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当前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当前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要:学生厌学,除了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因素有密切关系。

学生厌学的内因是由他们学习的动机、信心、需要和意志决定的,学生厌学外部原因是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

总之,学生厌学原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可以使一些厌学学生走出困境;而不良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也可以导致一些自身条件良好的学生厌学。

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学生本身,更要立足优化外部环境,使厌学的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Abstract: Students weariness, in addition to factors with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external factors. The internal factor is the weariness of students by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confidence, needs and will decide, the students come from external causes weariness in schools, 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y reasons. In short, students weary of studying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Good schools, families, soci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can make some weariness of students out of the woods; and poor schools, families, social environment can also lead to a number of good students in their own terms of weariness. Therefore, w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should be based on optimization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which mental and physical weariness of students receive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weariness; educational concepts; teach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tratified education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学,这个本应该学习知识的好地方,却有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整日无所事事,要么旷课,要么迟到,上课无精打采,把课堂当作“自由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看小说、听音乐、玩手机、要么干脆就睡大觉,厌恶学习,讨厌考试等等。

学生厌学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中存在的一种流行病,并严重影响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使得正在获取知识最佳时期的中学生不爱学习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导致中学生“厌学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因素,即教育管理、教师教法、学校小环境、社会大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1.学生厌学的内因分析
⑴动机:厌学学生大多数缺乏长远动机,学习兴趣不浓。

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一种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到学校混日子,
缺乏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⑵信心: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爸爸妈妈对学习上的问题一窍不通不能辅导只会批评,自己也只能这样。

⑶需要: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

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

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⑷意志:有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有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2.学生厌学外因分析
⑴学校的办学思想对学生的影响。

长期以来,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课程完全按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编制,内容偏难偏深。

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按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从而促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愈演愈烈。

学习时间过长,考试次数过多,作业量过大等,必然然会加剧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⑵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抱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期望很低。

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更加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使他们进一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⑶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大量地布置作业,以为多练有益,熟能生巧;而学生为完成作业大量挤占休息、娱乐时间。

这种高负担、低效益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厌学学生学习毫无长进,而且更增强了厌学情绪。

⑷学校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
初中单一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多种弊端:一是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兴趣差异较大,“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厌学。

二是学生到初二时,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其个性越来越强,兴趣逐渐明显,开始出现对职业选择的思考。

这种选择自然会驱使其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选择。

三是学生到了初二,学习成绩差异越来越明显,但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旧不变,中等生和后进生逐渐难以适应。

⑸人际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质量。

要使学生乐意学习,就必须有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所以会厌学,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到适应他个性发展必要条件。

对学生粗暴的斥责、冷嘲热讽,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求知欲,致使其走下坡路。

⑹家庭教育方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
影响学生厌学的家庭教育因素很多,可以分为客观性变量和主观性变量两个方面。

客观性变量主要是指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别等等。

主观性变量主要指家庭教育中与家长本人的观念、意志、行为等相关的因素,如家长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⑺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会使学生无心学习,而一心想弃学赚钱。

又如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涉世不深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消极影响,使一些学生因此而无心学习或染上不良习气。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1.教育部门要端正办法指导思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必须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要研究新的教育评估体系,在这个评估体系中,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所提高,转变厌学学生的工作做得如何等等都应占有重要的位置
2.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实行分层教育、分流教育、分类指导。

要使学生在学校感到有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学有所得。

3.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

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
的人格。

4.建立社会化的教育网络系统,增强转化力度。

对厌学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硬件设施。

总之,学生厌学原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里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原因。

好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可以使一些厌学学生走出困境;而不良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也可以导致一些自身条件良好的学生厌学。

因此,我们必须从教育学的角度着眼,把重点放在教育模式的研究上。

立足于学生本身,更要立足优化外部环境,使厌学的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国新著.心理规律在管理中的应用
[2] [苏]列府赞科夫著.杜殿增译.和教师的谈活
[3] file://c:/my.documents/ 初中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
[4] 秦峻生、吴淑贞著.初中生特点与班主任工作.河北教育出版社
[5] 中学班方任工作难题解析.科学枝术文献出版社
[6] 班主任之友.班主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