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9世纪中期文学
1.简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答:(1)思想特征
①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②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③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2)艺术特征
①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②重视描写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③具有内倾向性与外倾向性两种倾向,将内心世界与外部社会形态结合。
④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2.简述于连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1)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他出生低下,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自己能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并开始了个人奋斗的人生。
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于连多层次、矛盾的性格得到了揭示。
①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其性格的主导特点。
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他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并由此产生出平等观念、反抗意识与个人野心。
②于连的性格也呈现出复杂的特点。
作为一名地位低贱的下层社会青年,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为实现自我理想,他不得不采取伪装和投机的手段。
而他对自我社会地位的敏感,也决定了其个人反抗的动摇性,影响到其性格的矛盾表现。
③就其性格而言,他的身上还存在着双重性。
他一方面勇敢真诚,敏感自尊,另一方面又自卑怯懦,不乏虚伪投机心理。
这一性格特征加重了其面对政治理想跟社会现实冲突时的矛盾表现。
在目的和手段之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常常陷于矛盾之中。
面对冷酷的现实,他不得不通过妥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在不择手段往上爬的过程中,充当保皇党的同谋;另一方面又一直坚守自己对拿破仑的崇拜,不愿出卖灵魂。
(2)于连的性格是发展的
他的性格发展跟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经历了从反抗到妥协再到反抗的变化。
一旦实现个人的目标,他就放弃反抗,跟当权者同流合污。
在认识到自我悲剧的必然性和社会性之后,平民意识才在他身上再度增强。
通过选择死亡,他最后表示了自己对社会的彻底绝望与否定。
总之,通过于连的毁灭,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830年7月革命前夕尖锐的阶级冲突,以及即将爆发的反抗情绪,表达了对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强烈抗议,以及对广大中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
3.简述巴尔扎克的思想倾向与《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答:(1)思想倾向
对于巴尔扎克的思想和创作,列宁曾给予过中肯评价,一方面高度称赞他为“伟大艺术
家”和思想家,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其作品、思想中的矛盾。
①巴尔扎克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成了唯物论的信仰者,从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认识到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并能由此把握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取代封建制度的时代发展方向。
所以,在其小说创作中,他以一种整体把握的方法来描写法国社会风俗的发展历史,准确地展示了资产阶级对贵族阶级的胜利,着重刻画了环境对人物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例如,在其代表作《高老头》中,他就描绘了三种形象化的历史。
a.以鲍赛昂子爵夫人为代表的贵族女性在婚姻竞争中败给了拥有丰厚陪嫁的资产阶级小姐,以拉斯蒂涅为代表的破落贵族子弟成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由此而展现了贵族阶级衰落的历史;
b.通过描写高老头的发家史,以及新一代野心家的成长,小说展示了资产阶级在婚姻、经济和社会中获得的胜利。
c.通过对巴黎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描写,揭示了统治这两个世界的金钱原则,从而形象化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史。
②作为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代表,巴尔扎克在政治上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强权政治,既抑制大资产阶级,发展中小资产阶级;又控制工人运动,反对人民参与政权。
从这样的政治观出发,他认识到宗教的作用,宣扬用宗教来医治社会,调和矛盾。
所以,他从人性论和宗教思想出发,把封建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观予以美化、抽象,对走向衰亡的贵族持同情态度。
这种思想也在其创作中表现了出来。
在《高老头》中,巴尔扎克将高老头的父爱描写成没有原则的绝对父爱,实现了其通过把握人物情欲来塑造人物的任务,对人性进行抽象化处理。
在《农民》中,巴尔扎克丑化了农民,而对骄奢淫逸、卖身投靠的贵族蒙戈奈进行了美化,描写其内心的“善良”,对其最后衰落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哀婉之情。
③总之,巴尔扎克的思想是丰富而复杂的,虽然他同情贵族的命运,有调和阶级矛盾的倾向,但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创作观都为其正确地把握历史发展方向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更多地在其创作中展现了其思想中的进步内容。
(2)艺术成就
①提供了一套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巴尔扎克以系统、整体的思想看待社会,甘当法国社会的“书记”,重视对“物”的描写,全面反映历史。
②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人间喜剧》各色人物多达2000多个,个性突出的典型人物就有几十个。
这些典型人物都反映了个体与时代、环境的互动关系。
③小说在结构和叙述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利用“人物再现法”和分类整理的方式,《人间喜剧》使各自独立的作品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就具体的作品而言,巴尔扎克重视叙事的剪裁,使故事发展充满波折,加之多采用全知叙述而较少主观议论,戏剧性突出。
4.简述《高老头》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答:(1)思想内容
①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对社会关系的控制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社会罪恶。
②再现了政治野心家的成长过程,通过拉斯蒂涅最终的堕落,既抨击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也揭示了破落的贵族子弟堕落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社会命运。
③通过鲍赛昂子爵夫人情场失意,拉斯蒂涅接受资产阶级道德原则,揭示了贵族阶级被
资产阶级取代的历史过程。
(2)人物形象
①伏脱冷:是个具有象征性的恶魔。
他在不同作品中以不同身份出现,但却用最赤裸裸的语言,把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和盘托出,起着引诱青年堕落的作用。
②鲍赛昂夫人:是在暴发户的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的典型。
③拉斯蒂涅:他足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
他是外省的没落贵族子弟,来到巴黎,不愿埋头读书,更不愿顺着社会阶梯一步步攀登,而是羡慕挥金如土的生活,受到巴黎社会环境的影响,最后成为资产阶级野心家。
他的性格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首先,鲍赛昂子爵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书”,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他人的伎俩。
伏脱冷给他上了人生的第二课,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让他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
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
他埋葬了高老头,也埋掉了自己的最后一点人性,这时的他决定堕落成为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小说通过拉斯蒂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原则和利己主义思想的罪恶。
(3)艺术特色
①塑造典型人物。
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采用不同方法突出人物的个性,并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人物的社会特征,塑造了伏脱冷、拉斯蒂涅、高里奥等性格鲜明且富有代表性的人物。
②环境描写真实、精确、细致。
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家与下层人物生活的伏盖公寓不仅构成了人物活动的空间,也成为时代社会风俗得以展现的舞台。
③情节结构巧妙,线索纷繁。
以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和鲍赛昂子爵夫人四人的故事交叉来组织情节,以拉斯蒂涅的活动来穿针引线,故事情节跌宕,结构紧凑。
④《高老头》中一些人物在此后的作品中反复出现,是“人物再现法”开始运用的作品,在整个《人间喜剧》的构思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5.如何理解《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新的艺术法典”?
答:(1)小说创作理论
福楼拜是一位对小说创作艺术具有高度自觉认识的作家,他不仅进行大胆的创作实验,而且还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小说创作理论。
①福楼拜倡导“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
他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原则,指出“丧失了真实性,也就丧失了艺术性”。
但是,在如何表现真实方面,他却持有不同看法。
他不主张作家对现实生活直接进行阐释和评价,反对作家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情感爱憎干预作品的构思、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
为了追求客观的叙述效果,他采用了克制、中立的方式讲述故事,在叙述角度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权威叙述人全知叙事的模式,而采用了多种视角叙述,并在其中进行灵活转换。
在语言上,大量运用自由间接引语,模糊叙述人语言和人物语言的界限,取得了客观而又含蓄隽永的独特效果。
②重视形式美。
福楼拜认为“表达越接近思想,用词就越是贴切,也就越美。
”他甚至认为艺术的任务就是创造形式美,指出“没有美好的形式就没有美好的思想。
”他强调精确的表达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精确的语言不仅能反映生活的真实,还能创造美的气氛…为此,他总是反复修改文稿,力求达到词章、结构、意境、声韵诸方面的完美。
他的作品在细节描写、表现生活和历史真实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③在描写的对象方面,福楼拜更多地侧重于描写日常生活的平庸和恶浊,现实主义文学中具有进取心的英雄人物形象从其小说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卑劣角色。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