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总分:2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2,分数:84.00)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A. √B.C.D.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变化的观点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A.B. √C.D.3.事物的规律是( )A.事物的特殊的联系 B.事物的普遍的联系C.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A.B.C.D. √4.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B.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A.B. √C.D.5.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A.B.C. √D.6.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A.B. √C.D.7.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B.唯心论同唯物论的根本区别C.相对主义同绝对主义的根本区别 D.唯理论同经验论的根本区别A. √B.C.D.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形式和内容 B.方向和道路 C.内因和外因 D.动力和性质A.B. √C.D.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A. √B.C.D.10.同一矛盾内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D.矛盾的对抗性和矛盾的非对抗性A.B. √C.D.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其中( ) A.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B.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C.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也是相对的 D.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A.B. √C.D.12.否认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观点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A. √B.C.D.1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法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A.B. √C.D.1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A. √B.C.D.15.“扬弃”是( )A.既克服又保留 B.抛弃 C.既保留又继承 D.矛盾的调和A. √B.C.D.16.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 )A.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总和 B.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C.内在要素的总和 D.结构和表现方式A.B. √C.D.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 )A.特殊性原理 B.普遍性原理 C.同一陛原理 D.斗争性原理A. √B.C.D.18.我们国家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是( ) 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B.既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斗争A.B.C. √D.19.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 )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B.确定和不确定的关系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A.B.C.D. √20.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决定内容 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消极服从于内容C.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D.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A.B.C. √D.21.哲学上的矛盾是(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关系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A. √B.C.D.2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否突破“度” 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 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的变化A. √B.C.D.23.内容和形式揭示( )A.事物联系和发展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B.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和灭亡过程的一对范畴C.事物和发展中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D.事物之间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A.B.C. √D.24.现象和本质揭示( )A.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B.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和灭亡过程的一对范畴C.事物之间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D.事物和发展中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A.B.C. √D.25.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A. √B.C.D.26.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A.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C.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D.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A.B.C. √D.27.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 )A.内部矛盾 B.外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特殊矛盾A.B.C. √D.28.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A.相互对立的 B.直接同一的 C.相互包含的 D.相互转化的A.B. √C.D.29.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A.B.C. √D.30.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A. √B.C.D.31.白天和黑夜是先后相继的现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因果联系 B.本质关系 C.非因果联系 D.间接联系A.B.C.D. √3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相的是假象C.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本质的是假象D.表露于外部的是真象,藏于事物内部的是假象A.B.C. √D.33.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是( )A.化学运动 B.物理运动 C.生物运动 D.社会运动A.B.C.D. √34.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C.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 D.形式始终不适合于内容A.B. √C.D.35.在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中,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之前出现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A.B.C.D. √3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A.B.C. √D.3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A.B. √C.D.38.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C.由偶然向必然转化 D.由简单向复杂转化A.B. √C.D.3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段话说明了(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A. √B.C.D.40.“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 )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A. √B.C. √D.41.对立统一规律侧重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A. √B.C.D.42.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辨析题(总题数:7,分数:70.00)43.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

理由:(1)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而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

在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中,本质决定现象,当然本质也决定了事物以真象或假象的方式出现。

现象体现本质,如果事物出于掩盖其本质的需要,那就以假象的方式体现出来,以歪曲、颠倒的方式表现本质;如果事物需要直接表现本质,则以真象的方式出现,真象是与本质一致的现象。

(2)本观点符合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原理,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象和本质是不可分离的,现象由本质决定,假象是现象的一种,假象也有本质,所以,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44.“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

理由:(1)这一论断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不可分离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体现出来,为必然性发展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