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的分解》说课稿

《力的分解》说课稿

3、矢量运算法则
导入新课
简单复习有关知识: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以及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拖拉机拉靶进行农业生产)
教学重点、难点
内容:§3-4《力的分解》
重点: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定则
2、矢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难点: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集体备课说课案
备课组物理说课人徐永昌时间2013/12/5
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强化“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学会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对力进行分解
4.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的知识求分力
5.知道三角形法则,进一步区分矢量和标量
本课知识结构
1、力的分解的概念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对力就行分解
7.矢量相加原则(以求合位移为例子)
(1)让学生理解位移合成的三角形定则与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2)并进一步定义矢量和标量。
2.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不难得出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教师在黑板上画某一确定的力F的(不加限制条件),让学生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可以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
学生得出可以有无数种分解方法。
4.继而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两个分力的方向都确定,那么力的分解是否唯一?
重难点的突破:采用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从生活实例出发,结合切身感受,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力的效果对力进行分解。
学生活动参与
1.PPT展示拖拉机拉着靶进行农业生产的图片
学生思考讨论拖拉机对靶的斜向上拉F产生的效果可否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力来替代?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进一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为让学生能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厚书放在手掌面,然后缓缓倾斜手掌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书本的重力的作用效果:一个沿手掌面下滑,一个对手掌面有压力。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解三角形知识求出两个分力。
教师强调再对力进行分解时,两个分力不是真实存在的,避免受力分析时分力和合力重复考虑。
教师利用这个例题,让学生解释为什么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很好地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作图回答。师生总结: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一个力的分解是唯一的。教师引出,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根据实际情况,先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然后对力进行分解。
5.以课本拖拉机对靶的拉力F为例,引导学生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力F,,然后根据数学解三角形知识求出两分力。
6.接下来以经典例题巩固力的分解方法:分解放在倾角为 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