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流程(总)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流程(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精心整理无棣恒福盐化有限公司2018 年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 目的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一般和重大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精心整理——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3频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管控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4依据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三号)4.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4.3《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2971-20175 原则5.1 根据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风险管控小组组织各单位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

5.2 公司风险管控领导小组成立组长:总经理副组长:生产厂长成员:部门负责人及班长等。

5.3 各级职责精心整理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批准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

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企业部署,成立本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6工作程序6.1 首先对所有人员进行风险管控培训。

6.2 编制风险源统计表及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

6.3 选用 JHA法对作业活动、 SCL法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管控。

6.4 根据风险管控准则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合理取值,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6.5 对重大风险及评价出的隐患制定补充措施并落实整改,将风险降为可接受。

6.6 最后对所有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7风险管控方法7.1 公司根据需要,常规活动每年一次,分析采用以下方法:精心整理公司发动员工参与风险评估,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 JHA)和安全检查表法( SCL)。

7.2 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1)作业危害分析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由岗位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本岗位的所有作业活动列出清单,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 JHA),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

(2)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 SCL)分析,由岗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列出设备设施清单,按安全检查表( SCL)分析进行,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

(3)风险信息的更新A、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和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进行更新;---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技术改造项目;---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其他变更。

B、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部门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识别的结果。

---对作业活动我们选择工作危害分析( JHA);---对设备设施我们选择安全检查分析( SCL)的方法进行评价;---非常规活动在开始之前,按照作业活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进行评价。

精心整理7.3 工作危害分析( JHA)风险管控,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JHA)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2)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到、绊倒或摔落5)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6)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7)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8)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9)是否存在照明问题10)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11)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精心整理12)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13)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进行作业分析。

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

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

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受伤害。

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四种伤害的危害。

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1)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2)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4)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辨识之前列出作业活动清单。

7.4 安全检查表法( SCL)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精心整理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分析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有关研究结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温度等工艺参数的过度波动;反应停留时间的变化;防火、安全间距、消防道路与装置间距;消防器材数量;安全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等等。

在识别危害时都应考虑到。

一定的顺序。

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物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而言,可以按系统一个一个地检查,或按部位顺序检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往后都可以。

7.5风险评价和分级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 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 E 级 \5 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 D 级 \4 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精心整理—— C 级 \3 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 B 级 \2 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 A 级 \1 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8风险管控准则公司风险管控准则采用风险矩阵法: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程度( S)确定风险度( R)。

即 R =L×S8.1 风险管控准则制定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8.2 风险管控准则表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别准则等级标准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5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精心整理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4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3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2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1格执行操作规程。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二: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S)判别准则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 /停工公司形象级万元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10装置停工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5装置暂时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截肢、骨折、听3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3部分设备损坏地区影响力丧失、慢性病等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轻微受伤、间歇<1受影响不大,几公司及周程序、规定不舒服乎不停工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精心整理表三: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与实施期限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 / 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立刻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15-19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立即或近期整改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2 年内治理加强培训及沟通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有条件、有经费但需定期检查时治理< 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风险分级巨大(很高)重大(高)中度(中)轻度(低)忽略(较低)判定方法风险等级采用 LEC法E级D级C级B级A级采用 LS法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危险色度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蓝色精心整理——注 ; 以下情形直接确定为重大( D 级/2 级/ 橙色)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 人及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