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为电镀镍技术规范

华为电镀镍技术规范

DKBA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规范
DKBA0.450.0018 REV.1.0
电镀镍技术规范
1999-12-01发布1999-12-01实施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范根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设计要求及生产实际而编制。

本规范参考 GB 12332-90、GB/T 9798-1997、GB/T 9797-1997、HB 5038-77、SJ 42-77、SJ 1276-77、JB 2836-80等系列标准编制而成。

本规范于1999年12 月01日首次发布,同时代替 Q/DKBA 242-1998“结
构件电镀镍检验标准”(1998-12-25发布)。

本规范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结构事业部工艺部
本规范授予解释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结构事业部工艺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郑玲
本规范审核人:钟鸣
技术会签人:陈国锋张鹏广爱国
标准化审核人:李刚
本规范批准人:苏志毅
目次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1)
4 工艺鉴定要求 (1)
4.1 总则 (1)
4.2 设计要求 (2)
4.3 鉴定程序 (2)
4.4 试验及试样要求 (2)
4.5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3)
4.6 鉴定状态的保持 (3)
5 产品质量检验要求 (4)
5.1镀前表面质量要求 (4)
5.2 外观 (4)
5.3 镀层厚度 (4)
5.4 结合强度 (5)
5.5 耐蚀性 (5)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规范
DKBA0.450.0018 REV.1.0
电镀镍技术规范
1 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的钢、铜合金等金属基体零件上镀光亮镍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电镀镍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

1.3 本规范所要求的电镀层只适用于一般环境。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KBA0.400.0021 产品表面外观缺陷的限定标准
GB 5267-85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
GB 5270-85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

GB 5926-86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外观质量测试方法
GB 5930-86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厚度测试方法点滴法
GB 6462-86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 定义
3.1 局部厚度:在规定区域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2主视表面:零件在装配成完整产品后处于正常视觉范围内的可见表面。

3.3 批:指同一天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的、材料和形状相似的零件的总和。

4 工艺鉴定要求
4.1 总则
生产者的工艺设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

生产者的工艺质量必须满足第 4 节的要求。

4.2 设计要求
按本规范要求进行的镀光亮镍工艺,对钢铁基体必须是先镀铜再镀镍的工艺。

生产者应保持并遵守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批准的工艺和检验文件。

4.3 鉴定程序
被鉴定的工厂必须完成以下全部试验工作,这些试验必须在零件批生产所用的条件下完成:
试样加工(注1)
表面处理(注2)
试样检查及测试
提供试验报告(注3)及试片给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质检部门以便复验。

注1:鉴定用试样可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并提供给被鉴定工厂。

注2:所有试样必须同时进行处理。

注3:试验报告的发出者必须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质量鉴定部门认可的试验室或单位。

4.4 试验及试样要求
4.4.1 试样要求
4.4.1.1 挂镀工艺
材料: 20 冷轧钢
尺寸: 80×125×1 ~ 4 (mm)
表面粗糙度: Ra ≤ 1 µm
表面处理:镀铜+光亮镍。

4.4.1.2 滚镀工艺
材料: 20 冷轧钢
尺寸:依工艺设备特点选择适当形状和大小的试样,要求其至少有一平面面积大于 30 ×30 (mm)
表面粗糙度: Ra ≤ 1 µm
表面处理:镀铜+光亮镍。

4.4.2 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下表给出了工艺鉴定所需的试验项目和试样数量要求:
3+3 ①
耐蚀性3结合强度
3镀层厚度
所有试样外观
试样数量(件) 试验项目
注:① 其中三件为提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复验用。

4.5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4.5.1 外观
4.5.1.1 所有试样均应按 GB 5926-86 进行外观检查。

4.5.1.2 镀层应是光亮带有柔和浅黄色的银白色,且结晶均匀、细致、连续。

4.5.1.3 持镀件允许有轻微夹具印。

4.5.1.4 不允许有斑点、黑点、烧焦、粗糙、针孔、麻点、分层、起泡、起皮、脱落、发雾等缺陷。

4.5.2 镀层厚度
4.5.2.1 按 GB 5930-86 在三个试样上进行厚度检测。

(有争议时按 GB 6462-86 进行仲裁)。

4.5.2.2 每一试样的镀层总厚度应为 30-35μm ,其中铜镀层为 20-25μm 、镍镀层为10-15μm 。

4.5.3 结合强度
4.5.3.1 在三件试样上进行结合强度试验。

4.5.3.2 按 GB 5270-85 的“锉刀试验”方法进行检测,每一试样上镀层与基体、镀层与镀层之间应结合良好,没有任何分离现象。

4.5.4 耐蚀性
4.5.4.1 在三件试样上进行耐蚀性试验。

4.5.4.2 按 GB/T 10125-1997 方法进行 8 小时的 CASS 试验(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试验后,在试样边缘以外的表面不能出现基体腐蚀现象。

4.6 鉴定状态的保持
经过华为公司鉴定的工艺,在未得到华为公司工艺部门和质检部门的同意之前,不能改变任何可影响性能质量的工艺参数,否则将重新进行鉴定.。

5 批生产检验要求
5.1镀前表面质量要求
5.1.1 应无严重油污、金属屑、漆层以及锈蚀和氧化皮等;
5.1.2 零件表面应无毛刺、裂纹、压坑等因操作不良而导致的人为损伤;表面划伤
不能超出DKBA0.400.0021 要求;
5.1.3 焊接件应无焊料剩余物和溶渣等;
5.1.4 铸件不得有未除尽的砂粒和涂料烧结物;
5.1.5 铸件、焊接件、冲压件及原材料,如果带有其相应的技术标准允许范围内的缺陷,可以接受镀覆。

5.2 外观
5.2.1 所有零件都应按 GB 5926-86 进行外观检查。

5.2.2 镍镀层应是光亮带有柔和浅黄色的银白色。

5.2.3 镀层结晶应均匀、细致、光滑、连续。

5.2.4 在零件的非主视表面,允许有以下缺陷:
1)小而少的夹具印(夹具印小于 1×1 mm2);
2)镀层局部呈雾状(雾状面积小于10×10 mm2)。

5.2.5 不允许:
1)镀层有斑点、黑点、烧焦、粗糙、针孔、麻点、分层、起泡、起皮、脱落:
2)树枝状、海绵状和条纹状镀层;
3)局部无镀层(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的孔内部分除外);
4)以及 5.2.4 节中未包含的其它缺陷。

5.3 镀层厚度
5.3.1 按 GB 5930-86 进行检测。

厚度检查在零件上进行;每批零件都需检测。

5.3.2 对钢铁零件表面:凡能被直径为 20 mm的球接触到的区域,其局部总厚度必须达到30 μm 以上,其中铜镀层为 20-25μm,镍镀层为 10-15μm ;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或开口宽度的部分不规定厚度。

5.3.3 对铜合金零件表面:凡能被直径为 20 mm的球接触到的区域,镍镀层为15-20 μm;盲孔内、以及深度大于直径或开口宽度的部分不规定厚度。

5.3.4 凡直径为 20 mm 的球不能接触到的区域,其厚度不作要求。

5.3.4 对螺纹紧固件:其镀层厚度必须符合图纸或 GB 5267-85 中的要求,大致如下表所示;其厚度检测方法按 GB5267-85 的相关内容进行。

10
853镀层厚度(μm )14~2210~123~8≤2.5螺纹公称直径(mm)
5.3.5 当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按 GB 6462-86 进行仲裁试验。

5.4 结合强度
5.4.1 每批至少检查一件试样(试样要求见 4.4.1 节)或样件。

5.4.2 按 GB 5270-85 的“锉刀试验”方法进行检测,镀层与基体、镀层与镀层之间应结合良好,没有任何分离现象。

5.4.3 对螺纹紧固件不要求此项内容。

5.5 耐蚀性
5.5.1 每月或有新配溶液时至少检查一件试样(试样要求见 4.4.1 节)。

5.5.2 按 GB/T 10125-1997 方法进行 8 小时的 CASS 试验(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试验后,在试样边缘以外的表面不能出现基体腐蚀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