 5、(1)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