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平均线》PPT课件

《移动平均线》PPT课件


移动平均线的定义

"平均"是指最近n天收市价格的算术平均线;" 移动"是指我们在计算中,始终采用最近n天 的价格数据。因此,被平均的数组(最近n天 的收市价格)随着新的交易日的更迭,逐日向 前推移。在我们计算移动平均值时,通常采 用最近n天的收市价格。我们把新的收市价 格逐日地加入数组,而往前倒数的第n+1个收 市价则被剔去。然后,再把新的总和除以n,就 得到了新的一天的平均值(n天平均值)。
移动平均线计算方法







MA=(C1+C2+C3+...+Cn)/N C:某日收盘价 N:移动平均周期 移动平均线依计算周期分为短期(如5日、10日)、中期(如30日) 和 长期(如60日、120日)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依算法分为算术移动平均线、线型加权移动平均线、 阶梯形移动平均线、平滑移动平均线等多种,最为常用的是下面介绍 的算术移动平均线。 所谓移动平均,首先是算术平均数,如1到10十个数字,其平均 数便是5.5;而移动则意味着这十个数字的变动。假如第一组是1到10, 第二组变动成2到11,第三组又变为3到12,那么,这三组平均数各不 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平均数的集合,便统称为移动平均数 举例说明:某股连续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分别为:(单位:元) 8.15、 8.07、 8.84、 8.10、 8.40、 9.10、 9.20、 9.10、 8.95、 8.70 以五天短期均线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均线特性




(1)追踪趋势。注意价格的趋势,并追随这个趋势,不轻易放弃。如 果从股价的图表中能够找出上升或下降趋势线,那么,MA的曲线将保 持与趋势线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间股价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起伏。原 始数据的股价图表不具备这个保持追踪趋势的特性。 (2)滞后性。在股价原有趋势发生反转时,由于MA的追踪趋势的特性, MA的行动往往过于迟缓,调头速度落后于大趋势。这是MA的一个极大 的弱点。等MA发出反转信号时,股价调头的深度已经很大了。 (3)稳定性。由于MA的计算方法就可知道,要比较大地改变MA的数值, 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都比较困难,必须是当天的股价有很大的变动。 因为MA的变动不是一天的变动,而是几天的变动,一天的大变动被几 天一分摊,变动就会变小而显不出来。这种稳定性有优点,也有缺点, 在应用时应多加注意,掌握好分寸。 (4)助涨助跌性。当股价突破了MA时,无论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突破, 股价有继续向突破方面再走一程的愿望,这就是MA的助涨助跌 性。 (5)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特性。由于MA的上述四个特性。使得它在股价 走势中起支撑线和压力线的作用。
均线形态




多头排列 空头排列 金叉 死叉 价托 价压
葛氏八法

美国人葛南维(jogepsb ganvle)教授所创的 移动平均线八项法则,历来被平均线使用 者视为至宝。而移动平均线也因为它,淋 漓尽致地发挥了道氏理论的精髓。
买入时机



பைடு நூலகம்
均线从下降开始走平,价格从下向上穿过移动平 均线时买入。此形态称为打底。 均线由上升开始走平,价格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开 始回落,在接近移动平均线时调头向上,此时为 买入时机。 均线由上升开始走平,价格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开 始回落,虚穿均线后迅速调头向上,此时为买入 时机。 均线从下降开始走平,价格接近均线时突然暴跌, 远离平均线时,很可能再次向平均线弹升,是买 进信号。
卖出时机



均线上升趋势变缓,并开始走平,价格从上向下 穿过移动平均线,显示趋势发生改变,应该卖出。 均线由下降开始走平,价格在移动平均线下方开 始回升,在接近移动平均线时迅速回落,此时为 卖出时机。 均线由下降开始走平,价格在移动平均线下方开 始回升,在虚穿均线后迅速回落,此时为卖出时 机。 均线从上升开始走平,价格接近均线时突然暴涨, 远离平均线时,很可能再次向平均线回落,是卖 出信号。
移动平均线定义
移动平均线计算方法
均线特性
均线形态
葛氏八法
什么是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MA)是以道· 琼斯的“平均成本 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 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 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 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 术分析方法。它是道氏理论的形象化表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