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增值税教学案例
案例一:
出口骗税遭惩戒贷款被拒悔不已
近日,宁波某食品有限公司接到来自合作银行的电话:“你们这次的贷款没批下来”。
听到这话,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叶某一下子懵了,公司一向还贷准时,这是为什么呢?她立即赶到银行了解原因,被告知,通过信用信息系统查询到该公司被列入了重大税收违法“黑名单”,无法继续向其提供贷款。
叶某的公司成立于1998年。
20多年来,她在商海中历经风浪,艰苦创业,把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当地有名的重点企业,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优秀企业家等诸多荣誉。
然而因交友不慎,叶某的公司在一伙不法分子的诱骗下通过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造成国家税款损失千万元,被税务和公安部门联合立案查处,企业补缴了税款并被停止出口退税三年。
叶某以为在案件查处结束后便可以“重整旗鼓”,但她没想到企业不仅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向全社会公布,而且被推送给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一件件使叶某“寸步难行”的事接踵而来,纳税信用等级被直接判为D级,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税务管理……因长期拖欠税款,叶某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出入境管理部门阻止出境。
公司的经营陷入了困境,叶某本想着从银行贷款解燃眉之急,却又被银行拒贷。
一桩桩一件件的“信用受限”,使叶某的“东山再起”步履维艰。
她更不禁想到前段时间接到的某协会通知,自己原来兼任的职务也已经由他人取代……叶某无比懊悔当初听信了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更懊悔受一点蝇头小利的诱惑就毁掉了辛苦打拼积攒出来的信誉。
悔恨不已的叶某来到了税务稽查部门咨询,接待她的稽查干部向她详细解释了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部门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等相关的制度办法。
叶某深受触动,感慨自己以前只顾挣钱,吃了“法盲”的亏,表示今后一定要牢记教训,把心思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正道上,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一切从头开始,誓要把失去的信誉重新赢回来。
点评:涉案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只顾一时利益,参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触犯刑法及税收法律,即使接受刑事处罚、及时补缴税款也难以将涉税违法影响“一笔勾销”。
一旦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跨部门的联合惩戒会让失信者处处受限、寸步难行。
纳税人要算好这笔账,在经营过程中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案例二:
6家“空壳公司”虚开发票,涉税金额2200万元—虚开增值税发票争议
高某是新疆哈密市人,其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想在哈密市做生意的河北省廊坊人员李某和薛某。
李某把河南人汪某的身份证件提供给高某,高某以开办公司为由向公安机关提供虚假地址为汪某办理暂住证件,然后聘用会计周某在工商部门注册了XC商贸公司,在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在两个月时间内,高某和会计周某在李某和薛某的授意下,使用他人身份证件,采用相同和注册XC商贸公司相同的手段,又先后设立DC商贸公司等5户企业并办理了税务登记。
会计周某以6户企业的名义,先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领空白发票1300多份交于高某,高某再通过快递方式将空白发票邮递给河北省廊坊市的薛某。
薛某和李某根据其背后的主谋孙某的授意向河北、天津9户企业(注册地地址均为虚假且经营唱过关闭,已经走逃)开具货物名称为煤炭、废钢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且此9户企业已经认证抵扣1300多万进项税额,向河北13户企业(均为注册地址虚假或无实际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437份,涉及金额4200余万元,受票企业已认证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710余万元。
另外,辽宁和吉林两地17户企业向XC商贸公司累计开增值税发票763份,货物名称为稻谷、绿豆等,但是17户企业在开票以后,把相关货款随即转入个人开设的“中转账户”,在扣除固定比例金额后,最终转回XC商贸公司银行账户。
新疆哈密市石油新城国税局税务人员在分析企业涉税信息时发现XC商贸有限公司存在发票申请数量大、短期开票金额大以及未按期申报等多项疑点,就移交给稽查部门,哈密市国税局与公安机关联系通报案情,请公安机关经侦支队提前介入,双方成立联合专案组,对XC商贸公司立案调查,发现了薛某、李某、孙某这一系列设立空壳公司、接受虚开发票和虚开没有业务的发票的情形,现在案件已经移交司法部门审理。
点评:首先,个人要管理好自己的身份证,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注册公司逃避缴纳税款等违法行为;其次,不管是向他人虚开发票还是接受他人虚开的发票,如果没有相关的真实货物甚至还有资金回流都是违法行为,企业切不可触碰法律的红线;再次,即使只是公司老板雇佣的会计,也应当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