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论徐志摩诗歌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学生姓名余良熙院系名称信息技术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班级2009级学号2009373451指导教师徐洪灵完成时间2013年 1月 10 日浅论徐志摩诗歌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本科生:余良熙指导老师:徐洪灵内容摘要:徐志摩,一位现代诗人、散文家。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对于美、自由、真、情感的追求超过了他对生命的尊重。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有很多建树,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的诗句文章自由浪漫的情感自然流露,通俗易懂,却不失高雅,诗句清新,朗朗上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作品有着相当的享誉,并流传到今,深得人们的喜爱。
他的诗自成风格,挥洒自如,随意而发,但是纵观其诗歌风格,从最初他弃政治从文到最后为情所陷,本文就拟对其早中晚三个时期的诗歌风格和形成原因进行简单地分析。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风格形成原因Analysis the artistic style of Xu Zhimo s poems and itscause of formationAbstract:Xu Zhimo,a modern poet,essayist.People who know him,knew him for beauty,freedom,truth,the pursuit of emotional than his respect for life.In spite of his life,but a lot of achievements,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prestigious; his verse free article romantic emotion and natural,easy to understand,but elegant,clean GetWord verse.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Xu Zhimo's "goodbye" and other works have a considerable reputation,and spread to today,won the people's favorite.His poem style,write and draw freely as one wishes,casual and hair,but in the style of his poems,he abandoned politics from the paper from the first to last feeling stuck,other styles are different,this article will be on its early in late thre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poetic style of simple analysis.Keywords:Xu Zhimo's poems style Cause of formation目录一、徐志摩生平简介 (5)二、早期的徐志摩及其写作风格 (6)(一)、理想主义下自由与洒脱 (6)(二)、北平求学后的思想转变 (6)三、徐志摩中期及其写作艺术风格 (7)(一)、爱情改变了他的写作风格 (7)(二)、环境改变了他的写作风格 (7)(三)、三别康桥 (8)四、徐志摩后期及其写作风格 (9)(一)、情景意象与情感的交融 (9)(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10)五、总结 (11)致谢辞 (12)参考文献 (13)浅论徐志摩诗歌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徐志摩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故事,虽然其生命像流星一样一闪即逝,却给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幕。
他的诗歌风格也如同的人生轨迹一样,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本文拟从早期中期晚期对他诗歌艺术风格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一、徐志摩生平简介徐志摩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于1897年1月15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一个名望家族。
历史上浙江海宁一直是一个出名人,出大家的地方。
徐志摩的一生生活在清末乱世,所以他从小就看到百姓痛苦的生活,看到底层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直接激发了他救国救民的志愿,发誓在将来要拯救他眼里的世界,拯救黎民百姓。
徐志摩的名字来历还是有些曲折,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按徐氏家庭的族谱排下来,他的名字叫徐章垿,字槱森,因为父子都属猴,按十二生肖来测算,他的小名叫幼申。
徐志摩这个名字是他父亲请过的一个和尚替他摩过头,并且有言在先,测命徐志摩在将来能成大器;父亲顺了这个和尚的意,才有徐志摩这个名字,并且在他出国留学的时候开始正式启用,对人自称徐志摩。
1907年,徐志摩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这一年他12岁,开智学堂成为他学习生涯的第一站,在这个学堂里,尽管他对读书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他整体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
在第一站里,他的文学天赋就表现出来了,所写的文章得到老师的称赞。
徐志摩的童年是好动的,他热爱自然,经常去森林里探险,表现了对生活的极大热爱,他对生活的理解应该是具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叫做生活。
1909年徐志摩结束了开智学堂的求学生涯,到浙江省最有名气的学校杭州府中继续求学。
在这个时期里,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了,并且接触了最新的一些思想;特别是他受到了梁启超的思想影响最多,这个时期他的文章也体现出这些思想意识出来。
在这所学校里,他对人生的使命有了自己的定义,就是制造起飞的翅膀。
1915年徐志摩毕业于杭州府中,同年与张幼仪结婚,张幼仪之父是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两个名望家庭联姻。
成家后的徐志摩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继续他的求学经历。
在这个时期,对文学、政治等都有所涉猎,他结识了各界名流,与梁启超建立了师生关系,梁启超在这个时期对他的影响最大,新思想对于他一生的影响可谓不小,追求理想与自由也就在这个时期在徐志摩的心里生了根,对他文学风格的影响也很大。
1918年徐志摩开始以海外读书,开始到美国学习,不过他因为看不惯资本主义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社会怪象,对于资产阶级的贪婪与物欲冲天感到种种的厌倦,于是在1921年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并开始了他新诗的创作。
在1922年,结束了留学生活,回到国内,开始了文学创作,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开始了他的文学之路。
也是在同一年,他加入文学研究会,发起并成立了新月社,成为新月派的主要代表。
在1924年徐志摩与当时的进步人士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实现自己诗文方面的才华绽露。
因为有着海外留学的经历,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给其任翻译。
在这个一年,他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把自己的才智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进行传播。
1925年徐志摩赴欧洲游历各国,1926年回国任《晨报》副刊《诗镌》主编,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对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就是在这一年里,徐志摩到上海定居,同时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的教授。
在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
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到了1930年,徐志摩出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同年成为英国诗社成员,并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徐志摩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
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飞往北平参加林徵音主办的会议,因为飞机遇到大雾,为了有更好的视线,飞行员降低飞行高度,却撞上了济南附近触山,飞机全体人员都遇难。
二、早期的徐志摩诗歌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
早期的徐志摩作品的风格上可以说停留在对生活独自欣赏的角度上,并在后期因为求学与各界名流相知相遇,才慢慢地改变了一些。
(一)、艺术风格徐志摩的前二十年里对诗歌没有过多的涉猎,因为他对自然和热爱,对自然的田野、森林、湖泊、山地、峰谷等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天空的云彩、朝霞晚暮、星月隐现等有很强的热情,对自然界的鸟语花香、松涛瀑吼、闪电雷鸣等有着不同的感怀。
因此在他的早期的时候,他的作品风格是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并且以自然界的事件为对象进行情感的抒发。
如他在1910年在杭州府中学堂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了《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这个文章,觉得小说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密切,并提出了应该大力发展小说的想法。
这是他的第一个小说,接下来他又发表了一个关于自然科学的小说《镭锭与地球之历史》。
从这个作品来看,徐志摩早期的风格是一种追求自然的风格,所有的作品都充满了理想化的思维。
这种风格取决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悟和理解。
特别是在对生活的情趣在他的文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他的求学过程中,早期的学习生活他对社会与自然界的兴趣,让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对社会现实的情感流露,他理想主义下的自由与洒脱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真实地体现;虽然作品中有一些对社会现实及现象的提及,但是并不具体,也不深刻,只停留在浅析则止的境地。
这与他接触的人物及事件有着,这是他最初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学风格。
(二)、形成原因可以说早期的徐志摩其作品的风格还局限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虽然不断地接触新鲜的事物,不过对其影响都不大。
他的理想主义与这种生活化的文风的改变是在1915年后,徐志摩从南方到北方去求学,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期里,他不断地结识了各界名流,这样为他的思想与理想不断地增添了一些新元素进来,从而让他的风格受到更多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里,徐志摩不断地去学习更多领域的知识,通过法学、政治学以及中外文学的学习,他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地发展,并且对文学创作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在这段求学时期里,徐志摩对社会的认知更丰富了,通过社会各界名流与各界朋友进行广泛地交往,特别是在张君励、张公权的引见下拜梁启超为师,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
自此后,徐志摩在梁启超的影响下,他的作品有一种梁启超思想的体现。
特别是政论上的文章,充满了情感内涵,却不乏活力,有一种慷慨激昂的气势,对问题的剖析也是淋漓尽致。
虽然他与梁启超之间的关系密切,但是徐志摩没有放弃对资产阶级所推崇的民主自由的观念,这也决定了他在生活上不断地追求自由婚姻,追求自由恋爱,这也他与梁启超之间思想上的最大区别。
所以从整个上来看,徐志摩在出国之前,他对于一些西方民主与自由的追求热度比较高,再加上他崇尚自然,喜欢物质文明,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就有一种理想主义意识的体现,这个阶段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现上,虽然大文学里有所体现,但是比较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