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4
5
不同细胞所处内环境归纳
内环境作用: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 媒介。
6
1.O2的进入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参与。首 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 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 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B.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内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越有利于 人体代谢
C.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血糖浓度 升高具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内环境的温度越高,酶的催化作 用越强,代谢越快。
13
解析: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当内环境的渗 透压和细胞渗透压一致时细胞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维持正常 的生理功能;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细胞过度吸水甚至涨破, 而使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当内环境渗透压过高时, 细胞因大量失水而萎缩,正常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所以说内 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必要 条件,A正确。 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但内环境中CO2浓度过高时会影响细 胞内CO2向内环境的扩散,在细胞内抑制细胞呼吸过程,故不 利于人体代谢,B错误; 血糖浓度过高,导致高血糖或糖尿病等疾病发生,不能进行正 常代谢,C错误; 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 挥催化功能,而并非温度越高催化作用越强,D错误。 答案:A
解析: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正常渗入淋巴 管,使组织液浓度升高,易引起水肿;血钙增多容易引起 肌无力,血钙过少容易引起抽搐;过敏反应是由再次接触 同种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 的大量丢失,蛋白质不会丢失。
12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必要条件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胺,毛细 血管通透性加大
11
1. [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 错误的是( D ) A.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 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 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1)列举各种成分,判断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判断某种生理过程是否能在内环境中发生。
17
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A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进入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的青霉
8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 成分比较 (1)血浆中含有的化学成分
(2)组织液和淋巴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 有较多的蛋白质 。
9
2.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③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在无机盐中含量占 明显优势的离子是Na+ 和Cl-。 (2)酸碱度 ①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②稳定因素: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知识点
体液及各组分间的关系 1 内环境的作用 3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 5
意义
2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 及理化性质
4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体液:人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约2/占3):存在于细胞内
15
2.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 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 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 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体液细胞外液(约1/占 3)组 血浆 织液
淋巴
3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 液体环境。
(1)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 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 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 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 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 (2)少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 巴管形成淋巴。 (3)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 静脉汇入血浆中。可见,通过相 互转化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统 一的整体。
7
2.营养物质的进入 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 系统,再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 液,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3.CO2的排出 与氧气的进入相反,其途径为: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 血管→血液循环系统→肺部毛细血管→肺泡。 4.代谢废物的排出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才能通 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皮肤排 出体外。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 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 分。
16
1. [2015·长春调研]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 内环境中的是( A ) A. 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B. 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D. 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解析: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即无氧呼吸,发 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14
1.几组易混淆的概念 (1)血液和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为血浆中含量 最多的“固体”成分。 (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①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 ②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 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 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