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及选择填空答案汇集四、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省级教育行政机关主管高等教育,全面负责( C )A.职业教育B.幼儿教育C.基础教育D.教师教育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这体现了教育发展战略的( C )A.全局性 B.长期性C.关键性 D.层次性3.学校体育工作管理除了具有学校管理共性之外,还具有强制性和( A )A.阶段性B.群体性C.互动性D.协调性4.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是( D )A.处理物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 B.处理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C.处理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D.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5.人的质量,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提高的,企图通过短期突击来提高质量是根本办不到的。
换言之,教育管理质量的形成过程具有(D )A.复杂性B.综合性C.艰巨性D.长期性6.教育管理研究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考察其特殊性。
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研究中的( D )A.质量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动态发展的观点D.矛盾统一的观点7.近百年来,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总结本国的经验;二是( C )A.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B.分析政策的要求C.学习外国的思想D.转化传统的思想8.教育评价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在设计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手段方法等环节中都要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这强调的是教育评价的(B )A.实践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方向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9.质量问题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关键问题。
广义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 D )A.服务质量B.员工质量C.管理质量D.工作质量10.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 B )A.广泛性 B.隐形性C.针对性 D.强制性11.在德育内容管理过程中,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教育空间都要根据科学进行序列安排,使其横向一体化,纵向( A )A.序列化 B.规范化C.科学化D.逻辑化12.在学生管理中,既要强调制度的作用,更要提倡学生自我管理,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这强调的是学生管理的( B )A.循序性特点 B.主体性特点C.整体性特点 D.集体性特点13.1902年公布但未实施的学制是( A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戊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4.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括教育事业费和(C )A.教育人员费B.教育产业费C.教育基本建设费D.教育材料费15.德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由于德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因此德育管理必须具有( D )A.方向性 B.时代性C.科学性 D.教育性16.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 C )A.教务处工作计划B.校长教学工作计划C.教师教学工作计划D.学生学习计划17.教师的成长过程包括知识化过程、专业化过程和( C )A.品格化过程B.学习化过程C.成熟过程D.衰退过程18.在学生管理中,班主任包揽班级管理的一切事务。
班级干部发挥不了班级管理的核心作用,全体同学缺乏班级主人翁感。
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 B )A.松散式 B.命令式C.简单联系式D.民主平等式19.我国古代的基础教育,称为( A )A.蒙养教育B.小学教育C.私塾 D.家塾20.普通教育行政的督导对象既有下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有学校,即既要“督政”,也要“督学”。
这体现了( A )A.督导对象的广泛性B.督导内容的综合性C.督导作用的客观性D.督导人员的复杂性二、填空题(每题1分)21.教育管理区别于一般社会管理的共性有:管理内容的教育性、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管理过程的___复杂性_____。
22.对学校各种收入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的活动叫做___收入管理_____。
23.教育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全员管理、__全程管理______和全局管理。
24.计划作为教育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其制定是一个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统一过程。
制定计划的主要步骤有____确立目标____、集思广益和作出决策。
25.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___国家教育委员会_____,恢复教育部。
26.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包括_____财政拨款___、税收、收费、社会集资以及勤工俭学等收入。
27.系统方法论所提出的___反馈原理_____、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对教育管理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28.1957年“整风反右”以后,中小学普遍建立了___党支部_____。
29.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____鉴定功能____。
30.我国实行__教师资格证书制__,凡准备从事教师工作的公民,必须具备法定的教师资格,取得合格证书,才能成为教师。
五、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管理学科发展史上,斯奎登与艾伦于1908年总结学校借鉴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经验,撰写的一部早期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管理著作是(B)A.《学校管理与改进人际关系》B.《学校报告与学校效果》C.《教室管理D.《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2.教育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A)A.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B.提升管理水平C.实现教育目的D.端正教育思想3.教育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计划B.实施 C.检查D.总结4.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称为(A)A.观察法B.试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行动研究法5.古利克的“管理七职能说”,即“POSDCRB”,具体是指(C)A.计划、组织、资源、指挥、协调、报告、反馈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领导、控制、预算C.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D.计划、组织、资源、人事、激励、控制、反馈6.在目标管理过程中,根据每个成员和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明确规定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授予实施目标应该具备的相应的权力,这种行为称作(C)A.论证决策B.分解目标C.定责授权D.协调平衡7.校长能够对校内人员进行聘用、辞退、岗位调动以及奖惩等,表明校长具有(C)A.教育改革自主权B.教育内容选择权C.人事权D.经费支配权8.在实施教育行政强制执行行为过程中,当相对人逾期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教育行政机关向其发出通知,要求和督促其自动履行教育法义务的措施被称为(D)A.传讯B.公告 C.告示 D.告诫9.决定一所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基本因素是(B)A.校长B.教师 C.传统D.校风10.教育管理目标是一个目标体系,它能把全体组织成员的精力集中起来,保证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这表明教育管理目标具有(A)A.导向聚合作用B.激励作用C.控制作用 D.反馈作用11.教学工作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既受教材的制约,又依赖于教学设备条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这反映了(B)A.教学工作任务的全面性B.教学工作因素的复杂性C.教学工作目标的超前性D.教学效果的综合性12.学校财务分析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C)A.系统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效益性原则D.反馈原则13.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A)A.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D.行为文化14.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学校会计人员至少应达到的学历水平是(A)A.中专B.大专C.本科D.研究生15.教育行政处罚的原则不包含(D)A.处罚法定原则B.一事不再罚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责任追究依事而定原则16.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称为(C)A.资料 B.理论 C.信息 D.素材17.国家不直接干预教育事业,有利于发挥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但不利于全国统一规划,容易造成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教育行政体制是(C)A.从属制 B.独立制 C.地方分权制D.中央集权制18.在中小学,具体负责学校教学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是(C)A.教研室B.政教处C.教导处D.校务办公室19.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地向学校分配教师的制度称为(B)A.委任制B.派用制C.聘用制D.代用制20.为实现教育目标所花费的教育成本和取得的教育成果之间的比率,称为(A)A.办学的内部效益B.办学的外部效益C.教育成果D.在校生生均社会成本二、填空题21.教育管理的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和____社会属性____。
22.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____检查总结阶段____。
23.学校在管理网络中所发挥的作用包括领导作用、协调作用和____启动作用____。
24.教育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全员管理、___全程管理_____和全局管理三个方面。
25.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是指中小学内部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__全下划分______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26.教育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分为立案、调查和取证、____裁决____、执行等几个阶段。
27.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由___指标系统_____、各级指标权重系统和评价标准计量系统三部分构成。
28.我国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包括__岗位职务培训______、继续教育培训、学历培训和成熟校长的研修四个互相联系、上下衔接的层次。
29.目前,我国各类初、高级中学文化、专业课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是___大学本科_____。
30.校园文化主要通过目标选择、环境适应、行为规范和___角色培养_____来有效促进校园文化主体的社会化。
六、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的主张及思想是(B)A.质量管理B.目标管理C.过程管理 D.案例管理2.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是( C )A.效率与效能之间的矛盾B.任务和分配时间之间的矛盾C.人与人之间的矛盾D.目标与过程之间的矛盾3.首次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权力下放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法规文件是( A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早期管理过程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C )A.西蒙B.泰罗C.法约尔D.戴明5.按调查方式划分,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调查法包括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和( C )A.描述性调查B.预测性调查C.成品分析调查D.普遍调查6.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是( B )A.县教育局B.乡镇教育委员会或教育组C.村民委员会D.中心校校务办公室7.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是( D )A.职务任免B.管理和监督C.录用与交流D.职位分类8.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和基础是( A )A.学校内部领导体制B.学校规章制度C.学校人事制度D.学校教学制度9.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校长负责制”的表述,校务委员会按其运作性质应属于( D )A.决策机构B.监督机构C.事务执行机构 D.审议机构10.教育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执行教育法规,对教育行政管理对象的违反教育法规行为进行改正、约束、制裁的行政活动叫作( A )A.教育行政执法B.教育行政措施C.教育行政处罚D.教育行政强制执行11.自1994年以来,我国对城市和农村征收教育费附加的计征比率分别是( D )A.4%,2%~2.5%B.4%,1.5%~2%C.3%,2%~2.5%D.3%,1.5%~2%12.以被评价对象内部的某一状态或标准样组的水平为参照标准而进行的比较性教育评价称为( C )A.诊断性评价B.他人评价C.相对评价D.定性评价13.教育督导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计划准备阶段B.组织实施阶段C.检查核实阶段D.总结处理阶段14.在我国实行的校长任用制度中,由国家法定的任免机关依照一定标准和程序,直接任命校长的制度叫作( A )A.委任制B.选举制C.考任制 D.综合制15.中小学德育评价方法包括集体评议法、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 D )A.质量评估法B.权重评分法C.质性访谈法D.过程分析法16.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C )A.教师B.学生C.学校组织成员 D.学校、家庭和社区17.学校管理特色中“特色”二字的基本涵义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它们是( D )A.个性、品牌B.质量、数量C.效益、发展D.优质、独特18.促使一所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前导因素是( C )A.校长B.教师C.传统、校风D.时代和社会环境19.我国近代基础教育行政管理初步专门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1905年设立了( B )A.教育部B.学部C.国子监D.视导处20.中国近代史进程中,西方各种教育思潮都曾不同程度地引入我国,其中美国学者杜威所倡导力行的教育思潮被称为( B )A.平民主义教育 B.实用主义教育C.乡村教育 D.实验主义教育二、填空题21.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国家教育的行政管理和___学校(内部的)管理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