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大学景观学系教学计划

东南大学景观学系教学计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专业
办学思想
面对景观学(风景园林)国际与国内多元化的教育现状,根据景观学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不断拓展、实践理论与方法持续深化的态势,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眼光,不断追踪景观学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社会与专业实践的发展,建设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景观学专业教育体系。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和扎实理论素养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景观学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东南大学景观学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教育过程阶段性与持续性的统一,教育目标是未来景观设计师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的统一。

强调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根据学科发展不断完善景观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化地审视和优化已有教学体系,建立以培养景观规划设计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规划设计课程为主干,整合相关各知识模块、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

提高教学效率及针对性,建立与之配套的教案、教材和师资组织结构。

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谋求多方位、多层面的合作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实践能力、灵活的组织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办学特色
继承和发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严谨求实、学以致用、中西兼蓄、锐意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基础扎实、要求严格、注重实践、综合发展的特点。

突出景观规划与设计系列课程的核心地位,以景观规划设计和景观建筑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整合植物、生态、地理、社会、艺术等相关知识传授及其运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和理论素养两轴并重。

注重科研成果与教学环节的整合互动,以及与学院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教学交叉互动。

同时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要求各个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均明确自身的特点和目标,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考核标准。

因材施教,坚持开放互动的教学特色,坚持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与讨论,注重教学研究的日常化和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强化“景观规划设计”核心系列课程与各相关课程群的整合研究,与时俱进,完善科学、人文等各专业课程群的建设。

培养计划
1.办学目标
根据景观学教育的客观规律,结合社会发展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围绕培养职业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创造、开拓和适应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完善的个性、高尚的修养和健康的体魄,理论素养和设计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全面合理,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景观设计、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并具有国土与区域景观规划、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游憩与旅游规划与设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就业的部门和承担的工作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土地综合利用和市场服务机构,项目策划、决策与工程等部门咨询工作;建设、国土、环保、旅游等政府部门管理工作;以及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教育及研究工作。

2.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培养目标
东南大学景观学专业教育贯彻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教育过程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统一、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强调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面向整个人居环境建设,培养具有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度假区规划与设计、城市景观环境规划与设计、景观建筑设计、传统园林与建筑保护设计等方面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研究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传承东大建筑优秀教育传统,积极吸收国内外风景园林(景观学)教育成功经验,通过课程建设和持续的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国际化和本土化双重视野,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景观专业优秀人才。

学生应具有从事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度假区规划与设计、城市景观环境规划与设计、景观建筑设计、传统园林与建筑保护设计等方面知识与技能,能够承担景观规划、设计、教学、以及相关研究与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景观历史理论、景观工程技术、景观规划设计表现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
3、具有较强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力,并对相近或相关的建筑学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4、具有综合的能力结构,包括业务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并具有基本的外语交流能力;
6、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四.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风景园林(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
五.主要课程
1、通识教育基础课马列课、德育课及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
2、大类学科基础课建筑设计基础、视觉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专业主干课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中外园林史、景观规划设计理论、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生态学、景观资源学、景观植物学、景观工程与技术、种植设计等。

六.主要实践环节
工地实习、认识实习、CAD理论与实践、素描实习、色彩实习、园林测绘、景观环境调研、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等。

七.双语教学的课程
建筑设计理论、近现代景观史、外国建筑史、城市设计概论等。

八. 自学课程SRTP课程
九. 研究型课程毕业设计
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200学分,即可毕业。

外语达到东南大学英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者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十一. 各类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选修课程所占比例:25.2%
十二. 教学安排指导表(见指导性教学计划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
课程设置
本科生课程设置
指导性教学计划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
优秀作业
三年级——西华门遗址公园设计
西华门遗址公园设计
作者:彭琼指导教师:唐军
方案通过还原曾经进入城门的流线,并以之为控制线,将其发散至整个场地,来组织层进式的空间,串起中国传统的院落空间,在其间点缀粉墙、翠竹、紫藤等带有中国传统意蕴的意象,让人在行进过程中体会到探寻历史的转折,放大的空间心理感受。

三年级——龟山明城墙遗址公园设计
龟山明城墙遗址公园设计
作者:仲美学指导老师:杨冬辉
过渡:古时的皇城外城墙根;如今,这里一边是安置房小区,一边是别墅区
断层:地形的破坏与重整,景观观景的理解与重塑
路径:多种可能性的探究,博尔赫斯《小径分叉的花园》的启示──“一座迷宫中的迷宫,一座看不见时间的迷宫”
分叉:创作多种空间体验路径实现三维空间上的分叉,现代与历史的交替,地脉城脉水系的交汇──四维时间的分叉。

研究生阶段计划:
学科建设
东南大学景观学(风景园林)研究始于刘敦桢教授、童寯教授20世纪30至50年代开创的江南古典园林研究,继而由潘谷西教授、杜顺宝教授推陈出新,完善学科结构、拓展学科范畴、健全学科体系。

从1986年开始,我校连续招收了三届风景园林本科学生,是全国率先进行风景园林(工学)本科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

1989年,受国务院专业设置的影响而停止招生,但一直保留着教研室一级的机构和人员设置,保持着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一级的专业教育(附设于城市规划与设计)。

2004年,成立景观学系,独立招收景观建筑学硕士、博士研究生,2007年恢复招收景观学(工学)专业5年制本科生,以现代景观学的专业教育思想和教学构架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本专业学术带头人为杜顺宝教授。

十多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和部委基金研究项目十余项,获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工程实践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一项,部省级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九项。

出版相关专著十余部,学术论文百余篇。

培养计划
培养对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区域规划、自然地理学、生态环境保护等交叉学科领域有较广泛的了解,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内容及其成果要求,熟悉景观规划设计相关法规,具备运用多学科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承担景观规划设计实际工程的能力,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
(1)城市扩展与环境问题研究
(2)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3)风景旅游与游憩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4)景观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5)景观发展史研究
(6)景观技术研究
(7)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
博士研究生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