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岩文史资料27期(二)

黄岩文史资料27期(二)

黄岩文史资料27期(二)我与老画家王启禄先生是忘年之交,经常在先生家谈论书画,聆听先生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启禄夫人常侍在旁。

有一次,她见我们谈得很投机,遂将珍藏几十年的书法作品拿出于我欣赏。

这些作品都是她父亲柯明曦所书。

我一看惊呆了,(因黄岩出过几本历代书画作品集其均未入编),激起我追问的浓厚兴趣。

老人家亦打开了话匣子,向我讲述了她父亲的一些往事,使我开始了解柯明羲先生,并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根据老人的回忆和翻阅相关资料,现整理于下,供读者深入研究之用。

柯明曦,字进修,**,1895年生于浙江黄岩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柯骅威是晚清拔贡,一位满腹诗书的才子,著有《小丹邱诗存》(县志有记载,现藏黄岩图书馆)。

曾任陕西乾州通判,与康有为先生多有交往,因不满清朝政府官场体制,辞职还乡,从教九峰书院。

柯明曦小时候深受其父家传,时常同堂哥柯璜(近代著名书画家,清末中举,京师大学堂毕业,曾任山西博物馆馆长,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主任,中国美协理事,西南区山西省美协主席,全国政协二三届委员等,以诗书画三绝著称。

)一起研读新旧文学、切磋书艺,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功底。

柯骅威则手把手辅导他们书法、中国画、古诗文,对柯璜、柯明曦二人极其看重,认为他俩天赋出众,假以时日必成大器!1897年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周游欧洲各国,于1913年始回国。

曾路经台州黄岩,由柯骅威与柯璜陪同游览委羽山,康有为亲笔题了三首诗,其中一首为:松竹幽幽委羽山,空明洞中我来还。

金书玉简如可见,别有天地非人间。

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因子女多,急需一名人品高清、功底深厚的家庭教员。

柯明曦从金陵政法专科学校毕业后,经堂哥柯璜介绍,入康府为康有为子女教授国文和书法。

他也经常向康有为请教,和他探讨儒家思想、交流书艺,并在授课之余潜心研究老子思想,成为康有为的入室嫡传弟子。

然因常年胃病,身体不适,再加上年轻气盛,对康府的条条框框颇有微议,未过多久即留下一封信不辞而别。

柯明曦回到黄岩老家后,父亲柯骅威极其气愤,痛骂了他一顿:“有鱼有肉有铜钿,条件这么好都住不牢!”家里人都无法理解,表示遗憾。

为了生计,柯明曦经亲戚推荐及老同学之邀,在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谋得职位,担任洪陆东(洪陆东,黄岩司厅巷人,民国18年后任国民党司法行政部政务次长兼代部长,1949年初去台湾)秘书。

重新工作后,柯明曦变得成熟、热情。

一丝不苟处理案件,尽力做到公正合理,对于他人的酬谢送礼,他一律不收,过着清廉平朴的生活。

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居正曾多次邀请柯明曦到司法院工作并提出优越的条件,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柯明曦因为人豪爽,品性儒雅,虽与洪陆东为邻,然其他南京政府职员更愿到柯明曦家串门做客。

他亦时常留他们吃饭、品茶、论艺、说文,品家乡菜肴,用方言讲家乡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

1949年4月,洪陆东和于右任坐上周至柔的专机去了台湾。

黄岩籍国民党中将林蔚也坐上他儿子开的飞机去了台湾。

洪陆东希望柯明曦也一起前往,柯明曦为此事专程到四川歌乐山云顶寺找堂哥柯璜,征询意见。

柯璜明确回答:“我哪里都不去,待在这里等待解放,我劝你也留下。

”柯明曦当即表示跟着大哥,遂留在了重庆。

重庆解放后,柯明曦由于文才好,任重庆文史馆研究员,写了不少研究性文史资料、书法作品、古诗文原手稿等,存放在重庆博物馆管理处。

直到其1960年去世前,这批重要的资料均未及取回。

柯明曦一生清贫艰苦,但透露出的儒家文化底蕴和与事无争、谦谦君子的人格魅力深深滋润着其书法作品。

书法格调高雅脱俗,气韵神采飞扬,有耐人寻味的内涵之美。

其书法主攻“二王”,尤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情有独钟。

小草和行楷飘逸洒脱,用笔遒劲挺拔,通篇线条自然流畅,朴质秀丽。

草书墨气苍润,大多笔画断开而气脉贯通,严谨之中不乏随意,章法布局独具匠心,结体稳重率真。

通篇文人气息弥漫,如野之春兰,幽香飘荡,不忍释卷!其书法作品较稀少,散见于解放前部分报纸,现西安碑林亦有其作品保存。

参考资料:一、《柯氏族谱》二、《何氏大宗谱》三、郑九蝉编著《一代名儒--柯璜评传》四、台州史志论丛《黄岩史志》五、《永宁江文化史话》六、黄岩政协文史资料七、《黄岩志》八、柯明曦小女柯善礼回忆父亲的文章相关资料和照片作者简介何常曦,台州市黄岩区新华书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进会员。

大有宫碑刻“薜萝深处”书家记载指误若干及其它徐中美2010年12月,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管、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中国道教》杂志(2010年第6期,总第120期),发表了拙作《洞仙歌?‘道教第二洞天’黄岩委羽山怀古》等两阕词。

为以更多文字宣扬地方古迹,我特意在稿件中增加了词作相关注释的篇幅。

其中,涉及大有宫内所立的“薜萝深处”碑时,我的注释明确引为“碑文系民国二十年(1931)浙江平阳东岳观住持闻理朴(号朴道人)所书。

”未料,由于对这一碑刻书家的简单指认,与我区先前有关文史书籍、资料记载的碑刻书家判断不同,近日引起了敏锐、细心的区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周文来先生的关注。

应周先生要求,也为了将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若干错误直接指出,以免以讹传讹,笔者特撰此文以飨同好,并期有关书籍能在再版时修正错谬。

一让我们由远及近,慢慢走近“薜萝深处”:先说下“薜萝深处”的由来。

据1989年7月原政协浙江省黄岩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印的第十一期《黄岩文史资料》,其所刊载的《委羽山与“第二洞天”》一文(尤伯翔先生辑),对委羽山“薜萝深处”旧迹的记载文字为:“薜萝深处:乾隆十九年(1754)邑令杨廷芳建亭于大有洞前,榜曰‘薜萝深处’,后圮。

抗日战争前,曾于原址重建,粉刷一新。

今又圮。

”对照这段记载,结合有关史料,笔者认为基本可以判断:“薜萝深处”原本是当年建在大有洞前的一座“主题凉亭”,当时可能只是在亭间悬挂匾额,并未另立亭名石碑。

而取名“薜萝深处”的动机,我觉得似乎可从两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因义取意”。

“薜萝”即“薜荔”和“女萝”,两者皆为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

由于《楚辞》在《九歌》之《山鬼》篇中曾有辞曰:“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当初邑令杨廷芳定名“薜萝深处”,可能即是借喻委羽山乃隐者或高士的处所。

二是“断句得名”。

我个人认为最能信服的说法,应该就是这一亭名的抉择,只因断取了南宋杰出的儒学大师朱熹的诗句--当年的朱老夫子在黄岩讲学期间,曾留有一首题为《委羽山怀古》的五绝,其诗云:“山藏方石烂,门掩薜萝深。

道像千年在,衣冠照古心。

”尤为可惜的是,当年发心重建这一古迹的蔡理鉴道长,几经坎坷在原址重建的“薜萝深处”亭,又圮至今。

此一胜迹,目前仅留有民国时期所立的碑刻原石。

再进入正题,细看下大有宫现存之碑刻“薜萝深处”的碑面文字。

该碑正文直书“薜萝深处”4个大字,右侧分2行直书题记,书写内容为:“按志书载,清乾隆间邑令杨廷芳建亭于大有洞前,榜曰‘薜萝深处’,今圮已久。

持住蔡师心斋特为重建,仍倩予书之,以志其旧云。

”左侧则单行直书落款,书写内容为:“民国二十年,岁次辛未小阳月,朴道人”,落款同时钤印2方,由于年代已久、风雨侵蚀,印文内容已难辨识。

尽管如此,细心者从碑刻题记中的“仍倩予书之”,应该就可以直接知晓:此碑文书法,乃是蔡理鉴道长当年特意请托“朴道人”所书写的,这与《黄岩道教志》第三篇“道教人物志”之“(民国)蔡理鉴”一节的表述:蔡理鉴曾“邀请闻理朴助理”,“一时大有宫书画闻名”的记载也相吻合。

而从语意看,“仍倩予书之”句中的“仍”字通“乃”字,释义即“于是”的意思;“倩”字,则意为“请托别人做某事”。

“仍倩予书之”,整体诠释就是“于是邀请我专门书写这些内容”的意思。

二比对内容清楚的碑刻文字,关于大有宫碑刻“薜萝深处”的书家姓名,本可顺藤摸瓜、判别无误。

但令人遗憾的是,即使就这样一个通过白纸黑字,对基本史实情况进行的简单记载和解读,却存在着一处“硬伤”。

一些地方编著白璧现瑕,既误导了许多读者,也给不明就里者带来了一些困惑。

举例如下:由黄岩道教协会编纂的《黄岩道教志》(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2年8月第1版,主编:严振非,副主编:朱仙福),在第二篇“委羽山志”之第二章“大有宫”的第五节“文物古迹”中,文字表述为:“薜萝深处(石碑),民国20年(1931)蔡理鉴所书行书。

”(见47页)由金渭迪先生所著的《黄岩金石志》(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8月第1版),在第七编“其它石刻”之“二十二、薜萝深处”(书中目录篇名“薜”字,误为“薛”字)中,著述为“朴道人,即蔡理鉴(1880―1940),号心斋,别号龟道人。

擅长书法,民国十九年(1930)任大有宫监院,大有宫得以兴之。

”(见403页)由政协黄岩区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2005年12月所编印的《黄岩文史资料》(第二十四期,“黄岩历代书画金石图选”),在“碑碣、石刻”编中单页著录“大有宫薜萝深处石刻”,其文字记载为“朴道人(蔡理鉴),民国十九年(1930)大有宫监院。

”(见191页)以上是截止目前,笔者所见的有关大有宫碑刻“薜萝深处”书家记载错误的三种书籍。

此外,笔者屡见书林报端记载黄岩道教史迹的一些文章,也相应作了误传。

而同类错误,错就错在对相关史料未做认真考究,想当然地把“朴道人”和“龟道人”蔡理鉴划上了等号。

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大致认识一下与委羽山结有道缘的上述两位道长,作为本文的收尾:一是为重修大有宫呕心沥血的“龟道人”。

蔡理鉴道长(1880~1940),号心斋,别号龟道人,温岭人,是龙门律宗第22代传人。

据记载,其自小悟性极强,根器不凡,清光绪3年(1877),赴镇海渊德观学礼考试,名列第三。

民国19年(1930),蔡理鉴应邀到委羽山大有宫任监院,此后在大有宫共10多年(其中3年为监院)。

他为重修大有宫不辞劳苦、四处募化,终于重修了大殿,雕塑了圣像,重建了来鹤亭、薜萝亭、大有亭、瑞井、西厢房、方丈室,新建了登真阁、迎仙桥、山门等。

民国22年(1933),任委羽山大有宫方丈的他,曾邀请蒋宗瀚律师在大有宫开坛传戒,为全国12个省市的87名道徒受戒。

蔡理鉴道长善画,工人物、松鼠、葡萄,第二十四期的《黄岩文史资料》(黄岩历代书画金石图选),亦收录其《荷塘三友图》1幅。

二是碑刻“薜萝深处”的本来书家--“朴道人”。

闻理朴道长(1892~1997),字达之,号文素子、朴道人,温州梧埏人,住世106年。

曾任温州平阳东岳观住持,黄岩大有宫(中国道教第二大洞天)住持和天台崇道观(桐柏宫)方丈,他身承三家道脉(道教南宗丹鼎派第11代、武当派第15代、龙门律宗第22代传人),是民国时期龙门律宗的振兴者。

据《平阳县志》记载:闻理朴具有先天异质,左手掌“离位”有红润联络成山岳形状,运功于掌可呈现满室红光;右手掌中指根纹似“戒”字,是一名天赋异秉的道教奇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