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一、填空(2004 年)1、文学四要素 ___ ,___ ,____ , ____ 。
2、李贽童心说3、古典主义的三一律等等。
(2005 年)4、《诗艺》的作者是古罗马的______ ,“风格即人”的观点是______ 提出来的,《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作者是______ 《判断力批判》的作者是 ____ 。
5、孔子论诗,诗可以 ____ ,___ , ___ 。
6、黑格尔提出“美是 ____ 的感性显现”,他把艺术分为 _____ 型艺术,____ 型艺术,____ 型艺术。
7、马克思提出文学的标准是______ 的观点和 ___ 的观点,当代文学批评将其归纳为________ 标准和 ___ 标准8、“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________ 提出来的,《艺概》的作者是____ ,“立主脑,理头绪”出自李渔的______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划分出自王国维的________ 。
(2006 年)9、爱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文学理论包括_________ , _ ,____ ,___ 几方面10、文学起源的观点 _____ ,___ , ____11、王国维的文学批评专著 ______ ,童心说是 ____ 提出的,孔子论诗可以____ ,___ , ____ , ___ 。
(或问:孔子的兴观群怨)12、三一律是 ____ 主义的创作原则,要求_____ , __ ,____ 相同一。
13、马克思关于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是_______ ,__ 。
14、__ 提出文学与** 的升华有关。
15、《闲情偶寄》的作者是 ___ 。
16、曹丕《典论•论文》(2007 年)17 、净化说亚历士多德18、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19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20、“艺术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是_______ 说的。
(苏珊. 朗格)21 、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是毛泽东在《 _____ 》中提出的。
22、“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是 ____ 在《 __ 》中提出的。
23、“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 ____ 在《____ 》说的。
24、黑格尔将艺术分为哪三类 ____ , ____ , ____ 。
25、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26、文学文本分为哪三个层次 ____ ,___ ,____ 。
27、〈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是 ___ 的著作。
28、“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_______ 的观点。
29、“风格即人”是 ____ 的观点。
30、“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是___ 的观点。
31、“文化工业”是 ___ 在《____ 》中提出的。
32、“隐含的读者”是____的观点。
33、“风格即人”是 ____ 的观点。
34、“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____的观点。
35、“文化工业”由在 _____ 中提出。
(2008 年)36、文学的四个作用 ___ 、____ 、____ 、____ 。
37、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四要素有 ______ 、____ 、____ 、 ___ 。
38、文学起源的几种假说有 ____ 、____ 、____ 、____ 。
39、《诗品》作者 __ ,《诗式》___ ,《沧浪诗话》____ ,《人际词话》_____ ,《诗学》____ ,《诗艺》 ___ ,《悲剧的诞生》____ ,《理想国》___ 。
(2009 年)40、文艺理论的形态有: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价值学。
41、关于文艺起源的说法比较流行的有:游戏说、巫术说、心理再现说、劳动说、宗教说。
42、故事型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有:事件_______43、“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是:黑格____ 的著名论断,《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德国席勒,“风格即人”是布封提岀来的,《沧浪诗话》的作者是严羽,曹丕在《典论》提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二、名词解释(2003 年)1、灵感2、文学传媒3、阅读视野(2004 年)5、陌生化6、期待视野7、席勒化和莎士比亚化8、文气说9、意象(2005 年)10、共鸣11、艺术真实12、叙事说13、象征型文艺14、游戏发生说(2006 年)15、文化积淀说(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16、集体无意识17、期待视野18、有意味的形式19、模仿说20、陌生化(2007 年)21、文学理论22、文本23、艺术真实24、文学形象25、期待视野(2008 年)26、艺术真实27、文学意境28、教化与净化29、共鸣30、现实主义文学31、现代主义文学(2009 年)33、文学生产34、文学传播35、文学接受36、文学风格三、简答1、文学的起源说?(三种以上)(03 年)2、阅读心境产生的原因?(03 年)3、科学宗教文学生产的不同。
(04 年)4、文学评价的意识形态性质。
(04 年)5、为什么说文学具有审美艺术的特质?(05 年)6、试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05 年)7、文学史上对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叙述有哪些说法并谈下你的看法?(05 年)8、什么叫文艺发现?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05 年)9、谈谈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及其形成原因(06 年)10、作为一个成功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谈谈你自己的看法(06 年)11、简述“灵感”的有关知识。
(07 年)12、简述关于“意境”的有关知识。
(07 年)13、期待视野是如何形成的(08 年)14、你认为作为一个批评家应该具有怎样的态度和素养(08 年)15、简单谈谈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
(09 年)16、谈谈艺术构思的几个主要的心理机制。
(09 年)四、论述1、分析一篇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说明你为什么选他?(03 年)2、谈谈民族文学特征和世界文学的关系。
(可以参照《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 年第2 期钱中文先生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然后找原文阅读,自己整理答案)(03 年)3、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04 年)4、试根据葛兰西论文学的理论,谈谈通俗文学在认识价值、娱乐价值和文化阐释方面的作用。
(05 年)第一段引文:葛兰西评价一位作家的作品,既要揭示市侩主义,又要肯定其民主性精华(见阿炳文论)第二段引文:文学是表征时代哲学的晴雨表——葛兰西(见《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5、谈谈文学接受中的“误读”现象。
(06 年)6、谈谈你对“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认识。
(注意是“文化”不是“文学”,在当代文化语境中)(07 年)7、传播方式对文学生产、消费的影响(08 年)8、选择两位作家的作品,说说你为什么选择他,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08 年)9、举例阐述文学风格的地域性特点。
(09 年)五、文学评论与写作1、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就批评的非学科化提出的论述。
联系上述观点,讨论20 世纪80 年代文学批评的现状及问题,不少于1000 字。
(05 年)2、法国文学理论家艾斯卡布尔在《文学社会学》中评价图书消费与图书阅读的不同接受观点及不同的消费类型。
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思想评论或随笔:文学消费文化工业文化批评文学接受(《文化视野中的文学存在》)。
(05 年)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论述作家创作中的隐喻性和含蓄性,读者阅读鉴赏的能动作用,题目自拟,不少于1000 字。
(05 年)4、根据文学评论家、旅美学者赵毅衡的话(内容大致关于文学批评的形式化和文化批评的转向)问:试根据这段话谈谈20 世纪文学批评的发展,着重于当代文学批评的形式化/ 文化转向。
题目自拟,不少于1000 字。
(06 年)5、瓦特论小说的兴起与读者大众的关系。
(06 年)一个有利于小说兴起的普遍效果似乎是由读者大众的重心变化引起的。
18 世纪的文学面对着的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读者队伍。
它必定削弱那饱读诗书、时间充裕,可以对古典和现代的文学保持一种职业或半职业兴趣的读者的相对性;反之,它必定增强那些渴求一种更易读懂的文学消遣形式的读者的相对重要性,即使那些形式在文人学士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声望。
推断起来,在诸种因素中,人们总是为了获得愉快和轻松而阅读;但在18 世纪却似乎兴起一种对这些目标的追求比以前更专一的新趋向——“倏忽之间得到满足”,似乎是对这种阅读方式的性质一种独特而又适当的描述。
——伊恩。
瓦特《小说的兴起》根据这段材料,以“阅读市场和文学流变”为题,写一篇思想短评或论文,不少于1000 字。
6、鲍法利亚说“身体的价值(包括性感,身体及性)都遵循商品的交换功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联系当代文学及其文化表征意义写一篇论文,不少于1000字。
(06 年)7、结合中外具体文学作品,谈谈跨文体写作现象,不少于800 字。
(07 年)8、结合选秀潮、当代媒体,谈谈当代文化与之的关系,不少于800 字。
(07 年)9、以漫说经典为副题,正题自拟,写一篇短评,不少于10、1000 字。
(07 年)围绕文学批评与传媒的关系写篇短文。
(08 年)11、近几年,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历史题材方面尤其是帝王题材比较热的现象,列举几部你熟悉或喜欢的,比较优劣,并发表对该现象的看法。
(08 年)12、就近十年的散文创作现象发表评论(可以以两个作家或流派及其作品为例重点分析)(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