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保护焊》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二氧化碳保护焊
二、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三、课程性质及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二氧化碳保护焊》是焊接专业必修课、核心课之一,是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焊接操作”与“焊接工艺制定与实施”两个首要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是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
该课程主要介绍各类基本焊接方法的焊接过程、实质、特点、适用范围及其焊接质量控制,同时对焊接方法的新发展作了概括介绍。
(二)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引入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本课程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内容。
以围绕掌握本专业职业能力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坚持以创设“真实的生产情境”为特征进行教学环境建设。
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典型焊接接头”为载体、“二保焊焊方法实施焊接”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增强其职业能力拓展的后劲,满足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二氧化碳保护焊》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实训项目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新的途径,每一个实训项目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四、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专业的主要要求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本专业的学习,能熟练掌握焊工的一般知识;为工厂培养所需的中级焊工操作工。
学生除了要较全面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通过实训让学生拥有实际操作技能和熟练、精湛的动手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能力目标:能够在具体的技术要求和生产条件下,完成对典型材料、典型接头从焊接性分析、焊接方法及焊材选择到焊接工艺制订、焊接实际操作(焊接工艺评定)等的工艺过程。
3.素质目标: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与同行交流,具备展示自己知识技能的能力。
五、课时分配及课程内容
1.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 24学时,具体分配可参照下表:
课时分配表
(一)教材使用建议
《焊接工艺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焊接技能训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二)教学过程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中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5.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
6.教学中注重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7.在规范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所完成焊接接头及其工艺、整体质量方面的引导。
8.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校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评价建议
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
到体现。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基本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一)对学生的评价
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考核方式:考试课,平时占30%;实际操作制作产品占70%。
1.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实训报告、出勤、完成任务情况)30% 2.实践操作(学生实践操作进度、完成情况和基本技能考试)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