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p产业链

pp产业链

聚丙烯(PP)产业链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

按甲基排列位置分为等规聚丙烯(isotactic polypropylene)、无规聚丙烯(atactic polypropylene)和间规聚丙烯(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三种。

一般工业生产的聚丙烯树脂中,等规结构含量约为95%,其余为无规或间规聚丙烯。

工业产品以等规物为主要成分。

聚丙烯也包括丙烯与少量乙烯的共聚物在内。

通常为半透明无色固体,无臭无毒。

由于结构规整而高度结晶化,故熔点可高达167℃。

耐热、耐腐蚀,制品可用蒸汽消毒是其突出优点。

密度小,是最轻的通用塑料。

缺点是耐低温冲击性差,较易老化,但可分别通过改性予以克服。

1聚丙烯的来源聚丙烯根据原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条路径,其一为以石脑油为原料的油制路线,其二为以煤为原料的煤制烯烃路线,其三为以丙烷为原料的丙烷脱氢路线。

1、油制聚丙烯油制聚丙烯的原料为石脑油,石脑油是石油提炼后的一种油质的产物,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

通常由原油直接蒸馏而得到,也可以由二次加工汽油进行加氢精制后获得,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

石脑油通过裂解装置后产出丙烯,然后在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

截至目前,国内90%左右的丙烯来自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和炼厂催化裂化装置。

2、煤制聚丙烯煤制聚丙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煤气化生产甲醇,甲醇转化制烯烃,烯烃聚合工艺路线生产聚丙烯。

该工艺丰富了烯烃的来源,目前国内采用煤为原料生产聚丙烯的企业有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3、丙烷脱氢聚丙烯丙烷脱氢制丙烯(即PropaneDehydrogenation,英文简称为PDH)是丙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脱氢生成丙烯的工艺,是一种以丙烷替代各种馏分油为原料来集中生产丙烯的新型工艺。

目前,PHD工艺是最具竞争力的丙烯生产工艺。

国外已开发成功的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主要有: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鲁姆斯公司的Catofin工艺、林德公司的PDH工艺和伍德公司改进的STAR工艺。

目前只有Oleflex工艺和Catofin工艺进行了工业化应用。

2.聚丙烯产业链聚丙烯应用广泛,下游主要需求行业为编织制品、注塑制品、薄膜制品、纤维制品和管材等行业。

其中编织制品(塑编袋、蓬布和绳索等)所消耗的PP树脂在我国一直占很高的比例,超过40%,是我国聚丙烯消费的最大市场,主要用于粮食、化肥及水泥等的包装。

注塑制品消费占23%,主要应用在小家电、日用品、玩具、洗衣机、汽车和周转箱上,增长潜力较大。

薄膜制品消费占19%,主要包括BOPP、CPP、普通包装薄膜和微孔膜等,BOPP具有质轻、机械强度高、无毒、透明、防潮等众多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工、电子电器、胶带、标签膜、胶卷、复合等众多领域,其中以包装工业使用量最大。

聚丙烯纤维有着许多优良性能,因而在装饰、产业、服装三大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合成纤维第二大品种。

聚丙烯管材具有耐高温、管道连接方便(热熔接、电熔接、管件连接)、可回收使用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给水系统、采暖系统、农田输水系统、以及化工管道系统等。

3.供需关系3.1我国聚丙烯生产情况近年来我国PP工业发展快速,随着我国pp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产能也不断增加。

2015年我国PP产能达1778万吨,国内产量达到了1686.3万吨,平均开工率在94%以上。

从产能区域分布来看,2015年我国pp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华东、华南和东北,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90.9%。

其中,西北地区455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25.6%;华东地区360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20.3%,华北地区328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18.5%,华南地区272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15.3%,东北地区202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11.4%。

从各省市产量来看,浙江以184.7万吨的产量排名第一,其后依次是陕西、宁夏、辽宁、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市,前10位的省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8%。

2016年国内聚丙烯粒料总产能已达到1921.5万吨/年,年内新增产能180万吨/年,同比增长约9.77%,年内PDH(丙烷脱氢)装置中景石化一期以及多套煤化工装置相继投产,截止目前煤制聚丙烯总产能达到386万吨/年占国内总产能的30%左右。

年内聚丙烯新增产能在180万吨/年,其中新增的煤化工产能达145万吨/年,进入2017年聚丙烯仍有大批投产及扩能装置。

3.2我国聚丙烯消费情况2015年我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达2009.5万吨,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业、汽车业、家电业、包装业等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聚丙烯需求的增长。

我国聚丙烯2002-2015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9.6%。

从聚丙烯的消费结构来看,我国PP主要用于生产编制制品,注塑制品,纺织制品等,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与家电、汽车、纤维、建筑管材等领域。

2015年,我国聚丙烯的主要应用领域—编制制品、塑料制品、薄膜制品,消费占比为40%、27%、15%。

从消费区域来看,华东、华南、华中、华北是我国最大的塑料制品产地,也是我国主要的聚丙烯消费地。

2015年,这四个地区的消费占比合计超过85%,2015年,华东、华南、华中、华北消费占比分别为36%、21%、15%、14%,合计占比超过85%。

3.3世界聚丙烯生产情况近些年来,全球聚丙烯产能快速增长,而消费增速放缓,导致装置开工率下滑。

全球聚丙烯装置的平均开工率由2007年的92%下滑到2016年的83%,显示出全球聚丙烯行业竞争形势加剧。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聚丙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聚丙烯产能约为6922万吨,亚洲产能最大为3128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45%。

其他地区产能为北美869万吨、南美300万吨、西欧951万吨、中欧142万吨、非洲138万吨、中东827万吨、俄罗斯为153万吨等。

新增产能2009-2016年间,全球聚丙烯新增产能为1409万吨。

其中,亚洲产能增长1005万吨,占新增产能的71%;中东和印度地区新增产能250万吨和135万吨,分别占新增产能的18%和10%。

同期,俄罗斯新增72万吨,非洲新增40万吨,北美、西欧和南美均存在产能的缩减。

3.4世界聚丙烯消费情况丙烯的下游非常分散,属于完全竞争的行业。

按照用途可以划分为5内,编制制品行业(窄带类),改性塑料行业(注塑类),包装行业(薄膜类),纤维制品行业(纤维类)和管材制品行业(挤出类)。

下图可以看出,国外主要在注塑和薄膜上消费占比较高,分别为34%和24%,而编制制品相对较低17%。

从下图可以看出世界上主要产能和消费集中在亚洲,而亚洲的主要主要消费集中在中国。

2013年我国pp表观消费量在1300万吨以上,占全球25%左右。

3.5我国聚丙烯贸易情况我国PP 的产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东北和西北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北,而进口pp主要流入华东和华南。

因此,全国整体贸易的主流是江浙沪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和以山东为代表的华北沿海地区,而西北和东北一净流出为主,西南地区的供应主要从西北和华南调入,华东与华北。

华南之间有少量的商品流。

西北地区是我国pp最大的流出地,2015年越有407万吨pp流出,运往华东、华南、华中、华北等地,运输方式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

这主要是应为近年来随着煤制pp企业相继在西北投产,使得该地产能产量迅速扩张,据统计2012—2015年西北地区新增产能为250万吨,年增长率在30%左右;而2015年当地塑料制品产量178万吨,全国占比不足3%。

此外,东北地区也有113万吨pp需要外运消化,主要销往华北和华东地区,运输方式走铁路,或者从大连中转走船运。

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为PP主要消费地(消费占比合计超过85%),2015年共有643万吨的供需缺口。

生产厂家在这四个地方都设有分销点,贸易非常活跃。

四地之间也有少量的商品流,华东-华北间由于距离较近,通常用汽运方式,华南-华东之间一般走海远的较多。

从国际贸易来看,近年来我国聚丙烯出口量很少,主要原因是我国需求旺盛。

2015年国内进口聚丙烯339.7万吨,出口仅16.6万吨,进口依存度约为16.9%。

2015年我国聚丙烯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有:韩国、沙特、新加坡、台湾省和阿联酋等,分别占比我国聚丙烯总量的25%、19%、12%、7%、6%。

2015年聚丙烯进口国家和地区进口国家和进口量(万吨)占比地区韩国57.425 25.00%沙特43.643 19.00%新加坡27.564 12.00%台湾16.079 7.00%阿联酋13.782 6.00%其他71.207 31.00%从国内各省市进口量来看,广东为聚丙烯进口第一大省,进口量占比约为44.4%,其次是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合计进口量占比约为24%。

4.影响pp的价格因素4.1原油价格下图是pp指数和美原油止损的对比图,其中蓝线是美原油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的相关性极高。

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上涨,通过生产成本等途径传达至下游,使得聚丙烯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商品及下游厂家心态造成打击,致使市场观望气氛持续浓厚,下游接货意愿低,市场库存升高,导致聚丙烯价格下跌。

4.2煤炭价格下图是pp止损和郑煤指数的对比图,图中蓝线是郑煤指数,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有一定相关性,但是相关性和原油相比偏低,最近一段时间甚至呈负相关,这主要和国家的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有关。

我国大力煤化工产业,煤制烯烃在我国的产能占比越来越重,煤炭的价格变化,通过产业链进行传到,从而影响pp价格。

4.3丙烯单体影响丙烯单体作为聚丙烯的直接原料,主要影响聚丙烯的生产成本,同时影响装置是否能正常开工。

但由于丙烯单体受原油波动影响较大,因此市场商家与下游厂家往往对国际原油关注力度较大,而对丙烯单体关注力度相对较小,使得丙烯对聚丙烯市场价格的影响在市场体现不明显。

在市场上经常出现石化企业装置停车待料而使得某种牌号货源减少,市场该牌号货源价格上涨的情况。

因此丙烯单体在市场所表现出的主要因素为是否能保证石化装置正常运行。

4.4下游消费的影响自上世纪末开始,我国PP 产品结构逐步向国际消费结构靠拢。

在编织制品市场上,国产料占主导地位,进口料生产的塑料编织袋大多用于出口,只有少量内销。

尽管该领域的绝对消费数量很大,但是占PP 总消费量的比例却在逐年减少,已由2006 年的48%降至2012 年的42%,到至今的40%左右,大型、重型化以及高强度、抗静电、耐老化等包装袋将是今后编织制品的总体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