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栏杆施工技术交底

栏杆施工技术交底

层。本工程建筑工程类别为三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防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防水为二级,抗震列度为六度,建筑安全使用年限为50年。
(二)目标要求
1. 质量目标:
确保所有栏杆安装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及分户验收标准要求。
2. 安全要求:
严格按照安全交底及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操作,杜绝违章操作、施工的情况发生。
3、表面气孔:焊接部位必须刷洗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 气体完全逸出。
4、楼梯斜跑部位梯踏步至护手垂直高度不能小于900mm;立杆净空间距不能大于110mm;长度大于500mm的水平段栏杆垂直高度不能小于1050mm。(此尺寸为地坪施工完毕后的成品尺寸)
(二)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三、质量标准
1、所有构件下料应保证准确,构件长度允许偏差为1mm。
2、构件下料前必须检查是否平直,否则必须矫直。
3、焊接时焊条或焊丝应选用适合于所焊接的材料的品种,且应有出厂合格证。
4、焊接时构件必须放置的位置准确。
5、焊接时构件之间的焊点应牢固,焊缝应饱满,焊缝表面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咬边、未焊满、裂纹、渣 滓、焊瘤、烧穿、电弧擦伤、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接区不得有飞溅物。
(八)环境、职业健康技术措施。
1.作业时按规定佩戴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劳保用品。
2.严禁擅自改变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方案,拆改、移动或故意损坏职业健康安全设施,职业健康安全标志。
3.对本班组从事高空、悬空、临边作业的人员或其它从事特殊工种人员应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4.操作机械时,必须佩带防护口罩。
5.集中收集固体废物,进行统一处理。
五、产品保护
(1)构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由于运输、堆放和吊装所造成的构件变形必须矫正。
(2)不锈钢栏杆安装后必须作强度检验并检查检验记录。
(3)不锈钢栏杆表面应干净、无焊疤、油污和泥沙。
(4)产品验收后成品堆放应防止失散和变形。
①堆放场地应平整干燥,并备有足够的垫木、垫块,使构件得以放平、放稳。
(3)焊条或焊丝:其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证明书。
(4)主要机具:电焊机、切割砂轮机、冲击电钻、角磨机、不锈钢丝细毛刷、刨光轮、刨光蜡、水平 尺等。
2、作业条件
⑴、熟悉图纸,做不锈钢栏杆施工工艺技术交底。
⑵、供电应符合焊接用电要求,并配带好相应的电表。
⑶、施工环境已能满足不锈钢栏杆施工的须要。
⑷、焊接时应选用较细的锈钢焊条(焊丝)和较小的焊接电流。焊接时构件之间的焊点应牢固,焊缝 应饱满,焊缝金属表面的焊波应均匀,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瘤、烧穿、弧坑和针状气孔等缺陷, 焊接区不得有飞溅物。
⑸、栏杆件焊接组装完成后,对于无明显凹痕或凸出较大焊珠的焊缝,可直接进行抛光。对于有凹凸渣 滓或较大焊珠的焊缝则应用角磨机进行打磨,磨平后再进行抛光。抛光后必须使外观光洁、平顺、 无明显的焊接痕迹。
(6)测量放线
1、 按建筑施工图栏杆位置尺寸与依据统一测设的轴线控制线和建筑 50 线,测量 定出各层栏杆位 置控制线与标高控制线,然后校核从地下 1 层至 顶层是否在同一铅垂面上,无误后在楼地面上弹线,并将 栏杆立柱位置线弹出来。
2、深化设计按测定的位置线,检查结构偏差情况,实测尺寸后,结合建筑设计要求进行 深化设计,并验 算其强度以保证绝对安全。
6、焊接完成后,应将焊渣敲净。
7、构件焊接组装完成后,应适当用手持机具磨平和抛光,使外观平顺光洁。
四、具体施工注意及相关安全事项
(一)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 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2、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 火,焊缝接头应搭接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②侧向刚度较大的构件可水平堆放,当多层叠放时,必须使各层垫木在同一垂线位置。
③同一工程的构件应分类堆放在同一地区以便发运。
(四)安全生产措施
1、对各级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增强“三防”能力。
2、在现场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安全宣传标语牌及有关安全生产规定。
6、加强对现场的“五口”防护,设置防护栏杆和防护棚,防止人员坠落或伤人。
7、加强现场及周围临建的防火措施,实行现场动火申报制度,动火处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设备和宣传教育。
8、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安全教育和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
(五)文明施工措施
1、总平面管理设专职管理人员一名,主要负责整个工地现场的平面布置,道路畅通、材料堆放及环境卫生等。
(7)焊接工作场所周围5m以内不得存在有易燃、易爆物品。
(8)焊工高空作业时要戴安全带,随身工具及 焊条均应放在专门皮袋中。
2、栏杆安装、基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预埋件设计标高、位置、数量须符合设计及安装要求,并经防腐防锈处理。埋件不符要求时,应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增补埋件。
⑵安装楼梯栏杆立杆的部位,基层混凝土不得有酥松现象,并且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凹凸不平处必须 剔除或修补平整,过凹处及基层蜂窝麻面严重处,不得用水泥砂浆修补,应用高强混凝土进行修补,并待有 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栏杆安装。
6.对产生较大噪声的工作,采取封闭、遮挡等降噪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7.严格按照市建委规定的建筑工地作业时间(6:00~22:00)进行施工,严禁超时作业,以免扰民。
8.遵守公司、项目的有关环境、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参加单位及人员
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
3、按设计及安装要求正确弹出栏杆立杆安装间距位置和中心线。
4、、锈钢楼梯栏杆、扶手安装操作要点:
⑴栏杆立杆安装应按要求及施工墨线从起步处向上的顺序进行。楼梯起步处平台两端立杆应先安装,安装分 焊接和螺栓固定两种方法。 焊接施工时,其焊条应与母材材质相同,安装时将立杆与埋件点焊临时固定,经标高、垂直校正后,施焊牢 固。 采用螺栓连接时,立杆底部金属板上的孔眼应加工成腰圆形孔,以备膨胀螺栓位置不符,安装时可作微小调 整。施工时,在安装立杆基层部位,用电钻钻孔打入膨胀螺栓后,连接立杆并稍作固定,安装标高有误差时 用金属薄垫片调整,经垂直、标高校正后固紧螺帽。 两端立杆安装完毕后,拉通线用同样方法安装其余立杆。立杆安装必须牢固,不得松动。立杆焊接以及螺栓 连接部位,除不锈钢外,在安装完后,均应进行防腐防锈处理,并且不得外露,应在根部安装装饰罩或盖。
1、焊接前准备工作
(1)焊接电缆、焊钳及连接部分,应有良好的接触和可靠的绝缘。
(2)装拆焊接设备与电力网连接部分时,必须切断电源。
(3)焊工工作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胶鞋、并应保证干燥和完整。
(4)焊机前应设漏电保护开关,即一机一制一漏电开关。
(5)在公众场所焊接,必须活动挡光屏。
(6)焊接工作场所应该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有良好的照明。
⑷较长的金属扶手(特别是室外扶手)安装后,其接头应考虑安装能适应温度变化而伸缩的可动式接口,可 动式接头的伸缩量,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考虑20mm。室外扶手还应在可伸缩处考虑设置漏水孔。扶手根 部与混凝土、砖墙面的连接,一般也应采用可伸缩的固定方法,以免因伸缩使扶手的弯曲变形。扶手与墙面 连接根部应安装装饰罩盖。
⑵镶配有机玻璃、玻璃等栏板,其栏板应在立杆完成后安装。安装必须牢固,且垂直、水平及斜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安装时,将栏板镶嵌于两侧立杆的槽内,槽与栏板两侧缝隙应用硬质橡胶条块嵌填牢固,待扶手安 装完毕后,用密封胶嵌实。扶手焊接安装时,栏板应用防火石棉布等遮盖防护,以免焊接火花飞溅损坏栏板。
⑶楼梯扶手安装,一般采用焊接安装(特殊尺寸除外)。使用焊条的材质应与母材相同。扶手安装顺序应从 起步弯头开始,后接直扶手。扶手接口按要求角度套割正确,并用金属锉刀锉平,以免套割不准确,造成扶 手弯曲和安装困难。安装时,先将起点弯头与栏杆立杆点焊固定,待检查无误后施焊牢固。弯头安装完毕后, 直扶手两端与两端立杆临时点焊固定,同时将直扶手的一端经头对接并点焊固定,扶手接口处应留 2-3mm 焊接缝隙,然后拉通线将扶手与每根立杆作点焊固定,待检查符合要求后,按焊接要求,将接口和扶手与立 杆逐一施焊牢固。焊接时(特别是冬期施工),应掌握好焊接电流、电压及焊接温度,以防电流过大或过小 及电压不稳,影响焊接质量和美观。焊接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的标准,焊缝宽度、深浅要一致,表面应呈鱼 鳞状,扶手接头焊缝应严密,焊缝应无明显手感偏差。
3、建立健全的生产责任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状,坚持执行“谁主管生产,谁负责安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严格执行奖罚制度。
4、施工前,认真做好部分分项的安全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大检查,发现问题或隐患及时解决和排除。
5、正确利用安全“三宝”,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立面采用密网式安全网封闭。
14.积极主动配合公司、项目的检查活动的,对提出的隐患不积极整改。
(七)文明、标化工地技术措施
1.施工现场工具、构件、材料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并设标识。
2.夏天不准袒胸露背,不准穿裤衩、拖鞋作业。
3.完成施工操作层下的楼板必须清扫干净,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4.遵守现场其他安全、文明标化工地管理的要求。
3. 文明施工要求:
严格按照市建委下发的文明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严格遵守项目部文明管理规范。
(三)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应准备材料、主要机具及相关质量要求
(1)钢管的品种、型号、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甲方的 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试验报告。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产品制作后必须经强度检验,其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构件正确无明显凹面和损伤,表面划 痕不超过0.5 ㎜;构件磨光组装的顶紧面紧贴不少于80%。且边缘最大间隙不超过0.8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