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考试说明》是考生备考的指南针、复习的风向标,河南省《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对今年中考化学学科的考试范围、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等给予了详细说明。
一、《考试说明》解读
河南省中考《化学考试说明》保持了与基本相同的稳定状态,仅仅在个别地方做了微调,试题考查内容与往年一样,按照“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大内容主题分布,考试时间50分钟,分值50分。
试卷题型分为:选择题10分、填空题16分、简答题12分、综合应用题12分。
试卷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比例为4:4:2。
按照学科考试目标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分为A、B、C为三个层次,其中属于A层次的知识点共有30个,属于B层次的知识点共有83个,属于C层次的知识点共有7个。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微调的地方是:
1、考试目标要求的C层次在去年“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等的基础上,增加了“掌握”的要求。
2、将“水与常见的溶液”中的第3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修改为“了解常见的溶质和溶剂(如水、酒精、汽油等)”,看似改变不大,实则要求提高了,由去年的“知道(A层次)”提升到“了解(B层次)”。
3、将“微粒构成物质”中第3条“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修改为“知道原子的构成”,包含的内容更多,不仅要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还要知道原子的其它构成,如原子核的构成、核外电子分层的排布等。
我省初中化学试题的命制一直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
“稳”主要体现在试卷的题型不变,考试内容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变”与“新”实际上就是提供具体的情景,在新的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备考建议
2、立足基础,形成体系。
在复习阶段一定要注意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对基础知识要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对单元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梳理,关注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
同时,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要不断抽取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及方法体系,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在复习中,要注意教材中选学、阅
读、资料等介绍的具有生活性、常识性、高科技性的内容,能从化学的视角分析、思考和评价,学会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如日本大地震、火灾安全事故、世界环境日、钢铁生锈、空气污染和酸雨的危害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试题的题设情境。
4、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科学探究能力是我省中考的热点,
试题主要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展开,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使用正确、简练的语言表达实验的现象、过程及结论。
要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最后祝同学们在的中考中考试顺利!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