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及在我国的发展刘军钛欧美是最先使用现代造纸化学品的地区,欧美诞生了许多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经营的化工公司,这些国际化工公司不仅研究和开发出大部分常用的造纸化学品,而且通过跨国经营活动将这些化学品传往其它国家,因而成为推动造纸化学品及其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造纸化学品的品种少、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配套水平落后,技术服务不够,推广速度慢,更缺少专业化生产工厂。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制浆造纸工艺和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造纸化学品的应用和生产获得了很大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起了重要作用。
本文简述了这些公司以及它们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1 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及发展公元105 年,蔡伦发明造纸,此后造纸术一路向西传播,经西亚和非洲传入欧洲。
十八世纪,欧洲发生工业革命,造纸业从此进入机器造纸时代,现代造纸化学品应运而生。
之后,欧美地区出现了许多制造和销售化工原料的公司。
这些化工公司经过不断发展,逐渐由小变大,由本地公司成长为大型公司,然后向外扩张,跨国经营,最终成为国际性公司,其中部分公司把造纸化学品的生产和销售作为一项主营业务,故称为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
表 1 部分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成立时间公司名总部所在国1832 W. R. Grace 格雷斯美国1843 Degussa 德固赛德国1863 Bayer 拜耳德国1865 BASF 巴斯夫德国1873 Stockhausen 斯托克豪森德国1884 Ciba 汽巴瑞士1886 Sandoz 山德士瑞士1895 Eka 依卡瑞典1907 American Cyanamid 美国氰胺美国1912 Hercules 赫克力士美国1920 Kemira 凯米拉芬兰1928 Nalco 纳尔科美国1935 Allied Colloids 英国联合胶体英国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大多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这是因为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同时善用兼并、收购和剥离手段,促进公司业务优化升级,从而能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
这些大型化工公司注重产品和应用技术创新,重视为用户提高附加值,强调解决方案和现场服务,不断开发出新的造纸化学品以及应用技术,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造纸工业常用的化学品几乎都出自国际化工公司。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因缺乏销售渠道,它们的研究成果最终也还是要通过国际化工公司才能得到推广。
例如:瑞典依卡公司(Eka) 开发了胶体硅微粒助留剂,英国联合胶体公司(Allied Colloids) 开发了膨润土微粒助留剂,瑞士汽巴精化公司(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则开发了超微粒助留剂,这些公司都是全球最重要的造纸助留剂供应商。
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积极向外拓展,在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机构。
它们在向外拓展业务的同时,把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地推广到世界各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造纸化学品在当地的发展。
二十世纪下半期,造纸化学品的发展进入盛期,许多新产品和新系统被开发,并获得广泛应用,生产和销售造纸化学品的公司数目也达到高峰。
上世纪80 年代,中国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实行改革开发政策,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体制,造纸工业也随之向世界趋势看齐,这个变革让中国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纸张生产国,因此为国际化工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在这一时期,电脑、互联网和手机开始普及,各国互联互通,让跨国公司可以更加有效地实施全球管理,从而促进了国际化工公司向海外市场的扩张。
岁月变迁,大浪淘沙。
在现代造纸化学品发展的两百多年历史里,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始终处于变化当中。
兼并重组、收购剥离,一些国际化工公司退出造纸化学品业务,另一些公司则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目前,全球著名的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数量与全盛期相比已经减少过半。
巴斯夫(BASF)、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凯米拉(Kemira)、亚什兰(Ashland) 和纳尔科(Nalco) 公司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造纸化学品公司,而业界耳熟能详的英国联合胶体、美国贝迪(BetzDearborn)、德国斯托克豪森(Stockhausen)、德国南方化学集团(Süd-Chemie)、德国拜耳(Bayer)、芬兰瑞升化工(Raisio)、法国罗地亚(Rhodia)、美国罗门哈斯(Rohm and Haas)、美国氰特(Cytec)、瑞士汽巴(Ciba)、德国德固赛(Degussa)、德国朗盛(Lanxess)、美国赫克力士(Hercules)、法国赛力斯达(Cerestar)、瑞士科莱恩(Clariant) 等公司已不再主营造纸化学品业务或已不复存在。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造纸工业出现“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局面,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也相应地在以下两个主要市场上发生了新的变化。
(1) 成熟市场以西欧、北美和日本为代表的传统发达国家是最早采用机器造纸的地区,经过长期发展,这些国家的纸及纸板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近十几年来,这些国家逐渐陷入高债务和慢增长的困境,造纸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难以独善其身,纸及纸板需求减少,导致纸张产量不断下降。
因为需求下降,欧美国家的制浆造纸企业被迫削减产能,推迟进行装备更新。
2011 年全球十大产纸国中,中国、韩国、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纸及纸板产量分别增长1.2-7.1%,而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芬兰和瑞典则全部录得负增长,其中加拿大的生产量已经连续7 年下降,降幅达40.8%。
2001 年日本纸及纸板产量3073 万吨,2011 年已下降到2662 万吨。
如图 1 所示,本世纪以来,亚洲地区纸张产量快速增长,而欧美地区的产量则呈下降趋势。
图 1 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纸及纸板生产量的变化覆巢之下无完卵。
由于发达国家是大多数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和主要业务市场,雇员多,工厂多,机构多,所以这些地区经济不振和纸张产能萎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造纸化学品业务的运作和发展。
虽然新兴市场在快速崛起,但这些地区的贡献仍然难以抵消成熟市场衰退的影响。
对于成熟市场来说,造纸化学品在经历了近二百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正处于衰退阶段。
一方面,新产品开发速度放缓;另一方面,大多数造纸化学品已经得到广泛普及,长期应用后价格不断下降,许多常用的专用造纸化学品已成为通用产品或半通用产品。
由于造纸化学品的普及应用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所以市场需求主要是汰旧换新。
未来,除非这些地区的产纸量出现显著增长,否则造纸化学品市场很难重拾升势。
造纸化学品公司增加盈利,一靠提价,二靠增量。
当造纸工业处于滞增状态时,增量很难做到;造纸化学品市场整体供过于求,提价也很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造纸化学品业务的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压制,迫使国际化工公司不断收缩业务,更难在研发和销售上加大投入。
面对这种形势,国际化工公司要么削减造纸化学品产能,要么兼并重组,要么干脆转向其它行业发展。
2012 年12 月,科莱恩公司宣布,把造纸、纺织和乳液化学品三个业务部门一并售予美国SK 资本公司(SK Capital),从而退出造纸化学品领域。
2013 年4 月,凯米拉公司宣布,为了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将把现时在芬兰的服务中心搬往波兰格但斯克市(Gdansk),并把造纸业务全球总部从芬兰迁至香港。
近年来,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的兼并重组又趋活跃。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兼并都不是强强联合,而是强弱兼并,被兼并一方往往是经营有难的业务或公司,兼并后不能产生整合效应,从而拖累收购方,更不时出现兼并后公司很快就被收购或业务再被剥离的情况。
1996 年瑞士汽巴-嘉基公司(Ciba-Geigy) 与山道士公司(Sandoz) 合并成为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汽巴-嘉基将原有的特种化学品业务剥离出来,于1997 年1 月成立汽巴精化公司,当年 3 月在瑞士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2007 年更名为汽巴公司(Ciba)。
汽巴成立之时信心满满,立足未稳便展开收购,当年就与美国赫克力士公司抢购英国联合胶体公司,最后以36.15 亿瑞士法郎(CHF) 的高价夺得。
汽巴的股票在1998 年5 月达到最高值210 CHF,之后一路下跌,至2008 年9 月,股价已在30 CHF 之下。
经过多年的努力,包括在2004 年用7.36 亿CHF 收购芬兰瑞升化工公司,汽巴始终无法改善营运状况。
2008 年8 月,汽巴宣布上半年亏损 5.7 亿CHF,随即在9 月被巴斯夫公司收购,结束短短十年的历史。
赫克力士公司收购英国联合胶体公司不果,转而收购美国贝迪公司。
结果壮志未酬身先死,这项收购导致赫克力士的股票从70 多美元直落到10 美元以下,多名高层因此受牵连而去职。
最终在2008 年,赫克力士被美国亚什兰公司收购。
(2) 新兴市场与欧美日经济转“冷”相反,以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南非、巴西、墨西哥、俄罗斯、东欧等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则呈现经济“热”象。
近年来,这些国家的GDP 增速全面超过成熟市场国家,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全球经济增长重心因此转向新兴市场。
与成熟市场相比,新兴市场人口多且经济落后,人均用纸量很低。
2011 年全球纸及纸板人均表观消费量为56.8 kg,其中北美和欧洲分别为225.5 kg 和118.3 kg,而亚洲和拉丁美洲分别仅有44.5 kg 和45.9 kg。
正是因为基数低,所以增长潜力大,未来前景光明。
本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造纸工业快速增长,大型制浆造纸企业相继建成,全球80% 左右的新增纸机进入这些地区。
2009 年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双双跨入世界纸及纸板产量前10 名;中国也在这一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产纸国。
造纸化学品应用因此受惠,普及加速,带动用量节节上升。
与成熟市场相比,新兴市场成本更低,市场前景更好。
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发展机会,它们纷纷涌入新兴市场国家,或扩充市场,或扩大产能,逐渐把造纸化学品业务的发展重点从成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
2 主要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目前,规模大,品牌强的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已所剩无几,其中最著名的五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巴斯夫、阿克苏诺贝尔、凯米拉、亚什兰和纳尔科公司,这五大公司2012 年造纸化学品销售总额达到66 亿美元。
此外,美国巴克曼(Buckman)、法国爱森(SNF)、美国斯泰隆(Styron) 等公司也是重要的国际造纸化学品公司。
(1) 巴斯夫巴斯夫公司成立于1865 年,总部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Ludwigshafen)。
它以染料起家,后来进入高分子聚合物领域,产品范围扩大到胶乳和助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