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20世纪西美史课件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20世纪西美史课件

滑稽诉诸于纯粹的智力活动
其实也有“含泪的笑”:阿Q、卓别林;黑色幽默(海勒)
笑是一种社会行为
孤立者体会不到滑稽,笑需要回声:
剧场气氛(情景喜剧中的配笑);火车上一群人的笑;牧师讲道,大家落泪 (一个人不落泪,因为“我不是这个教区的”)
笑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有时无法翻译:法国式幽默;英国式幽默;中国传统相声;《我爱我家》; 歇后语的不可译性
柏格森的生命(直觉主义)美学
本部分的主要参 考书
柏格森:《笑》
柏格森生平
Henri Bergson(1859.10.15-1941.1.4) 生于巴黎,卒于巴黎 犹太家庭:
其父波兰犹太人后裔;其母爱尔兰犹太人后裔 七个孩子的第二个
求学:
1868-1878:在芳汀中学(现名孔多塞中学)
1914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928年,获得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 “为了表彰其丰 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和的卓越技巧”
柏格森的基本哲学思想
生命哲学 直觉主义
生命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德、法等国 所受影响:
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 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
核心观点:
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人生 反对严酷的理性和因果决定论,认为这是对个性、人格、
是复合的、相对的 “概念提供给我们的不过是实在的一些影子而已”
只有直觉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绵延”
一些例子:
小说人物:与人物打成一片 城市照片:无法穷尽它;瞎子摸象;百闻不如一见 一首诗的意蕴:任何解释和翻译都是不完满的
艺术与直觉
艺术乃绵延的方式之一
创作和欣赏都离不开直觉
我们所感到的任何一种情感都会具有审美的性质,只要这情感是 通过暗示引起的,而不是通过因果关系产生的。
艺术创作的不可预测性:绘画 听诗人朗诵:同情、同化 艺术欣赏的被动性
麻醉我们的能动力和反抗力;催眠;自我遗忘;见诗人之所见
审美感的强度
引起的直觉越丰富,美感越强
影响:
意识流文学:普鲁斯特
论笑
主题:
笑的作用:
纠正人们“不合社会”的行为,温柔的惩罚
各种滑稽的本质:
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机械的东西
真理等的直接认识或获得这种认识的能力
20世纪初
在此之前也有人强调,如叔本华、尼采 代表人物:柏格森、克罗齐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
直觉与分析
直觉:
“指那种理智的体验,它使我们置身于对象的内部,以便与对象中 那个独一无二、不可言传的东西相契合。”
是纯粹的、绝对的
分析:
“把对象归结成一些已熟知的、为这个对象和其他对象所共有的要 素。因此进行分析就是把一件东西用某种不是它本身的东西表达出 来。”
好比喷泉,散落地上的水珠是物质”
两种时间:
物理时间:将绵延数量化、空间化的一个结果 纯粹时间:绵延、无形、超空间的
时间的本质 融合一处,难以分别
直觉主义(intuitionism)
概说:
强调直觉和直观在认识中的作用 认为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
世界的方式 直觉:是对自我、其他心灵、外部世界以及价值、
“生命之流”绵延不尽
“没有什么业已成就的事物,有的只是正在生成的事物;没有什么 自保的状态,有的只是变化的状态。静止永远只是表面的,也可以 说是相对的。”
“生命冲动”
是其动力;具有自由创造的本性
派生万物:
顺行:生命之流紧缩、凝聚,产生出生物有机体 逆行:生命之流扩张、松弛、堕落,出现无生命的物质 “生命好比是火箭,火箭发射后落在地面上的弹片是物质;生命又
泛论滑稽
人的范围以外无所谓滑稽
风景就不存在可笑与否的问题 人是能笑的动物(亚里士多德《动物学》);人是引人发笑的动物
“驴鸣似哭,马嘶如笑”(刘继庄《广阳杂记》) 动物:像人=可笑;人像动物=可笑
伴随笑的是一种不动感情的心理状态
笑的最大敌人莫过于情感
旁观者;同情、怜悯、爱摹等情感的暂时终止
违反了张力和弹性
活力——精神、身体、性格的僵硬:
耽于幻想(言语巨人,行动矮子) 吝啬鬼、保守、变色龙……:自己意识不到,而别人看得一清二楚
一个滑稽人物的滑稽程度一般地正好和他忘掉自己的程度相等。滑稽是 无意识的。仿佛反戴了齐吉斯的金环,大家看得见他,他却看不见自己。
各部分
泛论滑稽 形式的滑稽和动作的滑稽 情景的滑稽和语言的滑稽 性格的滑稽
黑色幽默
这其中只有一个圈套,那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军 规规定,凡在面对迫在眉睫的、实实在在的危险时, 对自身的安危所表现出的关切,是大脑的理性活动 过程。奥尔是疯了,可以获准停止飞行。他必须做 的事,就是提出要求,然而,一旦他提出要求,他 便不再是疯子,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如果奥尔 继续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但假如他就此停 止飞行,那说明他神志完全正常,然而,要是他神 志正常,那么他就必须去执行飞行任务。假如他执 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所以就不必去飞行;但 如果他不想去飞行,那么他就不是疯子,于是便不 得不去。
科学与数学成绩突出;数学老师为其没有选择数学而失 望
1878-1881:在巴黎高等师范学习
任教:
中学教师:外省和巴黎,断断续续直到1898年。
1889年,凭《时间与自由意志》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
大学教师:
巴黎高师;1900年起法兰西学院哲学教授
外交使节:一战期间,出使西班牙、美国 荣誉:
可以说悲剧的相通性大于喜剧;让人笑有时比让人哭更难
滑稽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机械动作和僵硬性
外在(不由自主性,笨拙,机械的僵硬)
偶然:摔倒坐下(笑)——故意坐下(不笑) 设计陷阱(捉弄:习惯无从实现):把钢笔插进墨水瓶,满笔尖污泥
内在
心不在焉,感官和智力迟钝,看到的是已经不再存在的东西,听到的 是不再响的声音,说出的不合时宜的话。(堂·吉诃德:生活对梦想的 纠正;《儒林外史》迂腐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孔乙己;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井)
自由的否定 认为自然科学和理性不完全;抬高意志和情感的作用,这
样才能穷尽“生命”的本质
代表人物:
德国:狄尔泰(1833-1911);奥伊肯(1846-1926);文 德尔班(1848-1915);李凯尔特(1863-1936)
英美:怀特海 法国:柏格森
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要点
绵延(duration)
相关主题