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幼儿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儿童的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教师首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休养。
1、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
它将规约并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师生观,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及教育效能感。
促使教师坚持不懈地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并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取得更加丰硕的教育成果。
只有树立正确的师德理论人格,才能辩别善恶、是非,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2、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我们常说,作为教师要想给幼儿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进则退,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说过的一句话,这也说明了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师应在实践的基础上,要不断的阅读,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使我们更有能力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真正使教学活动行之有效,如:教育活动材料是否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是否能感染带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教
师自身的基本功水平能否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等。
我们常说教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
所以我们就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也多读书、读好书。
通过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
这样我们也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才能更好的把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
3、教师要具有爱孩子的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师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幼儿,才能真正地理解幼儿,体谅幼儿,更有效地教育幼儿。
爱幼儿就必须对幼儿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幼儿,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幼儿。
每一位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胆小,单亲家庭,或是长得不漂亮的幼儿,容易形成孤僻、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他们要付出更得的爱,更多的关注:关注幼儿的优点,及时给与表扬鼓励;观注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帮助。
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4、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
现在的社会、家长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教质量的要求也越高。
要加快提高教育质量,只靠经验的慢慢积累是不够的,只有依靠科学研究,才能实现幼教质量的快速提高。
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
要转变观念,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
帮助幼儿树立创新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