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有
关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医疗保健
【发文字号】芷政办发[2015]75号
【发布部门】芷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发布日期】2015.12.23
【实施日期】2015.12.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有关工作的通知
(芷政办发〔2015〕7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根据《湖南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政策的通知》(湘救办发〔2014〕2号)、《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财政厅湖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30号文件进一步做好全省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湘民办发〔2015〕25号)、《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芷江侗族自治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的通知》(芷政办发〔2013〕2号)等文件精神,经县人
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全面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方针政策,以保基本为核心,以大病救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加快建立健全救助对象准确、救助标准科学、救助程序简捷、救助效果显著、与其他相关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医疗救助体系,确保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1.保基本、救重点、可持续原则。
医疗救助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城乡统筹原则。
推进城乡医疗救助统筹发展,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基金账户、统一运行管理。
3.有效衔接原则。
实现政府救助与医疗保险、慈善捐助相互衔接,政策互通,形成医疗救助合力。
4.简便快捷原则。
建立“一门受理”申请平台,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简化申请、审核、审批流程,简捷高效。
5.公开公正原则。
实现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流程、救助结果公开,阳光透明。
二、明确医疗救助范围
(一)医疗救助对象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包含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以下统称低收入救助对象)及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以下简称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其他特殊困难人员是指在我县行政区域内居住并具有常住居民户口且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的,因病在定点医院治疗且在可报范围内自付部分在2万元以上的困难群众。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享受医疗救助:
打架斗殴、酗酒伤害、吸毒、自杀、自残和违法犯罪造成人身伤害的;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以及其他有赔付责任的;婚前检查、保健、康复、镶牙、整容、整形、配镜的;未经允许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保规定不予报销的其他费用。
三、完善医疗救助政策
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取消临时医疗救助,规范医疗救助管理,整合医疗救助资源,推进医疗救助城乡统筹。
(一)资助参保参合
资助参保参合是指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
对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中的一类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
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二类、三类对象根据当年筹资情况给予适当资助。
各相关单位根据每年10月份发放名册核算当年资助参保参合资金。
(二)规范门诊救助
将患特殊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纳入门诊救助。
1.城乡低保对象门诊救助是指城乡低保对象按病种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后据实救助,每人每年最高限额不得超过以下定额。
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⑴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包括高血压病后、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肺结核病、帕金森病等5类病种,每人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