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第23课《最后一
头战象》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50分)
1. (11分)课文里使用了许多四字词语,你能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把它们写出来吗?
①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________
②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________
③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________
④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________
⑤非常焦虑,不安宁。
________
2. (12分)把下列词语填写完整。
势不________ ________ 威风________ ________ 排山________ ________
炯炯________ ________ 漫不________ ________ 优哉________ ________
3.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碑________ 僻________ 筒________ 焦________ 泣________
脾________ 劈________ 简________ 蕉________ 粒________
4. (8分)给文中加横线的词注音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
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________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这时,
它身体膨 ________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________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5. (6分)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①来势凶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________
②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________
③生活悠闲自在。
________
④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________
⑤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________
6. (5分)《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几件事?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5分)
7. (13分)课外阅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训)_________良,很讨人喜欢。
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娇骄)_________健,四肢(轻清青)_________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拢垅)_________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晾)_________。
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座)_________着,(像象)_________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瓜)_________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字
(驯训)________ 良(矫娇骄)________ 健(轻清青)________ 快玲(珑拢垅)________ 歇(凉晾)________
(坐座)________ 着(像象)________ 人们前(爪瓜)________
(2)松鼠不是肉食动物的原因是?
(3)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原因是?
(4)松鼠的特点是什么?
8. (12分)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夏天的傍晚是羊吃草吃得最欢的时候,瞧,那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没有事能使它分心似的。
它把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鲜嫩的青草一根接一根地被扯断了送进嘴里。
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永不怠倦地咀嚼着。
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
胃里没有消化的草茎、草根,这时又被送入口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可是要每个小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呀!我们的学校不正像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吗?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是否像羊吃草一样专心致志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不厌其烦,永不怠慢的精神,同学们做到没有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茎”“草根”是否经常“翻草”,反复咀嚼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琢磨上面这些问题。
要是我们在学习中能像羊吃草一样,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________
②不嫌麻烦。
________
③永远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
________
(2)用文中的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
(3)文章最后一句话属________句式。
如果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该怎么说________?
(4)作者把“我们的学校”比作________。
把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比作________。
把“草茎”“草根”比作________。
把“翻草”比作________。
(5)作者讲要分得清“土香草”和青草,其实要我们分清的是什么?
(6)你从“羊吃草”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5分)
7-1、
7-2、
7-3、
7-4、
8-1、8-2、
8-3、
8-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