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丑小鸭》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等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安徒生的生平,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1.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2.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结合现实领悟丑小鸭形象的意义,激发他们坚韧、勇敢去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通过复述课文,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理解丑小鸭面对坎坷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深刻领悟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教学难点1.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蕴。
2.搜集作者的生平、创作经历等资料,互相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可以为电视画面配音,也可分角色朗读课文。
2.复述法。
3.讨论点拨法。
4.品评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利用圈点勾画法,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理解丑小鸭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体验与反思,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审美鉴赏,品味作品多方面的美,感受童话的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充满童趣和睿智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它的作者是——(学生答:安徒生),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作品《丑小鸭》。
设计(二):多媒体播放图片(或参看教材插图),学生看图片,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引出课文《丑小鸭》。
设计(三):大家熟悉“丑小鸭”吗?它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走近丑小鸭,看看她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
二、作者及文体回顾请两位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上学期所学的有关童话知识,简介童话的文体特征及作者的有关情况,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
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
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
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
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
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
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
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
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
作品基调低沉。
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安徒生的童话,想象丰富、思想深刻,充满诗意。
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乃至家庭中的家具、玩具等,都被赋予生命,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大自然的一切都同人一起进入了社会生活,既是幻想的世界,又是现实的生活,二者紧密地交融在一起。
在文字方面,安徒生特别注意简洁、明快,不去追求表面的华丽而损害作品的思想内容。
语言生动,同时有一股清新的民间口语的乡土气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1.教师播放VCD光盘《丑小鸭》,选五位同学为画面配音。
鸭妈妈、众兄弟姐妹由一人扮演,小鸭由一人扮演,野鸭、公雁由一人扮演,老太婆、猫儿、母鸡由一人扮演,孩子由一人扮演并承担叙述语言的朗读任务。
遇到“大家”“他们”一起说的话,五位同学齐读。
(配音难度较大,教师宜酌情安排考虑;如不具备相关条件,请安排分角色朗读,要读出童话那种纯真、稚拙、活泼的情调)其余同学评价,选出最佳配音演员(或最佳朗读者)。
教师提示需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木屐(jī)简陋(lîu)讪笑(shàn)蛋壳(kã)嫉妒(jí dù)灯芯(xīn)脖颈(jǐnɡ)冰雹(báo)篱笆(lí bɑ)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然后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
教师稍作指导:复述时要抓住丑小鸭的主要经历,突出丑小鸭所遭遇的各种歧视和打击,以及丑小鸭的态度。
学生明确: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的,被遗放在牛蒡丛中的天鹅蛋。
一只鸭子把他当做一只鸭蛋孵了出来。
丑小鸭长得太丑了,所有的鸡、鸭都嘲笑他,排挤他,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欺侮他,看不起他,最后连自己的妈妈也不得不劝他走远些。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被迫离家流浪,几经风险。
在野鸭群中,他“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只希望人家准许他躺在芦苇里面”,没有任何更多的企求。
雁对他虽然不错,但不料被猎人打死。
丑小鸭死里逃生,来到一间农家小屋。
他忍气吞声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不断受到鸡和猫的奚落排挤。
最后他不堪忍受,独自来到他心驰神往的大自然中。
秋天到了,丑小鸭看到一群南飞的幸福的天鹅,从此他再也无法忘记这些美丽的鸟儿。
冬天到了,天是那么冷,丑小鸭几乎被冻死在冰冷的湖边。
又是一个美丽的春天,他又看到了那些美丽的鸟儿。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丑小鸭抑制不住内心的向往,决定不顾生死飞向美丽的天鹅。
然而,这时水中映出的不再是那丑陋的灰色鸭子,而是一只美丽洁白的天鹅。
3.资料展播,讨论交流,走进安徒生的成长世界,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是作者自身经历的艺术写照。
(1)学生展示已搜集整理好的关于安徒生生平、创作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给全班同学(包括图片、文字资料等)。
(2)学生分组讨论,安徒生是如何在逆境中成才的?(3)各小组选代表发言。
明确:安徒生是一个穷苦鞋匠的儿子,母亲是一个濒于讨饭境地、靠为人洗衣过活的寡妇。
安徒生小时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同时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
但他却有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他想当一个艺术家,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唱家,一个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创造“美”的艺术家。
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儿也不气馁。
安徒生14岁就离家,只身去当时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理想。
饥饿和精神上的打击与他结了不解之缘,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
虽然由于贫困、疾病折磨,他不能成为一个舞台艺术家,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最后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成为全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
他在童话作品中所创造出的诗和美,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
“丑小鸭”的遭遇和安徒生有类似之处,他们处境艰难,屡遭歧视凌辱,都有坚强的意志,正视生活,向往美、追求美。
丑小鸭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安徒生也一样,他终于成了一个伟大的童话作家。
《丑小鸭》不仅概括地描写出了安徒生青少年时代的苦难和斗争,也表达出了他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所坚持的信念。
四、学生互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1.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师可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多媒体显示: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或补充,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1)丑小鸭在不幸和打击面前,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
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也一定能实现。
他向往美,向往自由,这是他超越困境的不竭的动力。
(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从丑小鸭的生活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是其不懈追求,奋斗不息的结果。
丑小鸭也曾有过一段安逸、舒适的生活,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试想,在已经有了安逸的生活以后,如果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他岂能得到最终的幸福?(3)①丑小鸭之所以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恒久的梦想: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②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③“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有远大抱负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的,是永远也不会满足于一时的成功的。
(4)主要从思想内涵方面来谈,如:矢志不渝、执著追求、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大胆追求美好事物等等。
(5)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大部分同学认可“感谢苦难”“敬重苦难”的态度。
2.体验与反思,探讨丑小鸭形象的现实主义。
学生可能有如下发言。
生1:艰难和困惑就是生命本身,这是与生俱来的。
否则人生岂不就简单了。
我认为,磨难不可能被消灭,困境是永恒的,那唯一的作法就是坚强,再坚强。
生2:我想,既然坎坷、打击不可避免,那就让我们敬重它,正视它的存在。
把它看做一个强大的对手,借它来锤炼自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就在此吧。
生3:困境磨难犹如人生的老朋友,时时伴随。
对待困境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
丑小鸭离家流浪是被迫的。
但离家后的丑小鸭主动迎接生存的磨难,所以能坦然面对。
困境能使人优秀。
丑小鸭形象的现实主义即在于此。
生4:安徒生以智慧心血塑造了丑小鸭,同时就塑造了无数个在逆境中挺立的巨人。
完全耳聋的贝多芬,正是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阔大雄奇堪与宇宙媲美的作品——《命运交响曲》;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在轮椅陪伴下在写作的圣坛上竖起了一面旗帜;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了运动神经细胞病的史蒂芬·霍金,凭着健全的大脑和全身仅能运动的两个手指头,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说话的能力,靠全身唯一能动的一个手指,指挥完成了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他们身处逆境,但没有绝望,没有沉沦,始终不屈地奋斗,他们是“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