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十)鸦片战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材料实质上是在()A.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中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反映出()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D.清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3.中美《望厦条约》第33条规定:“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此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业利益原则制约B.美国国家力量有限C.欧洲列强极力干涉阻挠D.美国传教士的反对4.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魔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
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①刘永福领导黑旗军痛击日军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④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5.“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储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有学者说:“它(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
”此观点主要说明“领事裁判权”()A.严重破坏了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法制现代化C.使近代中国直接进入了法制社会D.促成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7.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四艘老旧的舰船,缓缓驶出三亚榆林港,开始对西沙群岛进行巡阅。
这是沉默多年的中国海军重返南海的一次努力,也是晚清时期一次意义深远的主权宣示行动。
近代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
综合英军的资料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
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9.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10.《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
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
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
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
由此可见,鸦片战争()A.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B.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11.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因此,《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12.茶叶原产地是中国,开始作为奢侈品引入英国,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必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甚至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乃至鸦片战争。
这说明()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世界贸易迅猛发展C.等级观念明显淡化D.茶叶贸易引发社会变革13.《天津条约》签订后,护照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譬如“兹有本国人名某某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可知当时()A.鸦片战争后外民可凭证游历中国B.如外民寻衅滋事,地方官无权留难C.中国内地已对外民全方位的开放D.晚清政府已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4.《天朝的逻辑:咸丰帝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写道,在1858年10月进行关税细则谈判之时,咸丰帝突然做出一项惊人指示:如果英方愿意放弃公使驻京、内地游历、长江沿岸开放、赔款这四项于“天朝体面”损害最大的条款,中国可以免除所有进口洋货的关税。
这一事件说明清朝统治者()A.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的决心B.对融入世界市场体系的渴望C.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D.对西方殖民侵略的认识肤浅1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
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所述属于挑战范畴的是()A.原始社会先民以刀耕火种进行集体劳动B.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C.岛屿港湾众多有利于希腊创造城邦文明D.两极格局背景下中国建设采取苏联模式16.“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里的“它”应是指()A.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17.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
该谕旨表明清廷()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18.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还有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19.《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指出:“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林则徐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B.中国在经济军事上落后于英国C.中国清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D.英国工业革命要求扩大市场掠夺原料20、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诗歌与民谣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
条约被迫签,主权遭沦丧。
列强不要脸,通商占香港。
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
——来自网络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
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
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
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
——来自网络材料二: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材料三: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某运动揭帖(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三首诗分别针对的不平等条约,概括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比较材料二、三反侵略斗争主体的不同,并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
(3)结合所学,给上述诗歌与民谣确定一个主题。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至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以上材料均摘自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请回答:(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2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渎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
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1)概括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