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主要游览路线:万竹园——南部住宅——四季假山【万竹园】中国的园林数不胜数,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它们分别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我们今天要一同欣赏的扬州个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也就是1818最终修建定型的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可以算得上是扬州乃至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
大家看见“个园”二字,肯定比较奇怪,这个“个”字一般用来作量词,怎么能作园林的名字呢?其实,“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
古书《史记正义》便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
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
您看,走进个园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万杆翠竹,个园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多竿。
我们面前的这几株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自然变异,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
您看,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
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老年朋友们可以在此合影,借着这几株珍贵的龟甲竹我也祝大家身体健康。
这些丛生的竹子叫做孝顺竹,也叫慈孝竹,新笋紧靠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一样。
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
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为扶持。
”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在所有的竹子里,最具传奇色彩、也最令人伤感的就是斑竹了。
因为它和我们民族传说中一个优美动人的悲剧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
绿色的竹秆上呈现着紫色的斑点,宛如泪痕。
根据晋代博物学家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记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尧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姐妹俩同时嫁给继承皇位的舜帝为妃。
舜帝驾崩后,失去了丈夫的姐妹俩昼夜啼哭,泣泪成血,洒到竹子上,长出来的竹子从此布满了斑点。
人们把它叫做斑竹。
后来,娥皇、女英的泪哭干了,就投入湘江自尽了,传说做了湘水女神,所以斑竹又叫湘妃竹。
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斑竹的花纹应该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
不过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它是泪珠染成的,“斑竹一枝千滴泪”所代表的忠贞爱情,总是令人无限向往。
中国文人对竹子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因其具有“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
张九龄就评价它“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更是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扬州八怪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子,他“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著名理论对美学、文艺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园主人黄至筠也是个爱竹之人,“筠”的古意本来就是“竹皮”,后来就代指竹子,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别号,人园合一,意味深长。
黄至筠出生于河北赵州一个知府家庭,有着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教养。
不幸的是他14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家产也落到了旁人的手里,小小年龄就流离失所,19岁的时候,他拿着一封父亲朋友写的推荐信,独自骑驴上京城去拜见主管两淮盐业的两淮盐政。
两淮盐政大人见他颇有才气,为人机敏,心里很喜欢,就委任他作了两淮盐总,到扬州去经营盐业,黄至筠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50多年,家财万贯、炙有一天,黄至筠空闲无事,随手翻看记事薄,看到“鸡卵二枚”下面注着“每枚纹银一两”,非常诧异,因为按照当时的市价,一两纹银可以买到150斤的大米,就算鸡蛋价格昂贵,可也不至于到二个鸡蛋就等同于300斤大米的地步啊。
他立刻叫人把厨子喊来,斥责他弄虚作假。
谁知那厨子说:“我每天送来的鸡蛋,不是市面上的鸡蛋能比的,每个一两银子的价钱是很便宜的了,主人要是不相信,就重新找一个人来吧,请你好好品尝分辨一下”。
说完就请辞走了。
黄至筠重选了一个人来代替他,鸡蛋的价格是下来了,可是味道却大不如从前。
一连换了好几个厨子,都是这样。
最后只好又要原来的厨子来做,结果第二天鸡蛋的味道又和从前一样了。
黄至筠大惑不解,就问那厨子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让鸡蛋的味道如此鲜美呢?厨子说:“我的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才有这样的美味的,你差个人到我家里看看,就知道了。
”黄至筠派人去看,果然如他所说,自此再不提换厨子的事了。
鸡蛋都如此珍贵,黄家生活的奢华就可见一斑了。
刚才大家看到的主人的厨房,那么这里自然就是餐厅了。
餐厅梁柱取材为楠木,称为楠木厅,您看此厅架构是圆柱、圆梁、圆椽,厅内又设圆桌、圆凳,吃饭的时候当然要一家人“团团圆圆”了!纵观此厅堂,规整宽敞,雍容大度。
我们再来看立柱上的楹联“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此联借论酒谈羹发人生感悟,又指出“读书”的重要,放在餐厅里是再合适不过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
“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黄家人追求的境界。
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
耕读传家与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还有一副悬于屏门之上,上联是:“竹宜着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
如果说雨雪增添了竹的韵致和松的姿态,那么花和酒则可以让人获得远离红尘的淡然心境。
耕读传家表达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竹、松、花、酒又传递了他的文人雅致情怀、脱俗境界。
巧妙地诠释了黄至筠既是商人又是文人的双重身份。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所以又称之为柏木厅。
地面的柱础上圆下方,屋顶的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应该是明代的遗构。
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
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瓷帽筒、石插屏和花瓶,谐音“平平安安”。
两边抱柱为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漆书“三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一家文字奇。
”大家不妨猜一猜这一路的主题是什么?对了,是“福”,因为滴水和门窗阁扇上都刻着“蝙蝠”的图案呢!中路中进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最后一进是黄至筠四子黄锡禧居住的地方。
黄家初到扬州的时候,扬州的文人名流因为他是个商人,大多不屑与他为伍,黄至筠也不和他们往来,但他每年都要花重金聘请安徽的知名人士来家教导儿子,并且天天晚上亲自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发现有不精确的地方,就会立即派仆人陪着到书房,重新请老师讲解,必须完全领悟才可以去睡觉,二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严格的要求,优秀的老师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黄至筠的四个儿子都有了很深的文学造诣,而且都有著作流传于世。
据说,有一次,扬州的一位名士到黄家和孩子们的老师谈话,偶然涉及到《汉书》中的一个问题不甚明了,老师就让仅仅十来岁的大公子黄锡庆来回答,锡庆背诵如流,解释详尽,这位名士尴尬的出来后逢人就说“黄氏有佳儿,不可轻视之”。
其实扬州盐商们绝不是一群没有文化的生意人,而大多是“儒商”,在文化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否则这一座座优美的园林又怎会在他们的手中诞生呢!到西路之前,我们先驻足看看这条火巷。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条火巷前宽后窄呢?也正是这种建筑格局给了人们“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让我们感觉到大宅门的幽深和神秘。
我们再来看这口井,黄家的用水就取自这里,井边的墙壁很独特下半部分成拱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由于长期用水,水珠溅在墙上,容易造成墙体的塌方,用拱形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而且定期拆换圆拱以下的砖石以保证墙基的稳固也方便的多了。
西路住宅前后三进,主题是“寿”,所以门窗上刻着吉祥的“仙鹤、寿桃”图案。
这一路的厅堂叫作清颂堂,为杉木构架,极为考究,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为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厅内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再一次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
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称之绣楼。
三面置回廊,两侧设耳门,皆为明三暗五的格局,即看上去是三间,实为五间横排,将里间作为了套房。
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平民只能建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
其实这也是使用功能上的需要。
房间前置小天井,筑花坛。
非常雅静,具有极强的私密性,通常作为闺房、书斋、密室之用。
【四季假山】四季假山是个园最有特色的一个部分,用一种石头加上一种植物,体现一种季节,表现一种意境,这就是四季假山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春景”,雪白的粉墙正中开一月洞门,门上白额,阴刻“个园”两字,竹青填色。
门外两侧各有一个方形花坛,花坛内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
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真竹假笋,寥寥数笔,点出了春日雨后山林的盎然生意,微风中,月光下,修篁弄影,疏叶生姿尽现于粉墙之上令人遐想,颇有板桥遗韵。
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点破“春山”主题,告诉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
园门内外,同是春景,意境却全然不同了。
刚才在门外还是早春光景,到了门内,已经是渐深渐浓的大好春光了,过月洞门,卵石湾道两侧有百年桂花树十余株,造园者为了进一步渲染春的气息,用形态别致的太湖石,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
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当然离人最近的还是温顺的玉兔了。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热闹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家不妨找找自己的生肖吧!春山宜游,不在游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
就像我们身后的“宜雨轩”,占地不大,却是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建的恰到好处,小的精巧可人!中国画里有“夏云多奇峰”的意境,因为夏日天空中变幻万千的巧云多像奇异的山峰,所以我们个园的夏山便是利用太湖石柔美曲线以掇山手法,垒石为停云之势,来模拟夏日天空中的云朵。
山前有一池碧水,绿树的浓荫在水面上、山石上渲染着水墨的意蕴。
池水的波光中又变幻着山石树木迷离的倒影。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你看蛙背上还有一只石乌龟在往池水里爬呢!湖中央有一块鱼骨石,此石修长飘逸,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贾平凹曾说过:“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