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建鲁【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

王建鲁【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第一部分书目内容简介王晓朝先生在《宗教学基础十五讲》一书中,从区分宗教学与宗教入手,分析了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以及古代各个民族宗教;而后概括分析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教义、传播;继而从广义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宗教的基本要素、社会功能;最后具体到中国,分析了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与演化,同时也介绍了我们党与政府对于宗教的态度,内容深入浅出,使读者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宗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读书总体要求和读书目标读《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通过本书目的了解宗教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宗教学的基本理论,认识诸种宗教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书目基本内容第一讲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宗教学的诞生2.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与发展3.宗教的界定4.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学与宗教的区别。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的几种含义。

(2)宗教学一般认为是使用客观的态度、比较的方法以及实证的精神研究宗教的科学。

三、思考题1.宗教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2.“宗教四要素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二讲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原始宗教的产生2.宗教与神话3.宗教与崇拜4.宗教与巫术5.原始宗教的特点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原始宗教的特点。

重点知识解析:(1)原始宗教的宗教观念非常朴素,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非常直观。

(2)原始宗教的神灵崇拜具有个别性和多样性。

(3)原始人信仰宗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现实生活。

三、思考题1.灵魂观念对于宗教的产生与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2.原始宗教有哪些基本特点?第三讲古代民族宗教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主要民族宗教的形成2.古代埃及宗教3.古代中国宗教4.古代中国宗教5.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古代中国宗教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知识解析:(1)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以天神和祖先崇拜为核心。

(2)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特点。

三、思考题1.世界宗教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宗教有哪些?2.在民族宗教向世界宗教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因素在起作用?第四讲宗教与古代哲学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生命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1.宗教与希腊哲学的起源2.神灵观念的理性化与希腊理性神学3.希腊化时期的宗教与神学4.基督教接纳希腊哲学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神灵观念的理性化与希腊理性神学。

重点知识解析:(1)希腊哲学家的神灵观念的理性化。

(2)基督教接纳希腊哲学的理由。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西方理性神学源于希腊哲学家对神的思考?2.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五讲佛教基本知识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佛教的创立与发展2.佛教的基本教义3.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经典4.佛教的主要礼仪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经典。

重点知识解析:(1)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2)佛教在中国的宗派。

三、思考题1.如何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2.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六讲基督教基本知识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基督教的前身2.基督教的诞生和发展3.基督教的经典4.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基督教的诞生和发展,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与基本礼仪。

重点知识解析:(1)基督教的兴起几乎与罗马帝国的发展同步。

(2)天主教与东正教的信仰与教义。

三、思考题1. 基督教有哪三大主要派别?2.基督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第七讲伊斯兰教基本知识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伊斯兰教的诞生与发展2.伊斯兰教基本信条3.伊斯兰教的礼仪4.伊斯兰教的经典5.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重点知识解析:(1)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六大信纲”。

(2)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经过了六个时期。

三、思考题1.伊斯兰教的信仰对象是什么?2.伊斯兰教怎样看待今生与来世的关系?第八讲宗教的基本要素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宗教意识2.宗教组织3.宗教礼仪4.宗教器物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意识与宗教礼仪。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意识对宗教的其他层面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宗教礼仪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宗教意识的行为表现,是信教者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表达方式。

三、思考题1.什么是宗教神秘主义?2.宗教礼仪与宗教信仰有什么关系?第九讲宗教的社会功能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2.社会心理调节功能3.社会化与交往功能4.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宗教社会功能的两重性。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主要通过宗教信仰来发挥。

(2)宗教具有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但是其功能的发挥所产生的结果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

三、思考题1.宗教的整合功能是如何实现的?2.宗教的社会化功能与家庭、学校、单位等世俗组织有什么不同?第十讲宗教与文化传播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文化视域的形成2.文化传播的规律性3.外来宗教本土化问题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文化传播的规律性,外来宗教本土化问题。

重点知识解析:(1)文化互动转型论以不同类型文化间的文化传播为解释对象,以强调本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与“转型”为主要特征。

(2)在文化研究的影响下,研究宗教学学者把文化传播学的一些术语移植到宗教领域,用来思考宗与文化的关系,反思宗教传播的历史,确定宗教传播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三、思考题1.文化传播有哪些规律性?2.为什么外来宗教本土化是一种必然现象?第十一讲宗教与道德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宗教与道德在文化系统中的不对称2.以信仰为中介把握宗教与道德的关系3.中介伦理的共同准则4.发挥宗教道德在现时代的积极作用5.倡导和平与宽容的伦理原则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与道德在文化系统中的不对称,发挥宗教道德在现时代的积极作用。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与道德在文化系统中的不对称表现为三个主要的方面。

(2)宗教伦理的共通原则适用于一切个人、团体、民族、国家、宗教。

三、思考题1.全球伦理有什么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2.积极开展宗教间对话对于促进世界和平有什么重要的作用?第十二讲宗教与科学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原始时代的融为一体2.古代的分化与对立3.近代的矛盾与冲突4.现代的调适与共存5.二者关系的若干种模式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与科学在近代的矛盾与冲突,以及现代的调适与共存。

重点知识解析:(1)现代科学已经将解释自然现象的权利从宗教手中夺了过来。

不过宗教只是被迫把其已无法维持的解释自然现象的权利交还给科学,但并没有退却。

(2)宗教与科学调和的具体表现。

三、思考题1.在近代社会当中,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和对立的原因何在?2.当代宗教与科学应当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当中?第十三讲宗教与中国文化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2.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动态互补4.中国的民间宗教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动态互补。

重点知识解析:(1)宗教是中国文化的整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各种形态构成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完整的文化共同体。

(2)在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当中,宗教不是消极地适合中国文化,而是积极地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与中国文化形成一种动态互补的关系。

三、思考题1.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包括哪些基本要素?2.为什么说本土化是外来宗教融入中国文化的惟一通道?第十四讲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新制度下宗教的调适2.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贯主张3.中国宗教五性的提出4.历史的曲折与教训5.新时期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中国宗教五性的提出,新时期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重点知识解析:(1)中国宗教五性: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于宗教问题的十项基本观点与基本政策。

三、思考题1.宗教五性说是如何提出来的?2.如何理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十五讲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1.战争与宗教关系2.思考战争问题的不同纬度3.宗教的和平使命4.大力推进宗教对话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重点内容:思考战争问题的不同纬度,宗教的和平使命。

重点知识解析:(1)“克制文化扩张的欲望”。

(2)宗教领袖与宗教徒在对话中既要捍卫宗教信仰自由,又要尊重人类多元的文化传统、政治观念和价值体系。

三、思考题1.宗教对话有哪些层次?2.宗教对话对于促进世界和平有什么积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